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特征研究

2019-03-03 07:15:00
冶金与材料 2019年2期
关键词:成矿作用有色金属岩浆

李 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1 有色金属定义及开采背景

1.1 有色金属定义

从广义上来讲,有色金属定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除金、银等常见金属矿产之外,还包括稀土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等不常见的金属矿产,以及铝、镁、铜、铅、锌等在日常生活用品或是其他地方经常会用到的一些轻金属和重金属矿产资源。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除去黑色金属矿产以外的其他金属矿产资源都属于有色金属。

1.2 找矿需求及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类生产制造的各个领域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有色金属属于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这就意味着这种资源会越来越稀缺。所以,我们在探勘开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先进手段,坚持一种科学的原则,降低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浪费,提高有色金属的合理使用率以及开产率。

地球浅部易于识别的矿床越来越少,且鲜有大型、超大型矿床;地球深部的隐伏矿床虽有巨大前景与潜力,但开采难度较大。因此现阶段寻找新矿床就需要有效的找矿方法和先进的成矿模式理论,并与我国现有的科技开采技术相结合。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等理论手段,推断出新矿床所在地,并利用先进的物理理论和科学方法作为指导,从而找到新的有色金属矿床。

1.3 成矿模式介绍

一般说来,这种成矿模式是一种在四维空间里对成矿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并用不同深度以及不同形式和内容来对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进行表达。如今有以下三种最为常见的成矿模式:区域成矿模式、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模型。这三种成矿模式是在以前的成矿理论研究及勘探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发展起来的。

这三种成矿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反映一定成矿区的成矿规律及对特定地质单元内各种固体矿产的特征和成矿规律的总结的是区域成矿模式;而成矿规律的表达以及能描绘矿床形成过程的模式一定是矿床成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矿产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组成要素的是找矿模式。除上述的大体区别之外,在现有的实际生活过程,需要将三种成矿模式相互结合使用,这样才能让找矿工作更好地进行。比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区域成矿模式、矿床成矿模式这两种模式能够为矿床勘查提供了地质理论基础,而另外的找矿模型就能够对矿产勘查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2 有色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特征

地层通过层位、岩相和岩性组构等对成矿起到控制作用。不同地质时代因有不同的沉积、气候条件,所以不同层位能形成不同种类的矿床。很多有色金属矿床都相对集中地产在特定岩相中,如我国黔北地区形成铝土矿最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是湖泊相。一定的岩性组构(包括岩性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成为成矿物质的源区、成矿流体运输通道及成矿物质聚集沉淀的场所。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除岩浆岩以外的壳源物质中,泥质岩是能够为成矿热液提供金属元素的最重要的矿源岩。刚性和塑性岩层的界面处在构造变形是易形成虚脱空间,易于流体汇聚沉淀;岩石孔隙、裂隙连通性好,利于流体运移、萃取围岩矿质,而渗透性低的岩层则能起到遮挡矿液的作用,使矿液在接触带岩石孔隙中滞留,更充分地矿化、蚀变。举例来说,赋矿层位、地层含矿性及成矿系统特征元素组合、岩性组构特征、硫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云南新山金矿与地层特征关系密切。

2.2 构造特征

分为区域性控矿构造和局部性控矿构造。区域构造体制或构造单元控制着岩浆活动及内生矿化,形成特定的成矿系统。如裂谷、伸展盆地等伸展构造形成岩浆型、SEDEX(喷流沉积矿床)、VMX(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等成矿系统;而岛弧、造山带等挤压构造就以热液型、变质型成矿系统为主。局部性控矿构造(断层、褶皱等)的作用表现为,不仅为成矿流体提供了驱动力,而且为成矿提供了迁移通道、富集空间以及适当的保存条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2.3 岩浆活动特征

岩浆活动可以为有色金属成矿提供矿质、热源和水源。不同的岩浆岩类型可形成不同的矿种和矿床类型,成矿专属性强。卡林型金矿床形成与同期强烈的岩浆活动驱动的热液对流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岩浆-成矿作用一般都有特定的构造背景。

3 有色金属成矿特征

有色金属在成矿时间、矿床的形成及分布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主要的成矿期包括前寒武纪成矿期,加里东成矿期,海西成矿期,印支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和喜山成矿期。各个成矿期都对应着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成矿特征各有不同。其中,燕山成矿期是我国最重要的内生成矿期,以酸性、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和喷溢为特征,其成岩成矿作用分为早晚两期,分别与挤压、伸展的构造背景相对应。我国华东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形成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在空间排布上,有色金属矿床多呈现出“块”“带”的成矿分区,块体边缘深断裂带聚矿,沿前陆推覆冲断带“向洋”分带。

4 结 语

有色金属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日益增长的需求给我们今后的找矿带来了挑战。在开发新的探测手段的同时,对有色金属矿床的地层、构造、岩浆特征以及成矿的时间、空间特征加以了解是必要的。在今后的找矿实践中,以这些特征为指导,结合矿区具体的地质环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详细、深入的探究,将有利于有色金属矿床的探测和开采。

猜你喜欢
成矿作用有色金属岩浆
世界锡矿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作用
矿产勘查(2020年4期)2020-12-28 00:29:50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矿产勘查(2020年4期)2020-12-28 00:29:36
内蒙古额济纳旗独龙包钼矿成矿作用研究
矿产勘查(2020年8期)2020-12-25 02:46:28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2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科学之谜(2019年4期)2019-05-07 07:51:18
火山冬天——岩浆带来的寒冷
Cross-Lingual Non-Ferrous Metals Related News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CNN with A Limited Bi-Lingual Dictionary
201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5090万吨
河北地质(2016年1期)2016-03-20 13:51:57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
岩浆转化机
科学启蒙(2013年7期)2013-09-22 0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