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筑行摄记

2019-03-02 07:40江智毅胡艺
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西关骑楼步行街

江智毅 胡艺

上图为广州日出时分,整座城市被欢欣鼓舞的朝阳笼罩,黑暗散去,城市随之苏醒。

或是历史沉淀下的古色古香,或是现代建筑的锐意创新……州的建筑之美,体现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广州在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拍摄它们的过程中,我不仅观察到了建筑的精致灵动,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也深深打动了我。

广州的日与夜 探索光影之美

拍摄城市风光,日出日落的前后约40分钟是黄金时段。此时光线比较柔和,城市建筑会有很好的光影过渡,天空会呈现出迷人、干净的深蓝色,也称作“蓝调时刻”。由于时间短暂,为了避免错过理想的创作时间,提前了解天气情况、事先做好机位的踩点十分重要。当然,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也时常发生,需要做好相应的拍摄备选方案。

在众多拍摄日出的经历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广州塔上的拍摄。广州塔因外形独特被称为“小蛮腰”,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十分适合登顶拍摄广州日出。由于临时起意已是凌晨,需要摸黑从货梯进入,爬到70层顶楼,十分危险。但那次拍摄,让我见到了这辈子最通透的广州一仿佛可以看到10公里以外的建筑。当太阳从云端夹缝中渐渐升起,整个天空都被映成粉色、金色。用手触碰阳光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入夜之时,广州天汇广场igc如同一座复杂的迷宫,灯光之下,富有纯粹的几何美。

图为游客们在欣赏花城广场都会举办的国际灯光节.

夜幕闌珊之时的广州仍然灯火璀璨,车水马龙。

2019年6月,我选择独自一人背上器材,骑行约20公里到中大码头拍摄日出。在查询天气状况和踩好点的前提下,已做好通宵等候捕捉日出的准备。大约4点半,天气突然晴转多云,远处建筑也灰蒙蒙的。熬到6点,阳光终于穿过云层,照亮了城市上空,我赶紧用快门记录下了广州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这张照片成片效果十分震撼,获得了视觉中国《大美广州》摄影比赛的金奖。

在多样的城市风光拍摄主题中,夜景是我最喜欢的题材。拍摄夜景,机位十分重要。通常提前选好机位后,为了画面的稳定性,可以使用三脚架来进行协助,最大程度上使得照相机保持水平。另外,感光度的调整也十分重要。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速度。拍摄夜景感光度一般是越低越好,对我而言,感光度100是最合适的,既可以保证画面的纯净度,也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景深效果。

城市夜晚中最亮眼的是各类灯光。入夜,华灯初上,广州城内仍旧人潮涌动,车水马龙,灯彩绽放,,虹霓流动,整个城市璀璨通透,仿佛无人入睡的不夜城,十分迷人。每年的11月,广州花城广场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灯光节,那是广州城市夜景的视觉盛宴。周边的雅湾小区,是拍摄灯光节的极佳地点,但安保极其严格,一年前就因此吃了“闭门羹”。这次我们跟在别人后面,假装是小区居民,没承想竟然顺利通过了大门。之后为了保险起见,选择从消防通道上顶楼。最后多亏一位维修工的帮助,才成功到达了楼顶。

广州的市井生活 追梦人的温暖港湾

图为夜色下的广州.

图为北京路骑楼风貌。

上图为人潮涌动的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站,下图为北京路商业步行街。

图为被称为“水上威尼斯”的大塘村,远处是地标性建筑广州塔。

图为从高处俯瞰下的城中村,夜晚下的街道灯光温暖,抚慰人心。

图为上下九步行街,红色灯笼营造出温情的人间烟火气息。

除了拍摄宏伟美丽的城市风光题材,广州的人文风貌也是摄影的天堂,例如拍摄城中村人们的生活。城中村是都市建筑形态中一种较为特别的存在,它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却又因城市发展需求而面临着被改造升级的局面。与其他地区的城中村不同,广州的城中村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在高处俯瞰整个城中村,参差不齐的房屋组成了一个“迷你城市”,这让我不自觉思考这座城市的变化多端,又感.叹这样一座“迷你城市”的独特魅力。

