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云
【摘 要】 海水养殖产业是我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目前海水养殖产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亟需转型升级。本文在介绍海水养殖转型升级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转型的内外部环境、目标,并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海水养殖;目标;转型升级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riculture Industry
Lu Yunyun
(School of Management ,Chinese Marine University 266100)
[Abstract] Marine aquacultur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our marine economy. However, at present, mariculture industry is facing the probl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urgently.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urpose of transformati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five aspects: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and shar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riculture.
[Keywords] mariculture; targe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1 转型升级是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海水养殖业以海产品为基本期望产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海水养殖业开始得以发展,经历了藻类、贝类、对虾、海水鱼、海珍品五次养殖浪潮,已发展成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出口创汇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自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开发,21世纪作为海洋经济的时代,给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际遇,而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成为推动海洋经济以至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
但细究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其多以追求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仅注重产量高低,导致我国海水养殖多为粗放式养殖,养殖理念落后、养殖过程不规范,忽略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如此所造成的水域环境污染、水质条件恶化、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威胁。由此可见,加快促进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海水养殖业的现代化建设,维持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紧迫任务。
2 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2.1 转型的外部环境
水产品作为我国为数不多保持贸易顺差的产品,是外汇创收重要的产业支柱。但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越发严峻,水产品贸易扩张已凸显乏力,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量开始下滑,彰显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产品出口所遇到的政策壁垒、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对我国水产品的外向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2.2 转型的内部环境
2.2.1 环境资源压力空前,养殖空间遭到挤压 由于多年以来的高强度开发,我国的近海水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以及陆基污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引起赤潮、浒苔等灾害频发,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导致海洋生物资源锐减,给海水养殖造成极大的损失。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筑业、设施装备等的发展开始侵占近海海域,造成海水养殖面积的被迫压缩,挤占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空间。
2.2.2 产业经济效益低下,产业要求逐步提高 近年来,海水产品市场出现市场秩序混乱、产品价格低迷、优质不优价的情况普遍,养殖主体生产效益低下,利润空间压缩,造成养殖积极性锐减;此外,由药残事件造成的社会怀疑依旧存在,市场对于产品质量安全越发重视,社会各界对海水产品质量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逼迫海水养殖对自身提升的重视。
2.2.3 海洋经济急需发展,生态文明占据战略地位 十八大明确提出海洋强国战略,重視海洋经济的发展,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被纳入海洋建设指导方针,要“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将海洋生态文明纳入“十三五”发展纲要规划。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这成为传统数量型增长的强制约束。
2.2.4 产业主体结构分散,家庭渔户居多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养殖主体比例不均:企业经营主体少,个体养殖户居多。如此产业主体结构面临着养殖地域分散、养殖规模偏小、家庭养殖户文化素质偏低等一系列问题,这无疑对海水养殖业现代要素投入、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理念推进产生一定阻碍,成为海水养殖业未来发展必须集中解决的问题。
3 转型升级的目标
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要协调好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关系,实现三者目标融合。生态是基础:水域环境是海水养殖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紧紧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实现生态平衡与人海和谐发展。经济是保障:海水养殖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认真把握海水养殖业的经济发展,充分带动沿海地区经济及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加大资本与技术要素投入,保证产量稳中有增,提升产业产值,扩大于全国GDP的占比,保证海水产品合理自给率的前提下,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巩固海水养殖业的国际地位。社会是根本: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围绕着居民与渔民展开,一方面,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需满足居民的需求,切实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海产品供应,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带动渔民增收,改善渔民生活水平。
4 海水养殖转型升级的四大对策
4.1 以创新作动力
创新是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产业才会保持活力。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海水养殖技术原创性成果少,技术落后明显,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的步伐。为此,要优化创新氛围,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研发,针对养殖各环节中的技术难题,实现关键性突破,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创新人才,加快针对海水养殖创新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保障。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企业的带头作用,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主动配合产业转型升级。
4.2 以绿色为引导
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改变原有的粗放式养殖,积极发展新型的生态化养殖模式。针对传统的近海养殖,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以原有养殖模式为基础,通过技术施加与设备改造,进行池塘养殖的标准化改造,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污染,同时,鼓励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构建养殖水域完善的生态系统;针对陆基养殖,要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实现养殖污染的零排放;以企业为主体,以海洋牧场为主要依托,加快建设深远海生态养殖基地的形成,推动养殖区域外扩。通过养殖方式的转变,推动海水养殖业生态化的转变与实现。
4.3 以开放助发展
产业开放,既意味着对外开放,也意味着对内交流。海水养殖业作为水产品的重要输出产业,要把握“走出去”战略的要求,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加大海水产品创汇;在对内的交流中,首先,要加深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经营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及时更新。其次,要做好产业链的横向联合,即针对海水养殖主体散户居多,规模小的状况,因地制宜促进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利用新型职业渔民、养殖专业户、家庭渔场、渔民专业合作社、渔业龙头企业等 ,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渔民进入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海水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现代海水养殖业建设。
4.4 以共享为根本
共享,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的落脚点是民生。就产业而言,整体发展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养殖集中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养殖主体提供基础便利,带动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尤其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共享,优化产业信息结构,促进产业市场信息透明度,促进产业的良性运行。其次,海水养殖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在逐渐加剧,所以,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引导保险机构进驻海水养殖业,为养殖主体提供应有的风险规避,促进海水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福綏.近现代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世界科 技研究与发展,2003(03):5-13.
[2] 胡文佳,杨圣云,朱小明.海水养殖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及其生物修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197-202.
[3] 刘堃. 多元创新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N].中国海洋报, 2016-07-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