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译注》,金良年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告诉别人说:“(梁襄王)看上去不像君主的样子,接近他则觉察不出能使人敬畏的地方。他忽然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
“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说:‘不喜好杀人者能统一天下。
“他再问道:‘谁会来归顺他呢?我说:‘天下的民众都会归顺他。大王知道禾苗吗?七八月之间遇上干旱,禾苗就会枯萎;当天上布满了云朵、下起了滂沱大雨时,禾苗就蓬勃地挺立起来了,像这样,什么力量能遏止它呢?当今天下的君主没有不喜好杀人的,如若有不喜好杀人的,那么天下的民众都伸起脖子来盼望他了。真能如此,民眾归附他犹如水往低处流一般,谁能遏止这汹涌的势头呢?”
这一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其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同学们可以从孟子与梁襄王的对话中,去欣赏他高超的谈话艺术。
1.孟子为何认为“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孟子在与梁襄王的对话中,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体现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