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社交异化现象研究

2019-03-04 23:12王秋婷杨学军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实社交微信

王秋婷,杨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包括微博、微信、微媒体、微支付等所有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带领我们进入了社交新时代——微通信时代,即微时代。大学生作为年轻且思维自由开放的群体,往往是最早也最容易接受新媒介技术的群体。通过便携电子产品上的移动社交APP,大学生可随时随地进入社交网络,与不同人群进行通讯交往。然而过于便利的社交方式同时也造成了许多问题,许多大学生沉迷微信营造的虚拟社交空间而忽视现实社交,开放式交友造成交际圈充满复杂和随意性,容易引发多种安全问题,同时这种社交的半匿名性也大大考验着学生们自身的道德界限。在透视当今时代新社交模式带来的异化现象的基础上,探寻建立绿色健康社交平台,削弱社交异化的路径,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有重要意义。

二、微时代的社交方式

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电子产品的广泛推广与使用,促使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快速产生与更新。其中,仅占极小内存的通讯APP也进入黄金时代,包括QQ、Facebook、Twitter、微信等移动社交APP大量涌现。

以微信为例,微信是2011年初由腾讯公司推出的免费应用程序,以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集成一体,在通信形式、传播方式上实现了新的变化,由用户下载在智能终端上使用,由此形成了一种更加自由的可移动社交模式。这种隔着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屏幕进行交往的方式也被称作“屏社交”。

微信提供的功能包括即时通信、朋友圈、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转账、公众平台、表情商店等,愈加丰富的功能延伸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人们更多的交往需求,微信逐渐进化成一个连接用户、智能终端和服务平台的社交生态系统。

基于方便快捷、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等优点,微信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体。根据腾讯旗下的企鹅智库公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月活用户。2018年3月5日,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18年春节期间,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量超过10亿。

移动社交APP数量的增多,功能的极大扩展与丰富,用户人群的迅速增加,深化了微通信时代社交新模式的影响。作为年轻用户代表的大学生,其群体的社会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都依赖于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软件所构筑的社交平台。移动社交APP不仅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互联网产品,更日益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微时代的社交繁荣表象下,同样隐藏着一系列问题。移动社交APP给大学生带来交往便捷、信息丰富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加重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过度沉浸于虚拟而非现实交往,也引起大学生现实感的缺失,造成大学生的困惑不安、自我认知失调、拜金主义、道德失范等一系列异化表现。

三、微时代社交异化的表现

(一)主体沟通能力弱化,现实交往参与欲望降低

首先,大学生作为使用人群往往过度依赖移动社交APP的即时通信功能,以微短信息和语音短信息、视频等代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通讯,高频的屏互动降低了现实交往的必要性。其次,移动社交APP倡导一种“符号化的交往方试”,过度使用表情包、颜文字等等现成的图文来表达意思。这种交流的媒介很具有微通信时代的特色,用户遵循移动社交APP的设定规则,互相以更简单的方式来表达更多重的含义。比如用“点赞”来表达“惊讶、喜欢、羡慕、感动”等含义,“由于具体接受语境的不同意义发生变化”,不同主体对“点赞”的不同理解可能造成信息的不对等,但快节奏的社交模糊了这种差异,省去了大学生们深入思考和辨别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仪式化的点击。而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和微表情等现实交往中的重要元素,则无法在移动社交软件中得到充分体现。因而这种社交模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们的直接表达和文字表述能力。第三,移动社交APP帮助用户找寻更多话题,更多场景来促进强有力的社交,如微信通过构建群、朋友圈、小程序、公众号、游戏等,来满足每个人的社交需求,让年轻的学生在虚拟社交空间里产生更多获得感,从而对现实交往的参与欲望降低。

(二)交往功利性增强,主体自我价值的失落

信息的交换、图文的分享变得更为简便快捷,让大学生们更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频繁的互动与大规模的能指狂欢激发了交往快感,却暗含着意义的沦陷”。随着奢侈品、高消费等字眼逐渐侵占朋友圈,在分享者获得大量点赞评论的同时,也深刻体现和影响着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观,一种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更加强化,人的物化加深,理性认知衰减。人们将价值定义为更高档的商品与更奢华的生活,整个社会的风气也逐渐改变,交往的功利性不知不觉间变强,进而产生虚荣、炫耀、攀比行为等。在微信、微博等社交APP中,大学生们出于功利逢迎心理或是群体趋同心理,无论信息内容如何,一味“点赞”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合群,剥离了自身的理性和情感,造成主体自我价值的失落。大学生正在微时代的虚拟社交空间里迷失,以伪装出来的面容模糊了真实的自己。

