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215300) 沈玉红
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此实验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苏教版教材中对本实验的设计为:“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按此方式进行的实验,通常只能看到石棉网中间一滩黑色的液体,液体周围有一点白色或不明显的淡黄色物质出现,很难观察到明显的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而且加热熔化所需时间较长。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许多教师对此反应进行了改进。
有教师将石棉网改成蒸发皿进行加热,可观察到一段时间后钠融化成小球,继而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燃烧后蒸发皿底部会产生部分淡黄色固体。但由于蒸发皿为陶瓷材质导热慢,因而熔化所需时间较长;同时由于蒸发皿不透明,学生很难观察到燃烧的整个过程;如果钠取用量较少的话,黄色火焰也很难从蒸发皿的上口看到;另外由于钠燃烧时温度较高,燃烧后容易使蒸发皿底部产生裂痕甚至使其破碎。
在此基础上,有教师尝试用破碎的坩埚底部来进行钠的加热。由于坩埚相对表面皿来说稍薄,因此加热熔化的时间稍微短一点。破碎的坩埚可以拓宽学生的一部分视线,使学生可以看到黄色火焰,但仍很难观察到燃烧的整个过程,实验时生成淡黄色固体的成功率也不高,大部分情况会生成白色固体。
有教师在燃烧匙中进行钠的点燃,虽然实验时间明显缩短,但产物中会产生一层黑色的固体,边缘的固体稍微带黄色,无法分辨产物。
还有教师将钠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加热一会儿钠开始燃烧,但没多久火焰就因为玻璃管中氧气含量低而熄灭,因而只能看到白色固体。为了增强实验效果,教师邀请学生辅助,在硬质玻璃管的一端用书本扇风,如图1所示。发现钠可持续燃烧,且燃烧完后产物的淡黄色较为明显,但这样操作很不方便,且学生在扇风的过程中会增加白烟的量,从而影响学生对燃烧过程的观察。
图1 硬质玻璃管中扇风点燃钠
图2 钠与新制氧气反应
有教师对此实验中的氧气来源进行改进,直接利用制取的氧气与钠反应,采用如图2所示的创新装置进行实验。
为尽量避免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干扰,操作时先点燃酒精灯a,对弯头试管进行加热,当水槽中导管产生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木条复燃,则证明装置中空气几乎被排净。然后再点燃酒精灯b,通过透明玻璃管可以清楚看到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且产生的淡黄色固体颜色明显,5 min都不会变色。但此反应装置比较复杂,操作过程也较为繁琐,而且弯头试管需定做或通过加热试管来弯曲制作,对于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来说,不利于推广使用。
以上的改进方式都不能同时兼顾反应时间短、过程易于观察、现象明显、产物颜色保持时间长等问题。笔者经过不断尝试与对比,发现了一个更为便捷的实验方法:用铝箔来做钠的承载物,在空气中加热至钠熔化,在钠燃烧后立即撤去酒精灯,可以清楚地看到钠燃烧过程中淡黄色固体生成的整个过程。此实验装置操作简便,实验效果明显,淡黄色产物30 min后仍清晰可见。
10 cm×10 cm的铝箔、三脚架、酒精灯、镊子、小刀、火柴、滤纸、保存于煤油中的金属钠。
实验装置图如图3所示。
图3 钠放置于铝箔上加热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将铝箔、三脚架、酒精灯,按图3所示方式放置好;
(2)用小刀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放置于铝箔上;
(3)点燃酒精灯,给钠加热;
(4)约5 s后,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5)在钠开始燃烧后,立刻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钠的燃烧过程;
(6)燃烧过程中可看见淡黄色固体从边缘开始往中心生成,且生成的过氧化钠,以针尖形式树立于铝箔上,颜色鲜亮且外形美观;
(7)30 min后再观察铝箔,生成的固体仍为淡黄色。
本实验创新后有以下优点:
(1)实验装置所用材料均为实验室必备物品,易于推广实施;
(2)由于铝箔是平面的,便于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所有现象;
(3)由于铝箔为金属,导热性强,使得熔化燃烧的时间大大缩短;
(4)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高。
(5)产物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持续时间长,便于学生课后的继续观察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