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学:创建与发展

2019-03-04 19:37王战军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学学位研究生

王战军,乔 刚

(北京理工大学 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世界发生巨变的40年。40年的巨变中,研究生教育学是如何在恢复发展期、稳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内涵发展期创建和发展的,其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该如何满足新时期国家战略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都需要进行系统研究。回顾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历史,呈现其发展现状,深思其未来之路,对于进一步拓展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场域,加快推进其学科建设和发展,助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需求逻辑: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的历程回顾

任何一个学科的创建与发展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时代背景。通常,认识了一个学科的发展背景,就认识了这个学科发展的内外动因条件,对正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1]改革开放4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恢复发展走向内涵发展,助推了研究生教育学研究逐渐从点到面,由“浅水区”走向“深水区”。

(一)研究生教育恢复发展期(1978-1988年):研究生教育成为独立高等教育层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呈现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通过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使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走向了正常化;二是制定和实施了学位制度,实现了学位授予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三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成为独立的高等教育层次。198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大学等22所院校试办研究生院。1986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中山大学等10所高校试办研究生院。在高校中试办研究生院,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独立化和专业化,使研究生教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运行机制。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学术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对于学科而言,其合法性包括内在合法性和外在合法性两个方面。其中,外在合法性主要指制度基础。它强调一个成熟的学科应该有独立的社会组织(院系、研究所)和发达的学术网络(学会、期刊)。[2]1985-1988年底,全国共成立了19个地区性、群众性和学术性的研究生教育学会或协会,推动了研究生教育交流与研究活动的开展。1984年9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集工作指导、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为研究生教育学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学术平台。

(二)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期(1989-1998年):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开始受到关注

1986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提出,“稳步发展,保证质量”的方针。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稳步发展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研究生教育规模稳步增加。二是学位类型由单一学术型学位过渡到学术型和专业类型学位并举。三是扩大了省级研究生教育管理统筹,研究生教育管理重心下移,并加强了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和监管。这一时期,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就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国内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国内最早就研究生教育学进行探讨的是陈家宽教授在1989年发表的《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理论问题》一文。他指出,研究生教育这门学科可能包括的分支有: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心理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学、比较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史、研究生教育分科教学法、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法等等。[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一词最早见于学术期刊的是1995年。1995年第1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刊登的《试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现状—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十年回顾之一》提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乃是以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科类。[4]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和思考研究生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认识到了研究生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但是,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我国对研究生教育学的研究还缺乏深入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且并未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三)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期(1999-2009年):研究生教育学研究成为组织行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人决定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同年,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决定,高等学校包括本专科和研究生层次在内要大幅度扩招。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推动了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研究生规模快速扩大;二是开始实施学位授权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生培养的自主权;三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重中之重。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行为由个人扩展至组织。研究生教育学最早见诸于“文件”的是“学位中心”2000年9月发布的“十五”课题指南。[5]“研究生教育学”作为学位中心“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国内学者重点围绕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6]、理论体系基本框架[7]、学科结构[8]、研究生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规律[9]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学者相继出版了一批有关研究生教育学的著作,如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田逸平等《研究生教育学》、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谢桂华《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卷》等。纵观这一时期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研究发现,研究问题更加深入和聚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行为由个人行为转变为组织行为。可惜的是,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探讨并未将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真正加以建立。

(四)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期(2010年-至今):研究生教育学研究扎实有效推进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人才的战略目标,我国研究生教育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呈现出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二是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三是以评估为导向的重点建设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文化。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得以发展和完善,并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二、初创学科: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状态

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研究生教育问题、揭示研究生教育规律及其运行特征的学科,它是在总结提炼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的并经过长时期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积累逐步发展成的知识体系,是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当前,研究生教育学在完善研究组织体系、形成专业化研究队伍、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创建了研究生教育学科。

