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
钻石“ 希望之星”( H o p eDiamond)。这颗被预言带来厄运的宝石后来被麦考林夫人捐献到博物馆。
世界上最有名的“杀人”钻石大概应该是蓝钻石“希望”。这颗钻石的每一位拥有者都遭遇了各式各样的不测,尽管他们并不全都是王公贵族,也不必经历那些王朝更迭带来的血雨腥风。
法国珠宝商人塔韦尼埃曾奉路易十四的旨意,将自己六次游历波斯与印度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让-巴普蒂斯特·塔韦尼埃的六次旅行》,他作为当时亲眼见过孔雀王座的欧洲人,向人们道出了这件稀世珍宝的真容。而同时,在他在印度的旅行中,频繁出入印度的宫廷,同当地的王公贵族们往来,买入了不少来自印度的宝石。他用翡翠从印度的王公那里换取44块大钻石和1122块小钻石,其中有一颗巨型的蓝色钻石,色泽纯净深邃,重量达112.5克拉、塔韦尼埃将这颗蓝色钻石献给了法王路易十四,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希望”的钻石。蓝钻被重新切割打磨成鸡心形,减重到67.125克拉,并为它装上了底座。作为勋章链上的装饰物。路易十四奖励了塔韦尼埃一个男爵的爵位,并且给这颗蓝钻取名为:“法兰西蓝宝石”。
有人说路易十四获得了这颗钻石之后就开始走霉运,因为他活得比较长——在位长达72年,所以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死了,最后轮到重孙路易十五来继位,而且晚年时期整个欧洲都在和法国作战。而路易十五获得法兰西蓝宝石之后将其镶嵌在自己的金羊毛勋章上,在庆典上佩戴,可能路易十五的命比较硬,也许是他佩戴的时候比较少,所以倒是没有遭到它的诅咒,但也有人说他的一个情妇佩戴过这颗钻石之后,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被砍了头。献宝的珠宝商塔韦尼埃就比较惨了,他的家财都被不孝子挥霍一空,自己一把年纪还要继续远赴印度去追寻更多的财富,最后在俄罗斯被一群疯狗给咬死了。
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纸醉金迷生活的代言人,他们不但拥有法兰西蓝宝石,还拥有摄政王钻石和桑希钻石,这两颗钻石同样出自戈尔康达,也同样很难说得上祥瑞。
曾经在法王路易十六的加冕礼王冠上出现的“摄政王钻石”,是1701年在戈爾康达被发现的,找到它的奴隶将自己的大腿割开,把钻石缝了进去,强忍着疼痛逃了出来——这样的故事让人听起来非常像著名电影《血钻》里的情节。奴隶逃到海上,和一个英国船长达成协议分享钻石,希望船长可以帮助他逃离印度。不过船长却没有信守承诺,而是在把奴隶的钻石抢到手里之后,把他扔进了大海喂鱼。马德拉斯的地方长官皮特最终以2.4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颗钻石,并最终将钻石以250万法郎的价格卖给法国奥尔良公爵伊萨克·阿本戴纳,路易十四死后他的曾孙路易十五登基,由伊萨克·阿本戴纳担任法国摄政王,于是他给这颗钻石也取名为:“摄政王”。
1723年2月,路易十五登基加冕,在加冕礼上,他头上戴着的就是镶嵌了摄政王钻石的王冠。路易十六的加冕礼所戴的王冠也同样有这颗钻石,不过它并没有一直作为王冠的装饰物,而是在王室的各种珠宝中充当点缀,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就用它装饰了一顶黑色天鹅绒帽子。1792年的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和王后都被砍了头,他们那些绝世的珍宝如摄政王钻石、桑希钻石和希望钻石一同被盗。摄政王钻石很离奇地被发现藏在巴黎的一个阁楼的破洞中。
