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9)
——中美博弈与地区应对》
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张 洁/主编
2019年1月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较之于2017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整体稳定、局部热点问题数量较多的特点,在2018年,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着不断积蓄中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国竞争重返地区舞台中心并且不断加剧,突出表现为“中国方案”与美国“印太”战略的博弈;二是热点问题酝酿着新的“临界点”,突出表现为朝核问题与南海局势的复杂性与危险性显著上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9)——中美博弈与地区应对》围绕上述两个主要特点谋篇布局,重点研究了周边主要大国与次区域对中美地区秩序博弈的认知与应对,因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全局性问题,会影响整个周边国家关系的调整与力量格局的重组。
中美关系对周边形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美竞争则地区难安,中美合作则地区稳定。在2018年,中美竞争的焦点之一是对地区秩序的博弈。2018年是“中国方案”日益清晰和稳步推进的一年,“中國方案”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倡导新安全观为核心;2018年也是美国“印太”战略落地实施的一年,“印太”战略在经济上引导美国与盟国为印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透明的”“可替代性”的私营投资,在安全上维护基于规则的地区安全秩序,促进本地区的海上安全合作等。尽管中国无意与美国争夺地区秩序主导权,但是在周边地区,“印太”战略对冲“中国方案”的意图明显,不仅牵引着周边国家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更有可能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9)——中美博弈与地区应对》选取了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四个国家,以及东南亚、南太平洋两个次区域,比较研究它们对“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印太”战略的认知与应对。研究表明,中俄关系稳定,“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顺利推进;澳大利亚全面支持和参与“印太”战略;日本在参与“印太”战略的同时,出于国内经济界的压力,积极改善日中关系,希望推动两国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但是不愿意将中日合作置于“一带一路”框架内;印度对“印太”战略的态度较为矛盾,并未明确支持作为“战略”的“印太”,强调“印太”构想应是包容的,而非针对某一国家的同盟体系。同时,印度对“一带一路”仍有顾虑,在一些功能性议题上的合作仍是未来印度深化与中国合作的主要路径。在次区域层面,东盟国家和南太平洋国家反应审慎,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都不愿意看到一个充满对抗的地区环境。相比而言,东盟国家具有更多的战略自主性,希望加强东盟的中心地位以应对地区局势的变化;而在南太平洋地区,美国和澳大利亚则频频“出手”,通过增加整体援助资金和确立具体援助项目加大对南太国家的影响力。
在热点问题上,朝核问题出现转机,在朝韩自主推动下,半岛局势缓和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朝美无核化谈判在首次“金特会”后一度陷入困顿,半岛局势在2018全年呈现“先扬后抑”曲线,保持和推动半岛形势持续向好任重道远。南海问题虽然整体上保持稳定,但是“两极化”态势明显,即中国—东盟“一极”趋稳向好,中国—美国“一极”海上对抗加剧。未来,中美加强海上危机管控迫在眉睫。
2019年,中国周边地区体系性的安全压力还会继续增大。不过,鉴于中美两国相互利益的交织性,双方到不了开打“新冷战”的地步。但是,中国需要警惕的是,由于“印太”战略试图在安全与经济领域双管齐下,美日澳合力为地区国家提供“可替代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将会压缩中国经济外交的空间。
作为应对,中国应该:一是着眼国内经济发展,中国自己不乱,周边就不会对中国造成实质性威胁。从未来发展看,中国能够为周边地区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主要还是市场和投资。二是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积极推动“多带多路”的链接与合作。三是对“印太”概念或是战略做出回应。
从2011年至今,《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已经连续发布九年。该报告的定位是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主要研究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年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并对下一年度的周边形势做出预判,提出政策建议。本年度的报告得到了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坤鼎昊(北京)国际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