(一)完善了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的组织体系

从组织体系的角度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学科,是以组织体系的形式存在的,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科的组织体系建制包括外在建制和内在建制。其中,外在建制主要是指它的社会建制。一门学科的社会建制大体上应包括学会、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学科的专门出版机构等五个部分。[10]目前,研究生教育学在组织体系建构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成立全国性的学术组织。1994年成立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作为全国性、群体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其成立标志着研究生教育学已经具备了独立于其他学科的学术团体。在学科方面,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致力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11]2018年4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它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为核心,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二是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先后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21世纪初,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先后建立了一批研究生教育研究基地。目前全国共有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军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所等十多个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和研究所。三是成立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专门出版机构。其中,上世纪80年代创刊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推动研究生教育研究方面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由《教育与现代化》更名为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日益成为广大研究生教育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二)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研究队伍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伯顿·克拉克认为,学科明显是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与社会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并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12]特别是研究队伍的专业化,塑造了成员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促进了学科的发展。研究队伍的成型与发展状况,大体上可以通过对该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刊物的作者群进行分析得知。[13]其中,发文量是文献计量学中量化评价指标之一,它代表了学者的科研活跃度及学术产出水平,也是体现研究队伍稳定性的重要标志。通过对2011-2017年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七年间全国研究生教育领域共发表期刊论文2209篇,其中王传毅、王战军、马永红、罗英姿、袁本涛、沈文钦、赵世奎、张淑林、梁传杰等9人的发文总量超过了20篇,是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活跃度非常高的研究者。[14]从各年度连续的发文数量来看,这些高产出作者群体中既有长期关注研究生教育问题的研究者,也有近几年才开始致力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青年学者。研究生教育问题研究的高产出作者群体出现,说明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对于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

从科学发展史看,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二是具有较强烈的社会需要。其中,第一个条件是根本性条件。[15]自研究生教育学提出以来,国内有关学者从未停止对这一学科相关问题研究和探索的步伐,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特别是近三年来,有关学者围绕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内涵与特征、基本问题、学科构建的方法和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国内学者围绕研究生教育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著作,翻译了国外有关研究生教育的系列经典著作,为研究生教育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教材。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在2015年围绕厘清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涵,按照发展规律、育人规律、办学规律等,从研究生教育社会学、研究生教育经济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产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丰富了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

(四)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研究人才

组织和培养学科理智力量,不仅表现在组织具有相同学科旨趣的理智力量进行合作研究,提供专门职业位和组织归属,还表现在为学科的发展培养接班人,保证学科的承继延续。[2]因此,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的核心就是在高校中建立研究生教育学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是通过训练学术传人并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即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以书写、考试、评分等具体的规训手段和一定的教育模式训练学术传人,并由一代一代的学术传人促进学科知识的发展。[16]研究生教育学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通用课程、专业公共课程、第二课堂等)、研究体系(学术论文、研究课题等)和实践体系(学术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国家储备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人才。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目前国内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已经在研究生教育学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自主增设研究生教育学二级学科,并于2017年面向全国招收了首批研究生教育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17年天津大学面向全国招收了首批研究生教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全国共招收研究生教育学方向研究生近50人,其中博士生8人。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始增设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着手培养研究生教育学人才。

三、扩大话语权:研究生教育学的未来之思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践,经过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学的发展必须在提升学科认同感、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范式和打造学术共同体等方面用力,才能提升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话语权。

(一)提升学科认同,引领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广大研究者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组织体系等方面的努力探索,研究生教育学开始被学界所认知。但是,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和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学的认同程度还普遍较低。学科认同是指对学科的性质、独特性、价值、构成和功能等的认可,是对学科同一性的认识,既包含对学科整体的认同,又涉及对学科各组成的认同。[17]破解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发展瓶颈,提升其学科认同感,应从内部认同和外部认同两个方面入手。就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内部认同而言,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应在现代学科的框架下,以社会需求为发展动力,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和交叉性。在现代学科框架下构建的研究生教育学知识体系,不仅仅是为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更是为了深化人们对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认识,并帮助人们解决该问题或将理论发展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提升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的外部认同,一方面应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化社会对研究生教育学的观念认识。基于组织体系的研究生教育学,其学科危机本质上是源于学科组织的社会认同的缺失。[18]加强研究生教育学组织体系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好相关学术组织的作用,提高相关研究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加强相关出版机构的建设,着力打造专业化的研究队伍。通过建立起学科庞大的社会建制来为学科研究提供社会庇护和发展资源,推动学科内在理智的发展[19]。二是应深化观念认同。研究生教育界进一步解放思想,将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学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从而使研究生教育学逐步得到社会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进而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加强理论研究,打造学科特色