(三)人的自由受限,成为移动社交的奴隶

微信通过“振动”、“铃声”、“对方正在输入中”作为通信的信号,人们有等待回信的期待感与失落感,即时通信造成人们可以在转瞬就能收到回复,因而在彼此的互动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等待微信的提示信号,神经敏感地不断看向手机等智能终端。这样当人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时,实际上APP依然在实时地将庞大的交际网中各种各样有价值和没价值的信息汇集而来,填满人的所有生活空间与时间,人们只能疲于应付。同时,人们会因为担心错过精彩内容“而强烈期待持续跟进他人所做之事”的心里焦虑,被成为“错失恐惧”。相关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错失恐惧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这种弥散性焦虑正在社交APP的大量普及和广泛使用中日益增强,大量年轻人因为错失恐惧而持续频繁地刷新微博、微信等,手机成瘾和低头族的出现,人们心理上受到更强的来自社交网络的压迫感,降低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造成人的自由受限,成为移动社交的奴隶,这一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集中和明显。

(四)人格的分裂,道德责任感的削弱

网络的虚拟性稀释了道德责任感,在虚拟社交空间,交往主体、交往客体和交往过程具有虚拟性。人们可以逃避法律、道德、习俗的制约,尽情表达想法和释放情感,交往变得更加随心所欲。而现实的行为是被社会道德规约和法律所限定的,不允许任意脱轨。

四、微时代社交异化的原因

(一)基于客体的向度

社交异化的根源首先在于移动社交APP技术的缺陷,目前的移动社交APP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模糊了社交的边界。移动社交APP在“充满偶然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社交网络空间”创造了“话语狂欢和信任陌生人的民主乌托邦”。社交基于交往程度又可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信任度深,联系不一定紧密,却不易变动;弱关系信任度浅,即使联系频繁,也容易变动。移动社交APP扫码即可添加好友、一键删除久不联系的朋友等功能打破了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标准,模糊了由信任基础构建的社交边界。社交范围空前扩大,虚拟社交指标多维,多元信息共同推送,加上信息更新迅速,用户来不及在其中获得准确的情感认知,产生了信任焦虑,既无法信任他人,也质疑自身,从而导致失落感、不安感,最终造成主体性的孤独,人际关系的疏离,社交欲望降低。

其次,量化人际关系与复杂情感体验。虚拟社交即是一种数字社交,文字、图片、视频通过移动社交APP平台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交互,用户的社交行为与能力也由通信数量界定。研究者亦通过捕捉用户通信数据,建立社交大数据库,分析目前的社交状态和模式。这造成人际关系的量化,以及现实社交中复杂情感体验的被忽视,其研究成果也是相对片面的。

最后,移动社交平台对于用户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信息真假、合法与否等缺乏验证,可能造成误导或欺诈,形成安全隐患。

(二)基于主体的向度

作为微时代代表性的年轻使用群体,大学生对科技应用的过度依赖、服从、认可,容易导致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理性判断能力的缺失。“对媒介影响潜意识的温顺的接受,使媒介成为囚禁使用者的无墙的监狱。”微通信时代作为社交主流媒介的移动社交APP,其受众愈广、影响愈深,将持续改变大部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大学生过度沉迷虚拟社交,自觉性减弱,影响正常的现实交往和生活。过度专注于在移动社交APP中寻找获得感,刷微信、微博、QQ等成“瘾”,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造成拖延症。同时,沉迷虚拟社交,也将影响现实的交往。近年来,许多新闻都提及在地铁、公交等场所,男女老少都成为“低头族”,在亲友聚会上,对面而坐却用手机交流等等,都切实地反映出当今人们对于虚拟社交的不正常的痴迷以及目前社交模式的扭曲和虚假繁荣。

五、微时代社交异化的对策分析

作为移动社交APP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应该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理解社交的本质,应该加强自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健康与发展,促进移动社交生态平衡,走向大众,始终围绕着促进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和更好生存来设计和完善,实现移动社交APP的人化,真正成为人的技术。

作为使用者的主体大学生要减少对手机等电子产品过度依赖,合理规划时间,避免被虚假繁荣的社交网络所迷惑,脱离自身的自然本质状态,走向物化和符号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现实社交,适应现实的社交环境,坚持更真实、更有效的沟通与交往方式,克服在现实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在社交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提高主体自觉性,强化道德修养,实现自身价值。

微通信时代移动社交APP的兴盛与流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肯定移动社交APP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应批判地认识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受科技应用的奴役,成为单向度的人,经营者、开发者、监管者和使用者应该共同行动,构建绿色社交空间,促进良性、和谐、多元的社交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现实社交微信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社交距离
漫画:现实背后(下)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微信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