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有忧,何解

2019-03-04 02:05刘彦华
小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基建投资经济

刘彦华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稳中有变,变中有忧”,这是继2018年年中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稳中有变”后,中央对中国经济形势走向做出的最新预判定性。那么,变在何处,忧在何处?应该如何理解,如何应对?

忧从何来:中美贸易争端、基建投资、消费企稳放缓

6.2%,世界银行最新经济预测报告下调了对中国2019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比之前预估的6.5%下降了0.3个百分点,原因是中美贸易争端使得经济面临的阻力增加。

2018年,中美经贸关系呈现紧张局面,贸易争端不断升级,超出了2018年年初各方的预期。“实际上,中美经贸问题,不是一个贸易摩擦和贸易摩擦升级的问题。美国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贸易竞争和博弈后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战其实包含了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贸易之争;第二个层次是制造业之争;第三个层次是高科技之争、金融之争;第四个层次则是国运之争、发展道路之争;第五个层次是人类命运和世界发展前途之争。

陈文玲强调,中美和则世界兴,中美斗则世界乱,中美破则世界衰,中美战则世界垮。在她看来,面对中美贸易战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有自信,避免因为不自信导致经济上的一些过度反应。其次,要认识到,中美目前遇到的问题不是一个遭遇战,而是一场持久战,比的是耐力、定力、爆发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除了中美贸易问题,基建投资增速能否起到稳增长作用也是人们所担心的一大问题。2018年受融资政策收紧影响,我国基建投资增速经历了断崖式下滑。而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被市场寄以厚望,称之为“新基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1月4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2019年宏观政策将明显转向,着力点在于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确保重要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高质量发展,在补短板上发挥更大作用。预计2019年基建投资增长10%,成为拉动投资的关键。

不过,也有研究机构提示基建扩张的局限性。联讯证券李奇霖团队分析认为,2019年基建投资大概率筑底回升,成为这一轮宽信用的载体之一,但在防范隐性债务高压之下,地方政府搞基建的动力不足。

出口、投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过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如今消费终于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据相关部门预判,当前,我国消费长期稳中向好势头未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9%左右,消费贡献率在65%左右。

不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对消费的预期略低于官方,原因是消费增长仍有三方面制约因素:一是近年来居民按揭贷款快速增长导致居民部门杠杆水平上升,将抑制居民的消费支出能力,形成挤出效应。二是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需求仍将受到基数及政策的抑制。三是股票市场调整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将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不利于消费增长。

何以解忧:逆周期调节、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切中本质,才能对症下药。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2019年宏观政策凸显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尤其是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各项政策在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总体上都根据形势变化做出了预调微调。

货币政策方面,2019年主基调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相比过去两年删去了“中性”和“货币总闸门”的表述。结合日前央行推出的“定向降准”举措,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已经开始从去杠杆全面转向稳杠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任务是支持实体经济,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有了更加宽松的空间。不过,由此也引起了一些人对重走“大水漫灌”老路的担忧。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月8日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对此表示有信心,“2019年央行将更加注重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解决结构性流动性短缺问题,大水漫灌将不会再现”。

该课题组分析认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点,包括使用定向降准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工具,以解决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结构性问题。此外,央行还通过其他更具体的政策工具精准支持民营企业,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私募支持基金、提高授信业务考核权重和设定“一二五”目标等。这一趋势在2019年仍会得到延续和强化,央行主要以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主,以达到疏通资金渠道定向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因此大水漫灌将不會再现。

财政政策是2019年逆周期调节的重点,根据财政部部长刘昆在2018年12月底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上的发言,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将放在“减”“加”“防”“深”四个方面。减,是指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增加支出规模;加,是指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防,是指采取更有力措施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坚持从严整治举债乱象,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发现一起、问责一起、通报一起,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是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按照有利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调动地方积极性的要求,进一步突破重点改革任务: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抓紧制定分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透明度;深化增值税改革,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推动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加大推进税收立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

其实,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的着力点,即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经济的基石。企业活了,就业才稳定,居民的收入才能增加,税收的税基也才能扩大。要下好经济这盘棋,关键是把企业这个棋子激活。而要激活企业活力,关键是提升企业信心。

如何破除影响微观主体活力的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已给出了明确答案,第一,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第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第四,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第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第六,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德文分析认为,提振民企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关键不在政策多少,而是要更多地听听来自基层的意见,制定能够真正落地的干货,并且政策执行要督查到底,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都要有考核。要将这些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

猜你喜欢
基建投资经济
成本控制理论下A公司基建投资业务转型升级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中国今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试论如何加强投资财务管理
拥抱新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