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焱
(四川省盐亭县金孔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盐亭 62160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也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的“硬骨头”。因此,在未来,我国应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生的重大变革,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其给予充分肯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国外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不断增加,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面临着重大挑战,同时也迎来了许多机遇。
目前,随着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回落,但是仍然以中高速增长为主。在未来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在未来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1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生态环境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1]。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业“三废”污染较为严重,污染面积较大,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地质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二是农药、化肥使用过度,造成农田硝酸盐过度积累,土壤严重板结化。三是农作物秸秆无序焚烧,造成土壤结构遭受破坏。
2.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虽然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落后状态[2]。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具体表现是农业基础设施规模较小,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设施利用率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审批难、建设难、管理维护难等问题;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人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
3.1 保护与治理双管齐下,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保护与治理双管齐下,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应坚持加大力度保护农业耕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同时也应强化问题治理,修复农业产品环境。
3.1.1 树立现代大农业的发展理念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应树立现代大农业的发展理念,坚持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格局,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2 严格落实农业“生态红线” 严格落实农业“生态红线”,提升农业“菜篮子”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
3.1.3 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 农业面源污染比点污染对于农业的危害更甚,面污染具有分布广、危害范围大、恢复难等特点。在治理农业面污染时,人们应遵循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多部门协调配合,上下协作打赢农业面污染治理攻坚战。
3.2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第四产业”。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搭配设施布局,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给予农民更大的农业优惠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坚持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不搞“一刀切”。
3.3 借力“互联网+”,助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趋势。将互联网应用到农业发展领域是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创新和突破。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管理,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让人力管理逐渐由科技管理替代。二是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在第一时间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信息,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最新农业动态。三是培养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群众学习互联网知识,通过电商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
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