当前,研究生教育学理论研究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许多空白方向还需开拓,理论体系的形成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今后一个阶段,研究生教育学应围绕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使其理论构建和研究走出一条独特的创新道路。这是因为,研究生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虽然与教育理论相联系,同时它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领域和理论,而不是单纯的移植和照搬教育学或高等教育学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学科,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必须突出理论的基础性、统摄性和相对独立性。[20]为此,研究生教育学一方面应加强研究生教育活动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研究,深入探讨研究生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关注研究生个人的成长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特别是应着重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办学规律和育人规律的研究,从而使研究生教育政策建立在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使研究生教育在教育规律的指引下开展实践活动,进而对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符合规律的预测和规划。[21]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研究生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与本专科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这些问题产生的理论也必然不同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因此,研究生教育学应对此予以关照并加强研究。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我们必须围绕研究生教育当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围绕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难题,研究生教育的热点、焦点开展理论研究,这既可以丰富和拓展研究生教育理论,也能更好地指导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三)拓展研究范式,助推学科发展

1891年哈佛大学哲学家乔赛亚·罗伊斯(Josiah Royce)在《教育评论》(Educational Review)创刊号上发表的“教育是一门科学吗?”文章,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研究范式的深入思考和广泛研究。长期以来,在教育研究中存在两大研究范式: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另一种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出来的,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理解的方法。[22]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的不断拓展、交叉与融合,学科的知识体系的生产方式日益远离传统经典学科的“单向度”“线形”特点,转向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各学科之间的理论相互借鉴,研究方法多元共享,促使我们不能用单一研究范式去研究学科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教育研究的持续发展,助推了教育研究范式的不断变革。研究生教育学作为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应建立研究的动态范式,才能更好地助推其学科发展。所谓动态范式(dynamic paradigm)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想、思维、理念和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全样本、全过程、全景式研究,揭示教育规律、动态呈现教育现状,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动态范式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以现代信息为基本技术,通过数据之间的交互,发现数据及其背后隐含的价值,进而直观呈现研究生教育教学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预警其质量。动态范式能克服传统量化研究的局部性、线性化和静态性,有效解决质性研究有失客观性、适用性的局限,实现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未来,研究生教育学要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范式,积极运用动态范式开展研究活动,从而为丰富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提供支撑。

(四)打造学术共同体,扩大国际话语权

“学术共同体”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Thomas Brown)率先提出,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学术共同体是按学术领域自然形成的学者群体,是通过学术内部的学术生产机制(如学术争鸣、学术交锋、学术讨论)而形成的共同体。[23]30年来,在研究生教育或研究生教育学学术实践中,学术共同体将解决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探究高端人才培养本质规律作为集体愿景并付诸行动,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发展蓝图亦在本学科领域学术共同体的主动认可或实际助推中初具雏形。[24]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学者应倾力打造国际研究生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以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体系甚至是教育体系中的话语权。国际研究生教育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积极组建国际研究生教育研究者联盟,为各国研究者搭建学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从而促进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和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要增强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之更好地成为广大学者连接和集合的纽带。组建国际研究生教育学学术共同体,应以扩大研究生教育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使研究生教育学走向世界为目标。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其中,对外话语权主要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力和话语能力。话语权的巩固与提升,既取决于国家的硬实力,又直接体现为话语的成熟和话语体系的完善。[25]三是国际研究生教育学共同体应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尽量吸纳不同国家的学者参与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我国学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积极讲好中国研究生教育学和中国教育的故事,积极传播中国研究生教育学和中国教育的声音,为推进研究生教育学走向世界,提高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做出贡献。

四、结语

研究生教育学作为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其发展视野广阔、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可期。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学研究者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引领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学学位研究生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