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成为汉语吸收日源新词的第一波浪潮①,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文化通过动漫、日剧等媒介大量传入中国,汉语吸收日源新词的数量更有大幅提升。本文将以“X活”为例,基于模因论的理论体系,对源自日语的“X活”汉语新词进行探讨与分析。
模因论(memetics)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一种解释文化复制现象的理论,它对社会现象进行基于新达尔文主义的解读。该理论由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与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所创,“模因”(meme)这一术语最早见于道金斯发表于1976年的著作《自私的基因》。文化传承中某种固定的模式被称为“模因”,英文原词作“meme”,其汉译名“模因”由我国学者何自然教授于21世纪初期引入中国,该理论常被用来解释心理学与社会学领域的文化传递行为。模因的前期被认为是文化模仿单位……后期的模因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replicator)②。新词是流行语的一种表征方式,也是模因在现实世界里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语言新现象的产生是特定领域的社会进化现象,“语言的进化有两个步骤,其一是变异的产生。第二个过程是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变异被以不同方式复制,一些变异得以扩散进而得以广泛应用,另一些则逐步灭绝。”③语言复制中的变异与选择的相互作用是新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
何自然指出,“不管语言模因的其形式和内容如何,其复制和传播方式基本上是重复与类推两种”④,重复的方式有“直接套用”与“同义异词”两种类型,而类推的表现形式是“同音类推”与“同构类推”,这样才能达到“赶时髦、语码混用、类比与嵌进效应”的特定修辞效果。他进而指出了语言模因与流行语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具有不同表征的信息在传播中流行起来,成为大众接受的流行语,便立即成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模因了。”⑤Blackmore指出,模因能成功复制与传播的原因大致可归为两类,“其一是模因的宿主必须是这种模因的模仿者(imitators)与选择者(selectors),以及促使宿主做出选择的环境因素;其二涉及模因本身的性质,它们的组合方式与特点使得它们更利于被复制与传播。”⑥
何自然等将语言模因依传播方式分为两大类型,其一为基因型传播,即内容相同、形式各异,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相同的意义,如“美眉”=“美女”、“BF”=“男朋友”、“驴友”=“驴友”;其二为表现型传播,即形式相同、内容各异,通过同音异义横向嫁接(“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匆匆)”,洗手间宣传标语)、同形联想嫁接(做女人“挺”好,某内衣广告)、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很傻,很天真”——“很黑,很暴力”)这三种语言联想方式使得新的语义能通过相同或者相近的语言/语音结构表达出来。⑦
日语国语辞书《大辞林》(第三版)对“活”字的基本义的解释为“生活在人世,即活着”之意。⑧;现代汉语辞典的第一义项与第三义项与如上日语“活”的释义相关,即“1.生存;2.有生命(跟“死”相对);3.维持生命,救活:如,养家活口等”。⑨“活”族新词以“活”为构词模因,表征某种新的或者足够引起公众注意的社会现象。
模因被创造于个体的意识中,或者在其他个体接收到模因后被重新传播给一个新的潜在宿主,该模因因而被接收与解码。如果模因在传播的过程中能满足一定要求,即达到了适应性标准(fitness),那么潜在的宿主就会成为真正的宿主,新的宿主将复制并传播该模因。所以适应性标准决定了能够存活、传播、持续的模因类别与数量。语言之间的借用属于语言学领域的文化传递行为,同样可以使用“模因”这个概念分析日源汉语新词的传播机制。“语言模因在它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复制和传播:相同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相同的形式以不同的内容呈现”。⑩
“模因”是一种复制因子,即“文化传播单位”。“X活”传入中国,除日语原有的“婚活”、“就活”、“业活”,汉语也以此为模槽创造出了的“X活”词族。由此,汉语由复制因子得到了更多的“X活”新词,甚至出现了来源于其他语言的“X活”新词,源于此,“X活”的词义得到了扩展与丰富,逐渐泛化,成为媒体语言及人们的日常用语新宠,这种语言结构的复制即“模因复制的渠道是通过相同的形式呈现不同的内容”。⑪
汉语引入外来词时尽量选用汉语本身词汇,若一种语言现象不能在汉语中找到合适的词汇,那么,外来语词汇的模因将会被复制,而由于日语与汉语同源,在形式上存在着较多相似性,汉语新词直接复制日语模因的现象亦较为常见,来源于日语的“X活”新词即为典型例证。
在以“X活”为模因复制的新词中,“活”为其词汇共核,位于本组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其第一个音节或者来自于其他语言(如来源于日语“就活”的“就活”),或者来自于汉语本身(如“慢活”)。因为随着该词族在汉语中的泛化,语用中出现了第一个音节中使用汉语本身词汇解释其他国家新事物新现象的外来语来源新词(如来源于英文缩略词“LOHAS”的“乐活”)。LOHAS一词发源于美国,意为“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如时尚杂志《LOHAS乐活》的宗旨为“共生永续,乐享生活的理念,以身、心、灵的全方位的健康作为生命目标,为乐活族群传递绿色、有机、环保、永续的生活方式。”⑫
如上日语新词及日源汉语新词的产生皆源自两国当下的社会现状:如,都市中大量剩男剩女的社会现象催生了以结婚为目的的各种社会交往活动,进而首先在日语里产生了“婚活”一词,该词是由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提出,意为是与结婚相关活动的总称。山田先生称,“婚活”这个词就是结婚活动的意思,即“如同找工作需参加求职活动,想结婚也需参加结婚活动”。⑬
与日语的“X活”新词类似,“X活”族汉语新词的结构模因:“第一个音节+活”,第一个音节或来自于外来词(如“婚活”、“乐活”),或来自于汉语本土词汇(如“穷”活);在词性上既有动词(如:“就活”),也有名词(如“婚活”)、形容词(如“乐”活)。
这里“活”的用法可以说基本上吸收了日语“X活”的含义及语言形式,汉语中的“X活”新词不但复制了日源“X活”新词的结构模因,而且也复制了其文化模因,即复制了该日语词族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当前在一个国家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生活方式,它或许是社会问题值得关注(如“婚活”),或者是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慢活、乐活”),或者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一种自嘲(如“穷活”)。如,“慢活”,是国人借用源自于英国“slow living(慢生活)”概念对直译词进行形式上的改造,形成了汉语新词“慢活”,其概念是是一种生活方式,宗旨是强调对日常生活各方面采取较慢的方式。该理念“始于‘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人们每天都在以快节奏生活,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混乱,但慢节奏的生活让他们后退一步,开始享受生活,意识到感官的丰富。”⑭穷活,即在客观条件或主观可以下尽量降低生活成本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例句“穷人的主要问题是陷到一种穷活法里去了”。⑮
