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

2019-03-05 01:37李学宝
现代计算机 2019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环节实验

李学宝

(包头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包头014030)

0 引言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顺应社会发展新需求,笔者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对该课程进行系列性改革,由强调“知识记忆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沟通等能力。

1 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为了达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新的培养目标,笔者首先进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育教学理念。该教育理念不仅转变了传统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由强调知识记忆的培养目标转向强调能力培养,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辨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以及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育教学理念,笔者进行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项目驱动、问题导向、小组合作、过程评价”的教学与评价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明确目标、“问题”引导学习、“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探究、“过程评价”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明辨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在该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导,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问题、点拨探究、掌控过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并最终完成相应的项目或任务。

2.1 项目驱动

笔者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本身特点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教学形式,即以组建校园局域网项目为原型,以此来达到学习计算机网络各方面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将该项目分解为9 个子项目,分别是:双绞线网线制作、局域网IP 地址规划、简单对等网组建、二层交换机配置、无线局域网组建、服务器配置与部署、子网互联、广域网接入和综合案例。通过9 个子项目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分析项目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性和创新性。

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子项目,理解了知识点,掌握了知识的应用方法,能让学生很快深入到课程的体系结构当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扩展课外知识,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2.2 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

“问题导向”是“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PBL 教学法起源于20 世纪中期的医学教育领域,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

“问题导向”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育教学理念完全吻合。

3 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流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将“项目驱动、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深度融合。将每个子项目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问题出发,在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组间交流、分析与归纳中完成项目任务。具体教学过程共包含7 个教学环节,按“项目驱动→问题导向→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评价反馈→学生实践→总结”的进程组织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成长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下面以“子网互联”子项目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4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考核涉及到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即通过课前准备、课上参与和课后作业(实验)环节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不但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及时反馈,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具体评价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教师针对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考核方式、评分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评价主体主要包括“自我评价”、“组员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元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主要围绕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最终作品等几个方面进行。

表1 “子网互联”子项目的教学设计

4.1 理论部分的考评

理论部分的考评目前主要使用以下7 种方式,具体如下。

(1)课前3 分钟分享: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前沿技术、案例和具体应用通过课前3 分钟分享给全班同学,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强化本课程与课外应用的实际联系和价值;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2)预习:通过预习环节,希望学生能够提前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梳理和准备,听课做到有的放矢。

(3)课堂参与:课堂教学或者小组展示时,学生可以提问或者回答讲授者的问题来参与课堂教学,由此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小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每个项目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总结:通过总结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及时梳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6)网络学堂讨论:通过网络学堂讨论环节为学生提供课下交流机会,弥补课堂交流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7)最优方案奖励:通过最优方案奖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4.2 实验部分的考评

实验部分的考评目前主要采用以下5 种方式,具体如下。

(1)实验预习:通过预习环节学生能够提前对实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梳理。

(2)实验过程的表现:单独作为一项评分项是以此来鼓励学生首先端正学习态度。

(3)实验过程完整性及结果正确性: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强调实验过程完整性及结果正确性的重要性。

(4)实验创新:这个环节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验内容有所创新和改进。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创新能力。

(5)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梳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5 教学效果分析

本文中教学改革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等能力均有提升,而且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统计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学习效果对比图

6 结语

笔者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进行了系列性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育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采取了“项目驱动、问题导向、小组合作、过程评价”的教学与评价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动手等能力。

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部分同学代替小组完成任务,组员打分不合理等情况,导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今后将继续探索,改进组员监督和评分机制,将学生的负向体验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环节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问题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措施探讨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谚语趣画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