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宣入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预测和评估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周边环境、人、物的影响。目前,国内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环境影响评价仅限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结束后对环境的影响评估。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要根据实际工程概况,例如过往车流量、车速等基础条件对公路工程运行和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要对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和污染因素全面识别、预测和评估,制定出减少噪声污染的策略和改善环境问题的措施。
随着公路工程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这一变化造成了公路交通中噪声污染影响更加严重,对周边居民工作和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困扰,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所以,对公路噪声产生的原因做深入研究,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公路噪声。
1.3.1 高噪声防治措施有效性
公路噪声预防性措施的质量决定着环境噪声污染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因此,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降噪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噪声污染,从而达到公路交通运输和周边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在公路工程竣工投入运营后全面执行噪声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研究噪声污染环境影响评价的体系,对噪声污染过程中各种因素变化状态深入分析,为环境影响评价和噪声预防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1.3.2 为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提供合理对策
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线位变化情况,而且噪声预控相关参数在运营后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此,公路在投入运营后环境实际状况和环境影响评价出现很大的差异性。对环境的实际状态和环境影响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深入分析,尽量减小差距,才能有效提高噪声污染环境影响评价的高效性和质量,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合理的措施。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首先要从公路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因素入手,对公路投入运营后出现的不良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和控制,同时确定涉及的范围。针对具体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噪声污染预防控制措施,将措施使用到项目建设过程中、合理布局工程现场和公路运营管理中,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环境保护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环境可行性研究、环境保护优化措施、环境保护预防控制措施。环境影响评价重点针对预建设项目中环境问题,将环境污染扼杀在萌芽之中。其基本目的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认真推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
噪声污染相关参数的预测是否精确的关键与预测的参数确定有很大关系。这些预测参数中和环境保护影响评价有直接关系的是公路运营中的车流量大小、车辆型号和公路对车辆的敏感距离等三个因素,以这三个因素为主对预测参数的变化深入研究分析。在验收过程中,首先要和环境影响评价各阶段相关信息做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持续改善的条件下降低线位变化、减小误差影响。
噪声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性提高,还在于保护公路沿途各个敏感点的保护,加强敏感点的保护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噪声预防控制。噪声预防控制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噪声污染预防控制的上述性质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预防措施的执行率,同时能有效地防护敏感点。反之,如果没有掌握敏感点的特点和状态,只限于罗列简单的预防控制噪声措施,对噪声没有任何控制和预防作用,甚至会误导后期敏感点防护。
外国对公路噪声污染预防控制措施的研究,重点在于降低汽车发动机噪声、降低排气筒噪声、降低轮胎摩擦力产生的噪声等,同时以这样的方式作为在市场上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汽车本体上降低措施除了安装高效的消声装置以外,还可以在汽车发动机系统上安装隔声罩来到达降低噪声。现阶段,政府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降低、防治、控制噪声的相关规定,对汽车降噪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政府车辆管理部门将噪声检测纳入车辆年检过程中,能提高汽车生产厂家降低噪声的设计力度。所以,在汽车方面提高降噪的资金投入,深入汽车降噪研究工作,可从源头上控制公路噪声污染。
这种降噪方法首先要规划好合理的公路路线,尽量避免高速公路和公路穿过人群密度大的区域。要科学规划公路线路和公路与噪声比较敏感区域的距离。如果必须经过集镇或者人群密度大的区域,路线要根据公路等级合理规划,合理设计噪声敏感控制距离。根据国内的环保设计理念,高速公路和以及公路重要作用就是将每个城市中心连接起来,途径的一些集镇享受不到高级公路的方便性。所以,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尽量避免途径集镇村庄,如果必须经过可以将公路等级降低。在高级公路中,汽车轮胎和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是公路噪声污染的重点原因。所以,公路降噪首先要从路面降噪设计开始,路面可以选择一些孔隙多的沥青拌和物料进行铺筑。因为孔隙大的沥青拌拌合材料能吸收轮胎和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
在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公路两侧用设置声屏障的方法来达到降低噪声污染的目的,这种方式是现阶段应用范围非常广的降噪方法。声屏障降噪的原理是借助吸声材料将公路噪声吸收、反射等物理过程实现降噪的目的。屏障的尺寸大小、长度和噪声来源和屏障的接受点都是影响降噪效果的因素。科学设计布置隔声屏障能有效降低5~15分贝的噪声,声屏障有两种形式——防噪堤和声屏墙。防噪屏障大多情况下适用于挖方路堑地区,因为可以利用挖出的土方建筑防噪堤,同时还能起到绿化环境、治理环境的作用。然而,防噪堤的占地面积大,很多施工面积局限的地方不适合使用防噪堤。
种植绿化带能有效改善周边环境,起到防尘、降噪、水土保持等重要作用。采用这种方法降噪要选择合适绿化草种、树种,设置合理的株距和宽度,才能有效吸收噪声,降低噪声。公路路面和车轮胎产生的噪声穿过绿化带时,噪声能被绿化带植物的茎叶反射吸收,反射的噪声也会被其他障碍物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噪声就会被减弱。绿化带降噪措施能在心理上给人们带来愉悦感,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恢复换金的作用。经实地监测,在种植绿化林带米处的测点与未设绿化林带米处测点相比较昼间监测值小2.5~6分贝,夜间监测值小2~4.8分贝。
从公路噪声污染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来看,我国噪声监测数据、敏感点数量和实际噪声的预防控制策略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公路噪声污染影响评价效果还有待提供。要提高环评的有效性,首先要加强全过程的评价和管理,环境主管部门要展开对公路设计的审查,对由于公路设计施工的变化所导致的噪声问题,建设单位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防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