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三种理性

2019-03-03 16:26陈兴国
延边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成才理性时代

陈兴国

(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校, 重庆 綦江 401420)

当今世界的较量,主要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当今世界的争夺,更是人才资源的积聚。国由才富,邦由才兴,功由才成,业由才广,国家治理,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发展,赢英才者赢对手,组织壮大,识俊杰者识时务。可以说,谁拥有人才上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基本理路,立足新时代,深刻洞悉中国和世界大势,在不同场合、以不同视角,提出了青年观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梦想的视阈重新定义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逻辑理性、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

一、严密的逻辑理性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性思维。”[1]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一个以真理精神追求真理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理性并能不断丰富理性的时代。理性一般有三种呈现方式,即逻辑理性、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在逻辑理性上,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基本原理,超越纷繁芜杂的观感,穿透青年单体的表象,以前提的正确性、推论的合理性、思维的缜密性、作用的方向性等意境,在秉承历史传统、吸纳外来文化的互动交融中,不断昭示出逻辑理性强大的“构造力、解释力、说服力”[2],为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一)对青年人才范围的解构,有新匡定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人们对青年的标准不一,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领导学等学科定义也不一样。单就年龄划分而言,1985年,联合国第一次将青年界定在15~24岁之间,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上限设定为44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提升到45岁。中国统计局公布的青年范围是15~34岁,而共青团则是14~28岁,青年联合会是18~40岁,港澳台地区又降了下限,设为10~24岁。习近平没有执泥于特定的数字,而是从战略思维上进行了解构,2014年习近平如约而至北京大学,满怀憧憬、满怀深情、满怀期许地演讲到:“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3]从这一语境中推断,假如2049年60岁退休,考虑到四年大学的上下临界值,2014年时青年的低点是20~24岁,2020年时青年的高点是31~35岁。可见,习近平心目中的青年阈值是20~35岁左右,这一匡定表明习近平是从青年成长成才的时间节律上,进行了逻辑思量和理性测度,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了最为根本、最有说服力的原则遵循。

(二)对青年人才属性的解析,有新指向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人才学诞生以来,什么是人才一直是啧啧不休的话题。《辞海》将其定义为储存一定才学、具备一定才能、拥有一定才品的人,三项可取其一,单一属性无法解析人才的全貌。有的学者就认为,人才是以创造性劳动作出较大贡献的人[4],没有过多强调才学、才能、才品,而是突出创造性与贡献力,把杰出性作为人才最根本的属性。有的学者则认为,人才是具有良好素质,善于利用各种条件,以创造性成果,产生较大影响的人[5],把人才的时代性、先进性、创造性、层次性、时效性统一作为人才的本质属性,相比更为全面。站在新时代,习近平对青年人才有了最新的阐释,2013年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有信念、有梦想,不断奋斗与奉献,“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最终成就一番事业”[6]。这些论点表明,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没有将青年与人才直接粘合,也不是对学者观点的简单复制,而是立足大发展、大变革、大竞争的时代背景,从构成要件、成长规律、人才层次、评判原则等方面,赋予了青年人才时代性、实践性、创造性、先进性、社会性、人民性、层次性等更多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青年的时代特点与成长成才规律。

(三)对青年成才的解说,有新标尺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青年思想的逻辑延展,也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青年思想的理性扬弃,“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7]。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青年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应当做好“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8],列宁更是直言不讳地宣称,全体青年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学习。”[9]虽然三位革命导师都十分关注青年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实践历练,但都把重心放在“学堂”,而在新时代,只具备这些远远不够,习近平认为青年要成才,应当在理论涵养、道德修养与实践素养上具备更全面的“素质和本领”[6]。毛泽东用中国话语解读了青年成才的标准,经历了从战争时期的“才德兼备”到建设时期的“又红又专”,定格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标杆[10];邓小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青年人才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突出了“四有”标志[11];江泽民则提出了科学文化与思想修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四个统一”标识[12];胡锦涛希望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四个新一代”[13];习近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视角,深化了新时代青年成才观,他说,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要“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14],人生才有意义,青春才能出彩,为青年成才刻画了“新四有”标记,为青年锚定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动力,是指导青年挖掘自身潜力、释放无限活力、展示人格魅力、提升创新能力,一步步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

