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娜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对学报的定位就是“反应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突出了学报为本校服务的重要角色,刊登本校教师的文章必然是主要功能,该办法从1998年至今未修订,20年来,这样的定位导致期刊存在大量内稿,该现象也遭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抨击。特别是近5年来,关于学报改革势在必行的说法也跃然纸上,开放办刊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2]乔家君指出学报的“自留地”问题突出,体制改革势在必行。[3]高校学报主办单位人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单位主办的学报上发表论文,称为内稿,本单作者文章数量占所有刊发论文的比例,称为学报的内稿比例。学报中刊发本校作者论文的比例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以理论探讨为主的研究基本上缺乏事实依据,国内对内稿的合适范围并没有规定,也没有将内稿比例作为任何评价指标。对此,国内部分学者已经开展了实证研究,利用某类期刊或某年段内的稿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内稿比例在不同学科间的差异。2007年许大国等[4]对医科大学学报内稿进行分析,2010年肖燕雄[5]对文学、历史等学科学术期刊做过调查,2012年蒋亚儒等[6]对自然科学学报也有过统计分析。唐秋凤[7]及李晶等[8]分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学报内稿比例。
目前,福建省还没有确切的关于内稿比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文以福建省高校综合性学报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数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不仅是福建省高校学报存在内稿比例高的情况,其他地区如上海交大主办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经就达到75.14%。同样苏金燕[9]的调查报告显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内稿比例达到80%。考虑到学报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期刊,内稿比例没有强制性要求,但是考虑到学术期刊的开放性和作者投稿的公平性问题,是否应该适当控制内稿比例,“海纳百川”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境界[10]。所谓学报,“应奉学术为生命,冠以校名,表学府品牌”,而非学府内刊[11]。这就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抽样数据分析,下面的研究想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内稿比例的变化趋势、内稿比例的影响因素。
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龙岩学院学报》《莆田学院学报》《三明学院学报》《武夷学院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理工学院学报》《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福建江夏学院学报》《闽江学院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福建省高校主办的17本学报(各学报名称包含的“哲学社会科学版”均省略)。
对选取的17个样本进行数据收集,采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内稿比例的特点和规律。在知网中选择文献来源,分别检索以上17份学报,得到2011—2017年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剔除会议通知、稿约、人物介绍、新闻通讯及其他非学术作品等,得到相关论文数量,通过知网的可视化分析指标的“作者”一项,可以查看校内外作者分布图。本校作者发文量占所有发文量的比重即为内稿比例。
将各学报历年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曲线图的斜率k,也就是该数据的变化趋势。学报内稿比例的k值为负数,呈下降趋势,绝对值越大,下降越明显;k值为正数,呈上升趋势,数值越大,上升越明显。
表1 各学报2011—2017年内稿比例及趋势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11—2017年中,学报内稿比例有三种变化趋势。第一种基本维持不变。当k值的绝对值在0.0010~0.0100之间,可以认定为变化趋势不明显。第二种下降趋势,样本中大部分都是这种趋势。第三种是上升趋势,样本中少部分表现为这种趋势。
1.基本稳定。k值绝对值处于0.0010~0.0100之间的学报有《龙岩学院学报》(-0.0040)、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0.0038)、《福州大学学学报》(-0.0020)、《厦门理工学院学报》(0.0017)。这4份学报历年内稿比例曲线图及趋势线如图1。虽然在某年略有波动,但在七年中基本保持不变,变化趋势线基本与横坐标保持平行。
图1 内稿比例稳定的曲线图
2.下降趋势。17份学报中,内稿比例表现为下降趋势,即k值为负数且较为明显的有《武夷学院学报》(-0.0623)、《厦门大学学报》(0.0554)、《华侨大学学报》(0.0481)、《泉州师范学院学报》(0.0311)、《福建农林大学学报》(0.0261)、《福建江夏学院学报》(0.0246)等。
图2 内稿比例下降曲线图
下降明显的前四名分别是《武夷学院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和《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观察图2,四本学报下降趋势明显且较为接近,区别在于《厦门大学学报》和《华侨大学学报》下降较为平稳,表现为直线下降,而《武夷学院学报》在2015年内稿比例出现大幅下降。