拿破仑作为法国皇帝的时候,法国王室的钻石通常被作为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品,而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时候,法国已经不缺钱花了,所以摄政王钻石还是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王冠上闪闪发光,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性喜奢靡,拥有许多能工巧匠打造的钻石冠冕、胸针、项链,并且一手将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奢侈品大牌如路易·威登、娇兰、卡地亚、爱马仕等人从普通的行李打包师、药剂师和珠宝皮具商人捧上了皇室御用的位置,奠定了他们今天的地位。她的一顶王冠上就镶嵌着摄政王钻石。不过,拥有这些珠宝也并不能改变美人迟暮的命运,欧仁妮王后最后流亡英国,在流亡中,思念着死去的丈夫和英年早逝的独子,度过自己的最后岁月。而摄政王钻石经过了一战和二战的战火硝烟,最终被收归国有,存放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中。
“桑希”则是一颗黄色的钻石,重55.23克拉。双重玫瑰切面加梨形让它看起非常与众不同,相对于摄政王和希望的凶煞之气,它看起来比较温柔可人。人们判断最初桑希属于印度的某位王公,因为这种独特的切割方式不大常见于西方。不过它最终来到了欧洲,流转在欧洲宫廷中。这颗钻石最初没有名字,它先是被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获得,1477年大胆查理在勃艮第战争对阵洛林公国和瑞士联邦的战争中,死在了法国南锡城外的战场上,他的尸体几天以后才从湖里被人打捞出来,脑袋都已经被野狗啃掉了一半。大胆查理死后,1495年这颗钻石传给了他的侄儿葡萄牙的马努埃尔一世,不过葡萄牙王室的安东尼奥因为担心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于是盗走了葡萄牙王冠上的宝石们,其中就包括这颗黄钻。为了筹措军费,安东尼奥在君士坦丁堡将它卖给了波旁王朝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儿子桑希男爵,他当时担任法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一职,后来则担任了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的财政大臣。由此,钻石随着主人的姓氏有了自己的名字:“桑希”。
对钻石的热爱在欧洲宫廷开始逐渐风靡起来,法国亨利三世是个秃子,所以常年需要戴帽子,于是他向桑希男爵借来这颗钻石作为帽子的装饰物。亨利四世也一样像桑希借钻石,不过是要用它来作为抵押品,向英国的詹姆斯一世借款以解决军费不足的问题,于是桑希派遣仆人将钻石送给国王,没想到仆人竟然在路上遭遇匪徒抢劫被杀害了。桑希相信仆人的忠诚,通过分析之后认为既然当时并没有收到黑市上交易这块钻石的消息,那么就说明劫匪并没有抢走它,桑希得出结论:仆人很可能在遇到抢劫的时候把钻石吞了下去。经解剖,最后真相大白:人们在尸体的胃里找到了这块钻石。经过一番波折,桑希钻石总算是到了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手里,法国人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军费。不过没过多久,1649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詹姆斯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他的王后,也是法王亨利四世的女儿带着桑希又逃回了法国。法国的红衣主教,著名的政治家马扎然1657年购得了桑希,并在死前立下遗嘱,将它赠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从此这颗钻石成为法国王室的珍藏。
英国乔治四世曾买下“法兰西蓝宝石”又因为荒唐奢靡的生活而债务累累,最后将宝石卖掉。
法国大革命之后,桑希同希望一起散失在乱军当中。直到1828年,桑希才在一个法国珠宝商的拍卖会上重新现身,并且被俄国富豪杰米多夫以50万法郎的高价买下。法国政府一度以桑希钻石是法国的国宝不准外流为由不承认此次拍卖,并和杰米多夫打起了官司,不过最终在扯了几年皮之后,杰米多夫终于获得了他心仪的钻石。短短数十年之间,桑希钻石又经历了多次转手,1906年,英国富豪威廉·阿斯特买下了它,直到1978年,阿斯特家族的后人以一百万美元的价格将桑希卖给了卢浮宫,因此今天我们可以在卢浮宫里看到它和它的兄弟钻石摄政王在一起的身影。