语言模因得以传播需三种方式,“教育与知识传播、语言本身的运用、为信息的交际和交流”。⑯就“活”族新词而言,其传播方式的主要方式显然主要可归入第二类,即语言的习惯应用,主要是来自于网络语言的习惯表达。正是网络上的习惯用法传播了“活”的语言结构与社会文化模因,使得本组新词的结构与社会语用表述方式固定化、常规化,且该结构模因将继续吸收新的“宿主”成为本词族的成员。
Heylighen提出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过程包括“同化(Assimilation)、保持(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播(Transmission)”四个阶段。⑰Austin用两个比喻区分了基因传播方式与模因传播方式的不同,基因传播是完全对等的复制,且必须依赖于生物体的成熟;而模因的传播与复制则与拼图相似,在复制的过程等中必须经历一个重组的过程。⑱何自然进而指出,语言模因在复制与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变异现象,即“模因变体”。⑲“活”族新词中的首批成员来自日语的“活”族词汇,但该词语的结构模因在中国被复制与传播的时候产生了变异,模因的信息表征亦得以丰富,来源也更多样化,增加了来自其他外语及汉语本身的语言结构及社会文化信息单位,所要表述的社会现象也更为多样。
何自然先生指出,语言模因具有如下语用功能:“丰富社会语用现象;给社会带来正能量;揭露社会的负面现象;反映民众的感受与诉求”。⑳“X活”词组的产生丰富了汉语新词的语用,一方面,它们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其中有些是正面的(如“乐活”、“慢活”),有些是负面的(如“穷活”);另一方面,有些成员反映了当下中国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揭示了广大民众对某种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与诉求,如突出了就业问题的“就活”、反映城市社会大龄男女婚恋问题的“婚活”。
虽然模因是“自私”的,利用语言结构、社会现象之便促进了其自身的传播过程,但它在传播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大众舆论、时间与语言规范等诸多因素的考验。语言模因的传播过程近似于生物自然选择的过程。生物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为了继续生存,模因只有经过了检验与淘洗,才能最终被广大民众接受,并被逐步规范化。犹如大浪淘沙,只有能贴近现实、反映积极社会现象、反映民众真实诉求的“X活”模因才能成为强势模因较为长久地留存于汉语词汇,而反映负面社会现象的“X活”模因则会伴随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而逐步消亡,成为汉语词汇家族中昙花一现的过客。
综上所述,“活”字在日语及汉语中有相似的释义,基于目前日本社会的社会现状,在日本产生了这些社会现象的新词表征,该词族的结构模因为“X活”,文化模因即为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汉语据此日语词族的结构模因及文化模因,复制了“X活”的汉语新词,这种复制有对本词族日源新词的翻译引进,也有根据中国人的生活状态自己创造的新词,也有根据其他表示新生活方式的外源新词进行的模因复制。在模因传播的进程中,“X活”的语言结构与社会文化模因得以在语言社团中泛化,使得本组新词的结构与社会语用表述方式固定化、常规化。另一方面,语言模因的传播与社会评价息息相关,只有通过了语言、舆论及时间考验的“X活”模因才能成为强势模因被汉语词汇吸纳。
注 释:
①邵帅.汉韩日源外来词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2:52.
②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06):55.
③ Croft,William.Language Use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s[A].Binder,P.-M Smith,K.(eds).The Language Phenomenon[C].Verlag,Berlin,Heidelberg:Springer,2013:94.
④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01):69.
⑤何自然.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4(02):10.
⑥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15-16.
⑦⑪⑯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57-161,160,153.
⑧Yahoo 辞書.大辞林(第三版)-“活”[EB/OL].https://dic.yahoo.co.jp/search,2018-10-27.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587.
⑩He Ziran.On Memes and Memetics in Language[A].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agmatics Society of Japan[C].,Kaitakusha,Japan,2008:74.
⑫乐活杂志.LOHAS 乐活[EB/OL].http://www.ilohas.com,2018-09-01.
⑬Allabout.結婚するには [婚活] が必要[EB/OL].http://allabout.co.jp/relationship,2017-03-01.
⑭Wikipedia.Slow Living[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Slow_living,2018-08-06.
⑮丁栋宇.读王小波的《有关贫穷》[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1a6e301011gaj.html,2011-12-26.
⑰Heylighen,Francis.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A].Jean,R.(ed).Proceedings of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C].Namur,Belgium: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étique,1999:418.
⑱Distin,Kate.The Selfish Meme:A Critical Reassess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46-47.
⑲⑳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13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