3.上升趋势。内稿比例呈上升趋势的有《莆田学院学报》(0.0063)、《闽江学院学报》(0.0099)、《福建工程学院学报》(0.0199)、《宁德师范学院学报》(0.0422)。
图3 内稿比例上升曲线
从图3看出,《闽江学院学报》《福建工程学院学报》和《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内稿比例上升较为平稳,《宁德师范学院学报》的上升最明显;《莆田学院学报》虽然k值为正数,呈现内稿比例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某个年份数据下降明显,比较明显的是2013年和2017年,呈锯齿状上升的趋势。
表2 各学报影响因子
表3 各学报内稿比例与影响因子的相关系数
综上所述,17份学报内稿比例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但大部分的比例还是呈下降趋势,即使有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也不明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报已经开始控制内稿的比例,更多地吸收优质外稿。内稿比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将是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1.参数设定。研究内稿比例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与高校属性的关系,将内稿比例设为P。
期刊的影响因子有两种统计方式。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综合,是以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12]研究对象都是学报,所以选择综合影响因子作为统计对象。
为了研究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来测量。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通常情况下通过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0.8~1.0极强相关;0.6~0.8强相关;0.4~0.6中等程度相关;0.2~0.4弱相关;0.0~0.2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2.数据与分析。由于影响因子统计的滞后性,在采集数据时,分别计算当年的内稿比例和前一年的影响因子的相关系数。考虑的是上年的影响因子对当年作者投稿心理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对内稿比例产生影响。所以采集的是2016年影响因子对2017年内稿比例的影响。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内稿比例和相关系数没有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不同的学报间这种相关性又有差异。(1)中等正相关及强正相关。处于这种相关性的学报中,比较明显的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0.5902)、《福建农林大学学报》(0.6121)、《厦门大学学报》(0.7105)。这几所高校本身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采用大量内稿就基本可以保证学报的学术质量,就能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所以内稿比例和影响因子表现为正相关。(2)弱相关及极弱相关。如表3的《福建工程学院学报》至《龙岩学院学报》这九家学报,都表现为这种相关性。内稿比例和影响因子基本没有相关性,这类学报基本属于地方本科院校,从吸引优质稿源情况看,这类学报并没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很难吸引优质外稿,甚至会产生优质内稿的流失,比例的上升和下降,主要还是考虑学报自身对稿件的需求,在录用稿件时,并没有考虑是否优先录用本校文章,而是在所有稿件中择优录用。(3)中等负相关及强负相关。表现为这种特征的五家学报分别是《宁德师范学院学报》(-0.6130)、《华侨大学学报》(-0.6122)、《集美大学学报》(-0.5619)、《武夷学院学报》(-0.4957)、《福建江夏学院学报》(-0.4543)。这些学报的内稿比例对影响因子有中等强度的负影响,可以适当降低内高的比例,来提高学报质量。需要特别论述的是,《华侨大学学报》的相关系数为强负相关,也就是内稿比例低,影响因子高。该学报的内稿比例逐年下降,影响因子在不断提高,通过吸收高质量的外稿能有效提高学报的质量。
内稿比例是高校学报一个较为稳定的特征指标,不同期刊适用的内稿比不一定相同,[13]但是每本学报都可以找到最优的内稿比例,这就要根据学报发展办刊的动态来决定。内稿比例无论高或低都能够办出特色、办出质量。
通过对17家高校学报的研究,可以发现内稿比例对期刊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存在一个确定的内稿比例可以使期刊质量最大化,低于30%或高于70%的是大多数。内稿比例高的,如《厦门大学学报》,其学校科研能力较强,学报保持较高内稿比例也能获得较高的质量。内稿比例近年下降明显的,也能有合理的解释,如华侨大学学报,一方面从本校优势学科中选择高质量的稿件,另一方面吸引少量优质外稿,也可以全面提升学报整体水平。
所以,不同类型的学报应选择适应其特点的内稿比例。对于科研实力不强的院校,可以降低内稿率,通过开放式办刊吸引更多外稿,借此提升学报质量,激励本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从以上研究的数据看出,内稿比例30%对于高校学报而言是一个警戒值,可以适当提高。如《武夷学院学报》的内稿比例连年下降,当内稿率在30%左右的时候(研究得到的实际最低为29.3%),综合影响因子处于历年最低值。过于外向地办刊,容易走入极端,没有利用好本校作者资源、专家资源。文章的高流失率对学报的影响很大,要挖掘本校学科优势和学科精英,刊发反映本高校科研能力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开放办刊、择优刊发外稿。
内稿比例还可能受到作者投稿心理和学报管理人员心理的影响。关于作者及管理人员的心理,将在其他文章中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