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实践

2019-03-05 13:34
语文天地 2019年30期
关键词:工具书造句语境

典词解析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法应用时,需要借助文本,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选择,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典词解读操作之中,自然建立典词应用认知体系。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发动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典词内涵和外延的博大精深,形成崭新典词解析应用认识,提升学科学习品质。

一、整合典词资源,拓宽内涵解读视野

教材文本中有丰富的典词资源信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注意搜集整合这些典词资源,并结合具体语境展开典词解析操作,让学生在语境感知中掌握典词资源。所谓典词,是指作者巧妙地运用典型词语,能够发挥独特的表达作用,成为文本构建的亮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典词信息,建立据词定义的意识,结合文本内容和情境,推敲典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课文预习时,教师让学生画出教材中运用比较精彩的词语,并尝试分析其语境意思。学生在梳理性阅读时,都能够按照教师布设进行操作,在课堂展示时,学生将一些典词标记出来,并给出自己的理解。例如,挨挨挤挤:这里是指荷叶紧紧靠在一起,显得特别繁茂。饱胀:莲花的花骨朵儿,长得很丰满,给人的感觉是要肥胖臃肿,呼之欲出……教师对学生词语解释给出矫正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意思考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为给学生提供更多释词感知机会,教师又给学生标记了一些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感知分析,课堂学习气氛渐浓。

教师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自行搜集典词信息,并做出个性解读,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机会,无疑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从学生实际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引导和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都能够联系文本语境进行解读词语,对词语意义展开深度探究。

二、筛选解词方法,提升内涵解析效率

典词解读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做出适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适宜学法选择,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实践中自然掌握解词的方法。梳理性阅读、联系上下文推测、教师讲解、工具书查阅、集体讨论交流等,都能够获得典词的内涵意义,教师要给学生做出适当的规划和设计,让学生通过最为适合的途径掌握典词解析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教师在解词方法推介时,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条件展开。如教学《赵州桥》,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涉及一些专业内容,教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解读。例如,隋朝、砌成、桥墩、石匠、横跨、缠绕、抵着等,学生利用教辅材料,或者词典展开具体查询,然后结合课文上下文进行释词操作。桥墩是指多跨桥的中间支承结构,这里是赵州桥中间的支承石柱。石匠是指从事采集石料和宝石原料,将这些石料加工成产品的手工业者。教师让学生结合词语解释重新诵读课文,说说赵州桥的具体特点,学生对课文有多重阅读经历,对其内容也有深度理解,自然能够顺利完成阅读学习任务。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法选择,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询比较专业的词语意思,给学生提供适宜的释词方法,学生从具体操作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认知,为进一步阅读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运用工具书的意识越来越淡薄,教师有意识提醒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展开学习,这对培养学生合理运用信息工具有重要帮助。

三、丰富用词活动,体验内涵应用品质

释词、饰词、换词、用词,以及对比分析,都属于词语学习活动,教师在具体学习实践中要做出理性选择,为学生学习典词创造良好条件。释词活动最为常见,教师不妨给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利用多种教辅手段展开释词学习;饰词互动是一种创意学习,对词语进行经典化处理,也能够达成释词的目的;换词活动是学习典词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尝试替换典词,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典词的典型用法。无论哪一种用词活动,都需要接轨具体语境,接轨作者的思维展开。

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形塑语感,教师对此需要有充分认知。如教学《蜜蜂》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准备参与小组集体讨论。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很快就找出一些典词信息。例如,试验、证实、闷、阻力、推测、包括、逆风、陌生、超常等。教师挑选一些词语进行集中讲解,并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典词造句,学习实际运用。学生对造句比较熟悉,能够积极给出信息回馈。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给学生以具体提示:造句不是简单运用典词,需要规划出完整语境,而不是追求句子的完整。学生开始思考,逐渐进入造句思维情境之中。例如,经过多次实验,已经证实一个问题,我们的记忆好不好,与我们的关注力是不是集中有关,而不是单纯靠智商。教师发动学生对造句情况进行评价,学生互动思维快速启动。

教师发动学生搜集典词信息,并要求学生利用释词机会造句,对典词进行深入理解,这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有重要帮助。学生造句存在一定问题,教师给出关注,并进行具体引导,让学生学会创设语境,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现实意义。

四、创新炼词形式,探析内涵延伸通路

内化词语内涵,离不开读写操作实践,教师在具体布设时,不妨给学生提供更多典词应用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典词造句,也可以利用典词写话、习作,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训练效果。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运用典词展开具体学习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鲜活的学习体验,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典词解读和应用训练时,教师要有拓展意识,结合词语的外延意义展开解读,以探析其外延途径。如教学《小虾》一文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写话训练任务,并且给学生圈定了词语应用范围,要在拓展习作中用上这些圈定的词语。如:“小心、总是、迅速、追逐”等。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快速投入到习作训练之中。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自由展示习作内容,学生积极发言。有学生介绍自己喂养小狗的经历,对相关词语进行筛选运用,教师对词语运用进行细致推敲,给出主观修改意见。也有学生写自己和同桌学习嬉戏的过程,其场景描写得非常生动,词语运用极为贴切。

教师为学生布设片段习作训练,并运用指定词语,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教师之所以要这样设计,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内化词语认知。词汇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启动词语教学,势必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感知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形成学科综合素质。

小学生对典词解读比较熟悉,往往习惯教师讲解,或者是借助工具书进行解读,但这些操作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语境展开典词学习和指导,让学生对典词的语境意义和用法有充分的认知,自然形成学习体验,并在不断实践应用中建立词汇基础。

猜你喜欢
工具书造句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造句
造句
跟踪导练(三)2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