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和芝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产生的特殊群体,其背负着“农村、留守、老人”三重叠加困境。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问题和关爱服务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的广泛参与。2017年12月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老龄办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提出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可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服务农村留守老人,是构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的作用,切实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构建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很有必要。本文基于近三年来笔者所开展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试图就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的类型和内容进行探讨,为构建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基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依据社会工作服务功能实现的划分,把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工作服务的类型分为保护性服务、支持性服务、补充性服务、替代性服务、发展性服务等方面。不同类型社会工作服务发挥的功能不尽相同,共同为关爱保护农村留守老人服务。
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保护性服务指的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外部监督、干预等方式,防止农村留守老人被意外伤害、忽视、虐待、剥夺和遗弃,其中以防范农村留守老人生存权利和生活权力被剥夺为重点,旨在保护农村留守老人合法权益,防范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安全风险和可能受到的不公的对待。
保护性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包括伤害预防以及伤害发生时或发生后的应对干预服务。第一,伤害预防服务,是对存在伤害风险的农村留守老人进行介入,逐步减少或消除可能的伤害风险。如社会工作者应当对农村留守老人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进行法治教育;针对农村留守老人防骗意识不强,社会工作者通过小课堂,为农村留守老人介绍防骗知识,防止他们上当受骗。第二,伤害应对服务,是指对农村留守老人伤害发生时或发生后,为受伤害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依法依规给予留守老人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如针对一名生病卧床而其在外务工子女不予照顾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者及时联系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督促其履行照顾老人的义务;如针对一对因在外务工儿子跳楼死亡而伤心过度的留守老人,社会工作者及时提供心理干预和哀伤辅导服务,尽量减轻老人的悲伤无助。
农村留守老人支持性社会工作服务指的是,以重视环境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力量为基础,通过环境改造和完善,提高农村留守老人所在家庭和所生活社区的适老服务功能,发挥社区公共场所和设施的作用,营造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氛围,强化社区照料者的能力,从而从不同方面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社会工作支持性服务旨在发挥并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环境的力量和功能,从而扩展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的来源并提升服务的质量,以更好满足服务对象的晚年生活需求。
支持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功能主要包括:第一,强化家庭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照顾和关爱。强化外出务工子女要依法履行对老人经济上物质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为留守老人家庭提供养老帮助,增进外出务工子女照顾父母的功能。第二,增强农村老年协会对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能力。改善老年协会场所设施条件,面向农村留守老人开展康乐、知识讲座、权益维护等服务,强化农村老年协会的关爱服务功能。第三,发挥农村社区各类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关爱服务农村留守老人的支持作用。例如,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为农村留守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支持农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小学体育场所等综合服务设施向农村留守老人开放;发挥乡村祠堂的关爱服务功能。第四,构建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工+志愿者模式,招募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志愿者,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上门理发、上门问诊、康复护理、心理咨询、代购日用品、权利维护、与子女视频通话、家政等形式多样的支持服务,同时鼓励农村留守老人亲友、邻里为留守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服务。第五,成立互助小组。将农村留守老人动员起来,形成各类互助小组,开展小组工作服务,以群体的力量来解决自身困难。
农村留守老人补充性社会工作服务指的是,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针对性地增强农村留守老人所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的某些薄弱或缺失环节,弥补家庭和社区对农村留守老人照顾功能的缺失和不足。补充性服务旨在克服针对因留守家庭养老的不足或缺失环节,增强留守家庭的养老功能,体现政府对农村留守老人照顾功能的责任,实现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保护。