1792年,路易十六夫妇都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了断头台。坊间也有传言,说法兰西蓝钻为宫廷内侍所偷窃,而这位内侍因为手里拿着这么贵重的宝物心里惶惶不可终日,所以最后不堪内心的折磨自杀身亡。1812年一颗名贵的钴蓝色钻石现身伦敦的黑市,人们根据过去的宫廷画像中王侯贵族们佩戴的首饰断定这就是当年在法国大革命中消失了的法兰西蓝宝石,不过它已经被切割打磨到只剩下45.52克拉,直到今天也是保持了这个形状和重量。没有人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只是传说切割它的匠人和他的儿子都自杀了。
先是被生活荒唐奢靡的英王乔治四世买了下来,但是又因为他一生挥霍无度负债累累,最后竟然不得不将手里的宝石卖掉还债。所以最后这颗蓝宝石到了英国的珠宝收藏家亨利·菲利普·侯普手里,也正是在侯普(Hope)这里,这颗宝石有了今天的名字:“希望”(hope)。没人知道他到底花了多少钱,从谁的手里买下了这颗钻石,人们只知道,老侯普先生1839年得到这颗钻石之后,就一命呜呼了。
老侯普继承人是他的侄子托马斯·侯普,他比较聪明地将这颗钻石放在伦敦的水晶宫展览馆向大众公开展出,所以并没有遭受到宝石的诅咒。到托马斯的孙子这一辈的时候,因为债务缠身,在1901年的时候,老侯普所收藏的钻石都被出售以用来抵债,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颇多的转手,但是得到它的人都遭遇了劫难,给希望蓝钻增添了诅咒的名声。商人哈比布得到它之后就生意失败,接收他钻石的商人西蒙一家三口死于车祸,奥斯曼土耳其的苏丹哈米德二世得到了希望钻石,结果1909年就被废黜下台了。
所以希望钻石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巴黎,被珠宝商皮埃尔·卡地亚购得,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奢侈品大牌卡地亚的创始人,而他作为中间商迅速以15.4万美元的價格卖给了美国华盛顿的伊芙琳·沃尔斯·迈凯林。迈凯林夫妇是美国著名的出版商,十分富有,对于这块著名的宝石非常喜爱。虽然迈凯林夫人在听说了关于希望钻石的种种诅咒传闻,但是仍然相信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并不害怕自己会遭遇不测,作为上流社会的贵妇,她常常佩戴着希望钻石出入各种上流社会的晚宴。迈凯林夫人的确有比较长的寿命,而且保有这颗钻石直到死去,但是她的命运却不是那么让人欣喜。迈凯林夫妇二人自从买了这颗钻石,先是在第二年,在观看赛马比赛的时候儿子跑到街上去,结果被车撞死,然后丈夫开始酗酒,在外面找女人,并且把自己的事业搞砸了,家庭生意濒临破产,1932年死于精神疾病。她的另一个女儿也因为过量服用安眠药而死亡。最终,1947年迈凯林夫人死后,珠宝商哈利·温斯顿买下了迈凯林夫人的珠宝收藏,其中也包括希望。奇怪的是,温斯顿竟然没有受到任何诅咒,反而家庭和美身心健康,事业发展得也相当不错。
有人说,那是因为温斯顿常年带着这颗钻石同其他的珠宝在世界各地展出,通过展览来筹集善款,并非将钻石据为己有,而是将它交给公众,所以他不再会遭遇钻石的诅咒。不过就算是这样,还有一段轶事称,有人听说温斯顿要带着这颗钻石乘坐飞机的时候,还特意换了航班,就怕与他同行,以免遭遇钻石的诅咒。即便是自身平安,温斯顿还是在1957年,同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研究院商讨后,直接将希望钻石捐赠给史密斯研究院,作为该研究院的展品,希望钻石一举成为镇馆之宝,它由16颗小型的白色钻石围绕,挂在45颗白色钻石构成的钻石项链上,闪烁着慑人心魄的光芒。而在荧光灯的照耀下,希望则会发出一种血红的光,看起来妖冶非常。不过,不管这颗钻石再如何邪恶,温斯顿已经成为希望的最后一个主人,也是数百年来没有遭遇到任何反噬的主人。
“瞧,月亮神高高坐在神座上——四臂伸向大地四方——黑森森,威风凛凛的居高临下。神像的额角上,那颗黄钻石在闪闪发光。经历了八个世纪的岁月,月亮宝石再度照耀着这座圣洁的城墙了。” ——柯林斯·威尔基《月亮宝石》。
宝石们的最终归宿虽然没有回到它原来的地方,但是,也许属于国家属于人民,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