二、鲜明的实践理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5]。新时代的青年,并没有陶醉于书院式的胜利,而是以一种“超前反映或观念预演”[16], 用特定的青年智慧、青年话语,全面领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投身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书写着“四个伟大”的新华章,展示青年力量、青年风采。习近平敏锐地观察着这一变化,深刻剖析了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国际竞争、实践环境、文明形态的时代特征,准确诠释了青年实践活动的工具理性、交往理性和人本理性,引领青年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

(一)青年要有“先生恕我拜师迟”的工具理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的人生旅途多是家门—校门—机关门,虽然过五关、斩六将,练就了十八班武艺。但是,青年“十年寒窗”,少有基层磨砺和人生淬炼,不缺想法缺办法、不缺干劲缺韧劲,还没有完全领悟和驾驭实践的工具理性。习近平就谆谆教导、热情勉励青年正确对待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他说:“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17],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人生之两轮驱动。生活是一本巨著,实践是最好老师,要提升学习力和理解力,应当亲历亲为,习近平就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18],必须从党和国家艰辛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深刻认识和把握发展的必然性、方向性和规律性。习近平认为,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向书本、老师学,向同事、群众学,更要向实践学,有“先生恕我拜师迟”意识,到基层一线、艰苦环境、改革发展前沿去实践锻炼,到工厂企业、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多“墩墩苗”[19],把基础搞扎实一些,把理论悟深刻一些,小事当成大事干,落小、落细、落实,多接地气,多沾土气,既运用理论抬头看路,又脚踏实地埋头拉车,通过基层实践大舞台,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工作本领,把群众需求转化为真正业绩,提升理论转化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夯实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石。

(二)青年要有“但令人饱我愁无”的交往理性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人们结成了一圈又一圈同心圆,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同心圆、鱼水情深的军民融合同心圆、和衷共济的党派合作共同圆、56个民族的团结同心圆、中华民族的复兴同心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共同圆、心连心、圆镶圆。习近平认为,家庭虽是最小的圆,但个人不应是圆心,家庭是居所,更是“心灵归宿……积善之家”[20],应当聚集积极、向上、向善的力量。在新时代,青年不缺学历缺阅历、不缺活力缺定力,要从家庭顺利融入社会,提升交往理性。习近平告诫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照镜子、正衣冠,引领自己的言行。习近平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21],往往决定文明的刻度,应以“八项规定”精神、“三严三实”要求洗洗澡、治治病,纯洁同学圈、朋友圈、工作圈、生活圈,推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淳朴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习近平说,当个人与他人出现矛盾、生活与工作出现冲突时,要有“但令人饱我愁无”的心襟,礼让为先,吃苦在前,奉献为乐,因为青年“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22],这样的青年才能迸发无穷的青春力量,追求高尚的人生。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的世界影响持续加深,习近平鼓励中国青年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中俄、中越、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大会上,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的贺词中,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演讲里,他都表达了一致的观点,青年人“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23],应当在世界大舞台上相互学习、相互包容,增长才干、展示才华,用青年智慧打造中国名片,成为拥有中国力量的青年人才。