补充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功能主要包括:第一,为经济困难的留守老人或者家庭链接资源,弥补老人或家庭的经济能力的不足,改善老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留守老人基本的物质生活。第二,农村娱乐活动、娱乐设施较少,社会工作者可以调动社区内外资源,为留守老人开展各种康乐活动,提升留守老人精神生活质量。第三,以自然村落为依托,将社区内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农村留守老人集合起来,让大家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倾诉生活中的痛苦,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留守而不孤单,实现精神慰藉功能。第四,农村老年人信息闭塞,社会工作者链接各种专业人员为其开展身心健康知识、医疗保健知识、安全知识、家庭关系调适知识等讲座,开阔其视野,提升农村留守老人与时俱进的生活能力。
农村留守老人替代性社会工作服务指的是,针对留守家庭某些功能缺失和留守老人的实际需求,社会工作者充分运用社会资源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某些替代性服务。社会工作替代性服务旨在替代留守家庭缺失的养老功能,通过社会替代留守家庭履行职责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服务,保证有特殊困难的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归、老有所依。
替代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功能主要包括:第一,为失能、高龄等特殊留守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定时定点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第二,建立社区留守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餐饮等服务。第三,链接资源,支持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为失能留守老人提供临时或短期托养照顾服务。第四,安置失能与失智的留守老人,提供养老院的安置照顾服务。
农村留守老人发展性社会工作服务指的是,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并充分挖掘农村留守老人的潜能,促使农村留守老人的能力和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和发展,实现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社会工作发展性服务旨在支持农村留守老人实现晚年生活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以满足留守老人的晚年再发展需求。
发展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功能主要包括:第一,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进行再培训和再教育,增强老人应对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的再发展。第二,引导和鼓励留守老人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老人群体的生活中去,与其他老人互帮互助,实现自身价值。第三,通过各种小组工作,让留守老人互相分享解决各种困难的经验,学习并运用应对困难的渠道和方式,共享自己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成立留守老人文化传承小组,鼓励老人传承优良乡风民俗,感受自我价值。第四,引导鼓励老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关注社区发展,获得自我成就感和尊严感。
基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轻重缓急及其影响程度,以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上述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类型的一般划分,参考民政部2016年发布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关于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从危机干预、救助服务、日常照顾、生活环境改造、家庭关系辅导、老年教育、精神慰藉、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社区参与、权益保障、政策倡导、临终关怀等方面,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工作服务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危机干预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而进行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旨在保证农村留守老人人身安全,促使农村留守老人走出极端负面情绪和不当行为,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对农村留守老人来说,当其家庭出现诸如家庭成员突发疾病或死亡、财产重大损失、子女婚姻变故等家庭突发变故和意外事件以及农村留守老人个人身患疾病或养老达不到基本保障时,必然会不同程度引发农村留守老人陷入无助和无望状态,进而引起突然的情绪、心理或行为上的失衡、混乱或失控,甚至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时,社会工作者首要的服务是要进行危机干预。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危机干预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及时处理紧急问题,限制或约束服务对象的如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等不当行为,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伤害和不良影响,保证服务对象及其可能伤害对象的人身安全。第二,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基础上,迅速全面分析和判断农村留守老人危机来源、危机内容、引发危机的原因、危机发展阶段特征、危机可能的危害程度及其影响、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可能的危机应对方式及其结果。第三,制定危机干预计划,确定并聚焦需要干预的问题或行为、干预的目标、拟采取的干预策略与技巧、介入人员的分工和具体责任、需要的内在与外在支持资源并链接资源。第四,评估后进行危机干预的善后或跟进工作,预防服务对象相似问题的发生,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面对和克服危机能力,发展服务对象及其家庭应对危机的适当能力和行为,预防同类危机的再发生。
救助服务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及其家庭出现经济困难和物质生活匮乏以及医疗困境和心理健康问题而提供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旨在保证农村留守老人正常生活需求。对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来说,他们普遍存在经济供养不足困难和身心健康问题等需要提供救助服务的问题。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救助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基本经济状况、住房状况、物质生活条件和疾病医疗情况,尤其要关注失能、失智、独居、高龄的农村留守老人。第二,在评估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救助政策框架下,制定最有利服务对象的救助策略,并协助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申请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重大医疗救助、以及各类临时救助等各类合适的社会救助,解决或缓解服务对象的生活困境。第三,在政策法规框架下,为特殊困难的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链接社会资源的捐助、帮扶和志愿服务。第四,根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增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自我救助能力建设和社会融入能力。
