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思想中创新与发展

2019-03-04 07:30李晓倩陈坚
共产党员·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

李晓倩 陈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更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解放思想中开辟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

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客观任务就已经提出来了。马克思主义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批判与分析基础之上创立起来的理论,是否能有效指导发生于中国这个相对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的革命运动?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革命才能前进。在此后十几年的探索中,党内在这个重大问题认识上有着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即机械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错误思想倾向,致使中国革命不仅迟迟打不开新局面,还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这一基本原则,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在党的思想解放过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的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随着正确指导思想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渡过难关,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后,尽管党的组织路线得以纠正,但还没有从思想上对曾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左”倾教条主义进行认真清理。为彻底清理“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总结和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党有必要集中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为此,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将整顿党的作风作为思想解放的突破口,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由此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把“实事求是”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著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在开始“一五”计划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学习“苏联模式”。“苏联模式”被照搬到中国后,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党察觉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因而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但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暴露出问题,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错误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和思想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逐渐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解放被教条主义束缚的思想,探索真正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

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发表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意义的《论十大关系》,指出了照搬“苏联模式”的弊端,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对如何“走自己的路”,包括经济工作和政治、思想文化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它触发了一次突破对“苏联模式”迷信的思想解放,为党的八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党的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这是在理论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单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框架的重要尝试。1957年,毛澤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以《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标志,这次思想解放以突破对“苏联模式”盲目迷信为主要内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7年开始,伴随“反右运动”扩大化,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方法上陷入了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照搬照抄,思想越来越僵化,党的指导思想中“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也因此遭受了严重影响。

在解放思想中探索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中央开始在各条战线上努力进行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彻底纠正“左”倾错误、打破僵化的思想,需要开展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这篇文章,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这场大讨论很快成为一次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在解放思想旗帜的指引下,改革开放的头十年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新旧经济体制的交替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经验还不够,急于求成的习惯心理仍然存在,因而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严重,重复建设严重,农业出现新的徘徊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治理整顿。20世纪90年代初,治理整顿的结束和“七五”计划的完成,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这一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从世界范围来看,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聯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冷战结束,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这种大变动、大改组,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既是重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政治风波和东欧剧变对我国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也有人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提出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人们的思想一度出现混乱和困惑。

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发表了重要谈话。他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放大一些,要敢于试验。他精辟地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反复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对社会主义发展充满信心。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思想解放推动下的一大创举。

党的十四大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深入思考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跨入21世纪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历史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随着党的思想与时俱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升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为党的十八大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解放思想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解放思想、给出新的行动指南。

在新时代,为什么仍然必须高度重视解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开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面对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党员干部,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同时,他又反复强调,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只有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解放思想,旨在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坚定不移地干,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各项改革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从体制机制层面人手,兼顾眼前与长远,统筹整体与局部,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出台10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经过几年的努力,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提速,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逻辑、大框架眉目日渐清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各项事业发展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堅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鲜明特征,明确阐述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以及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新思想新论断。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完成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各领域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就卓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解放思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为新时代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思想路线,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

纵观90多年解放思想的历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什么时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能得以顺利发展。反之,什么时候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每一次巴想解放都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情况下推进的,都是对习惯藩篱、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突破,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探索,都推进了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