(三)青年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本理性

新时代的青年,虽然没有完全实现“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却已是“自由的生命表现”[24],独立、现代与个性,即使有各种羁绊、困惑,甚至不如意,也是成长成才过程中应有的历练。只是在青年中,有的是仰望星空,缺的是眼睛向下;有的是丰富情感,缺的是为民情怀;有的是个体能力,缺的是集体魅力。习近平强调,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想,因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21],给青年实践的人本理性指明了初心之所在、力量之所系、情怀之所向。毛泽东俯下身子当群众的小学生,邓小平埋头苦干作中国人民的儿子,成就了两位伟人卓越而非凡的人生,说明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否则就缺少人本理性的根基,习近平强调:“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25]习近平多次呼吁青年眼睛向下、深入基层,和群众走在一起、干在一起、吃在一起,建立起船与水的关系、鱼与水的深情,改掉衙门作风,不做主人、甘当仆人,真正迈进企业门槛、走上农户田坎、进入群众心坎,了解实情,倾听民声,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实践能力,锤炼完美品格,得到群众的理解与信任,从群众那里获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三、卓越的价值理性

价值与理性的耦合,提升为价值自觉,是主体与客体碰撞中彰显的统一性、正当性与合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用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26]。习近平立足青年发展的时代性,重视青年成长的规律性,强调青年工作的系统性,坚持青年管理的开放性,以非凡的战略思维、深邃的辩证思维、整体的系统思维、开放的世界思维,蕴含了卓越的价值理性,是指引青年成长成才的理性思路与行动指令。

(一)指引了新时代的青年成长成才

“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27],既遵循理论自身的发展逻辑,又把理论扎根于深厚的实践之中,立足于时代,理论才能闪耀真理的光芒,释放无穷的价值力量,否则只开花不结果。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有着严密的逻辑理性,内涵丰富、见解独到,深刻把握了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统一,又是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中国梦与世界梦的高度融合。但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说词,“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28],其中渗透的逻辑理性,侧重于世界观基理,折射的实践理性,侧重于方法论演绎,两者前呼后应、首尾相接,融合成卓越的价值理性,体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底蕴。青年乐于、勤于、善于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转化为行动纲领,就能加快完成从学校向社会的角色转换、从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价值提升,否则就会贻误良机,迷途更长时间。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习近平呼吁青年要“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29],既尊重客观规律性又发挥主观能动性,既敬重前辈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开拓创新又脚踏实地,在向往真理的过程中,活跃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凸显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等身份特征,不忘初心跟党走,创新创业做贡献,展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青春风采,书写“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诗篇。

(二)谋划了科学的青年人才政策体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阔步向前,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三大理念,构建起科学系统的人才政策体系。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秉承这三大理念,矫正青年人才“培养视野不宽、来源渠道单一、成长路径趋同、管理偏松偏软”[30]等弊病,形成了“青年实践观、青年价值观、青年人才观三大框架”[31],青年人才观又建立了“基础、核心、方法和保障四大体系”[32],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法指导。习近平亲自关心,推动出台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面谋划了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文化、社会融入、维权、预防犯罪、保障、重点项目、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坚持好干部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党管青年,“择天下英才而用之”[33],把那些信仰坚定、听党之话,学业有成、本领高强,老实做人、干净做事,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好青年培养选拔出来,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国家的栋梁之材。2018年7月3日,习近平参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他强调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6月底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全社会都要有“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意识,但“破格不能出格”[34],必须完善培养机制,改进评价机制,创新流动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才政策体系和管理全链条机制,使青年工作有了更理性的策略。

(三)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庞大的理论框架,包括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时代发展的鲜明主题、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强军之路、大国外交、党的建设、国家治理等,“具有严密而又开放的内在逻辑”[35]。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36],是完成复兴之路、推进“四个伟大”的中坚力量,习近平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就什么是青年、青年的地位与使命、如何教育与培养青年、怎样选拔任用青年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论述,在青年时代使命、青年道德修养、青年成长成才、青年社会交往等方面作出了富有理论深度和实践厚度的精辟回答,论点更加透彻,体系更加完善,措施更加务实,反映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构成了青年篇,推动了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时代、新使命,新青年、新风采,全社会要营造爱才、惜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格局,就要深刻体味和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渗透的逻辑理性、实践理性与价值理性,把广大青年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开创新时代青年人才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成才理性时代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