日常生活照顾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照顾资源缺失或不足而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旨在满足农村留守老人日常生活照顾基本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留守老人身体各方面机能均日渐下降,自我照顾能力日渐下降,产生被照顾的需求。但因为留守,农村留守老人在日渐年迈时,不但较少获得来自子女的照顾,相反有的还需要替子女照顾孩子,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顾普遍缺乏或不足,自我或配偶是日常主要照顾资源。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日常生活照顾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分析农村留守老人日常照顾的主要问题并评估其照顾需求,为特殊困难的农村留守老人建立日常照顾档案,实行分类照顾管理服务。第二,根据农村留守老人的日常照顾需求,社会工作者通过在其亲属中寻找生活照顾资源、链接包括邻里在内的志愿者、建立老人互助组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等方式为有需要者提供居家的日常照顾、社区照顾服务、机构养老照顾等。第三,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照顾者的照顾能力。社会工作者通过在其亲属中寻找生活照顾资源、链接包括邻里在内的志愿者、建立老人互助组织、提升社区照顾功能、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等方式为有需要者提供居家的日常照顾、社区照顾服务、机构养老照顾等。
生活环境改造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生活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进行适当改造,最大化降低农村留守老人日常生活安全风险。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机能及灵敏度下降,老人特别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容易摔倒和受伤的风险日益增加。对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老人来说,提供可行和可及的适老化环境改造尤其重要。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环境改造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居家环境、社区特别是服务老人的公共场所和设施进行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农村留守老人日常进、出的安全,识别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第二,通过申请政府资金、链接社会资源、家庭提供支持,对室内的照明、房间屋后的路面防滑、卫生间的防滑、洗澡时的防护、床的高度、桌椅的安全高度、灶台的高度、厨房的煤气水电等设施进行适当安全设计和改造,对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公共设施、老人经常出现的社区道路防滑及其路灯安装等进行适老改造,避免或降低老人摔倒或不当使用带来的意外安全风险。
家庭关系辅导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内的老人与配偶关系、子女关系、隔代关系、其他亲属关系等可能出现的不良问题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旨在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关系和谐度,改善家庭关系结构,发挥家庭的正常功能。因为留守,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关系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出现因家庭关系不良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关系辅导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协助老人处理与配偶的关系,在留守生活中互相体谅和照顾。第二,协助留守老人处理与在外务工子女的关系,增加日常沟通的频率,增加日常沟通的情感性,加强对彼此的理解。第三,为留守老人提供现代家庭的婚恋观念的咨询和辅导,促使其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子女婚姻中出现的矛盾并及时化解。第四,协助留守老人处理隔代沟通关系,改变留守老人与孙辈沟通普遍存在的观念陈旧、内容简单、技巧缺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升隔代沟通效果与隔代关系质量。
老年教育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和学习多样化的需求,为农村留守老人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等教育服务,通过一对一辅导、小课堂、社区讲堂等方式保障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学的权利,帮助农村留守老人提升生活品质和实现人生价值。针对农村留守老人老年教育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知识状况、兴趣爱好以及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需求进行评估。第二,强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的教育功能,发挥农村敬老院和乡村祠堂的老年教育功能,方便农村留守老人就近学习。第三,链接和整合各类乡村老年教育资源,结合当地乡村文化资源,保证农村留守老人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可及性、可用性和本土性。第四,基于农村留守老人需求,积极开展思想道德、生活常识、养生保健、心理健康、家庭理财、安全防范、法律法规、兴趣爱好、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保证老年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第五,以农村留守老人喜闻乐见的讲座、参观、展演、读书、游学、表演、志愿服务等多元形式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村留守老人组建各种自主学习小组。第六,鼓励老年人与孙辈之间相互学习、增进理解,老人传授优良的家风乡风文化传统、地方民俗,孙辈教授老人新的知识和技能。第七,鼓励农村留守老人将学习成果运用于日常生活,实现教育的生活价值。
精神慰藉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认知、情绪和情感问题,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认知调节、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心理辅导、自我尊严和价值实现等专业服务,促使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和身心愉悦,愉快度过晚年生活。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协同服务下,对农村留守老人的认识、情绪、情感等问题进行评估,识别其中的问题并进行诊断。第二,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不良情绪宣泄、非理性认知矫正和心理辅导,协助农村留守老人减轻和走出无助、无力、孤独、焦虑和无望等精神问题困扰。第三,扩大农村留守老人社区人际交往范围和交往深度,促使其获得同辈群体的支持和尊重,获得邻里的守望相助和社会的关爱。第四,协助农村留守老人认识并积极适应老年角色的转变,认识老年生活的价值所在,挖掘农村留守老人的优势和潜能,增强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自信心,促使农村留守老人对自我的接纳,达到生命的自我完善。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人际关系和资源支持需求,为农村留守老人建构能提供诸如物质帮扶、陪伴支持、情感支持和知识信息支持等各种支持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保证农村留守老人能有效应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农村留守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务工,其最重要的家庭支持网络断裂,必须通过为其建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基本的关爱保护服务。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对包括正式支持网络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网络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评估诸如可给予支持的人员和资源类型及其满足状况和可能发挥的功能。第二,通过挖掘农村留守老人个人优势和潜能、强化家庭成员支持、发挥政府社会救助功能、增强社区支持功能、发挥同辈群体互帮互助功能、链接社会志愿爱心资源等方式,构建和强化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区参与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实际需求和农村社区实际情况,引导和促使农村留守老人自觉自愿地参与文体娱乐、人际互助交往、社区公共事务和培养社区认同感的各项活动,促使农村留守老人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从而丰富晚年生活、实现社会价值。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社区参与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对农村留守老人社区参与的需求和农村社区的老人社区参与条件进行评估。第二,针对不同老人的兴趣,培养老人各类兴趣小组,根据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开展各类文体和康乐活动,丰富晚年生活,提升社会生活活跃度。第三,引导和鼓励农村留守老人与非留守老人成立互助小组,互相提供支持,提升彼此融洽度,促进社区老人群体的社区融合。第四,引导农村留守老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为社区发展贡献智慧,为社区发展贡献余热;以老年协会为依托,引导老人参与社区志愿队伍和志愿服务,实现老人社会价值。
权益保障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人身、精神、财产、赡养、婚姻、教育、社会参与等权益受损或受侵害,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援助,从而维护农村留守老人的正当权益。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权益保障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对农村留守老人的人身、精神、财产、赡养、婚姻、教育、社会参与等权益现状进行评估。第二,在农村社区进行宣传教育,营造维护农村留守老人正当权益的家庭氛围和社区氛围。第三,对虐待、遗弃、疏于照顾农村留守老人以及侵害农村留守老人财产和婚姻权利的行为及时上报并干预,同时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第四,协助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享受各项养老服务,获得老年人补贴和高龄津贴等,为农村留守老人积极争取经济上的救助权益。第五,进行防诈骗宣传教育,防范农村老年人遭受各种诈骗侵害和消费欺骗;对诈骗农村留守老人的行为进行及时的举报并提供法律援助。
政策倡导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解决和需求满足,调查收集农村留守老人及其环境相关的信息,关注和了解有关农村留守老人立法和制度的决策过程、内容和结果,从而推动农村留守老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增进农村留守老人福利的专业服务。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政策倡导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全面收集和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基本信息,调查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群体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不同特征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对策建议和方案。第二,调查分析农村留守老人实际需求的服务方向和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及时反映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第三,了解并积极参与农村留守老人立法和制度的决策过程,提出政策制定和完善的建议,推动农村留守老人立法和制度形成。第四,进行社会宣传,树立对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
临终关怀是为濒临死亡的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如何面对死亡过程和处理善后事宜的专业服务。临终关怀服务旨在促使农村留守老人正确理解死亡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维护其生命最后历程的尊严,协助其安宁走完生命最后历程。针对农村留守老人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帮助病人及其家属理性地认识病情及其进展;开展生命教育,帮助病人树立理性的生死观;密切关注病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提供相应的情感和心理支持。第二,协调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做好病人临终期的生活照料和痛症舒缓管理,避免过度治疗,缓解病人极端的疼痛。第三,协助病人完成未了心愿及订立遗嘱等法律事务;协助病人与家属告别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