广州的城中村不止一个,在我拍摄的城中村里,最令我感怀的是大塘村。大塘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背后是珠江新城,珠江新城是广州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两楼间有条河道,有人在河道上划船时,与威尼斯景色十分相似,被誉为“广州的水上威尼斯”。在大塘村,可以眺望到广州塔、东塔、西塔三个建筑,新型大厦与河道两边的旧式建筑两相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情况下,拍出的照片会与肉眼所见差别较大,甚至并不美观,但这就是城中村最真实的写照。出于对真实性的追求,这样的拍摄大多会选用长焦镜头。特别是当前景过于复杂时,画面会很难突出主体,不利于表达作者的想法;使用长焦镜头会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构思,让观者一眼看到城市繁华背后的图景。

在城中村的每次拍摄都能发现很有趣的一点:架好相机后,身边都会有很多人围观,问拍什么,用什么相机等等问题。刚开始会令人感到尴尬,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加,我也逐渐习惯了别人的注视,久了之后,也会主动和他们聊天,与城中村的居民们成为朋友。有一次,在拍摄间隙我与一位在广州打工的兄弟聊起他的生活。他说:“在广州打工十几年,见证着广州的发展。广州是包容的,到处都充满着人情味。”我问他:“你在广州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他说:“在广州打工,能在这里买到一个小房子,是最开心的事情”。城市繁华发展的背后是人们微小又温暖的、对生活的期待,也正是这些期待赋予了城市浓浓的温情。

在城中村的拍摄经历,提升了摄影师的必备素质:观察力和共情力;同时我也看到了镜头下的“另一个广州”。清晨,地上的城市一片寂静、鸟语花香,而地下的交通系统则人潮涌动。西装革履的男人护着手里的公文包;化着淡妆的女人不时抬起腕表,行色匆匆。当夜幕落下,灯火璀璨,尚处金色年华且梦想不息的无名歌手,在街头唱起异乡人的怀乡歌。

广州的建筑故事 令人感动的建筑内涵

在行摄的过程中,从拍摄风光到了解所遇到的人们的故事,我逐渐对摄影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更惊喜的是了解到建筑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上下九步行街就是我的新发现之一。

有人说,广州怀旧在西关,西关记忆在上下九。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之间,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关风情特色,并构筑成一副独特的、绚丽多姿的西关风情画。上下九步行街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岭南建筑文化、老西关美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

圖为坐落于广州珠江新城CBD中央的广州大剧院一侧。

极具历史意义的广州骑楼。

保有古粤秀色的上下九步行街。

夜幕下灯火璀璨的中山纪念堂。

西关风情以外,上下九步行街的标志性建筑是连绵千米的骑楼街。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业居住两用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经过多年发展,它也作为极具文化气息的建筑而为人所知。夏日傍晚,车水马龙。我还依稀记得,曾经的夏夜,街坊邻居们不约而同地在骑楼底摆张小桌子,摇着葵扇,悠闲地磕着瓜子品茶聊天,看着电视里的新闻。随着时代的发展,骑楼也渐渐变成了便民的建筑,为过往的行人遮阳避雨。它在城市的集体记忆中,逐渐与环境融为一体,自成一派风韵,成为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线。最令我念念不忘的,是拍摄北京路的一处骑楼时,夜晚的路灯慢慢亮起,人们骑着单车刚回家,路灯下的骑楼静静伫立。对于老广州人来说,这是一幅让人回味无穷的画面。对于游客来说,骑楼就像一轴长长的水墨风情画卷。一眼望不尽的长廊,是最为迷人的风景。

图为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上图为蕴藏美丽传说的五羊雕塑;以八角形宫殿式建筑风格著称的中山纪念堂,屋顶整体铺设蓝色琉璃;下图为广州沙而欧陆风情街。

以岭南风格著称的建筑,还有粤剧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具有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博物馆。粤剧,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是许多老广州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粵剧演员唱出了悠长的岁月之声,留在每一个钟情于它的知音里,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对粤剧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从远处拍摄,被分成南北两岸的博物馆就像一座花园,优雅又稳重,彰显了中国的古典东方之美。

除了传统中式建筑,广州也有融合了中西风格的建筑——沙面欧式风情建筑。珠江潮水冲击堆攒,形成了沙洲,故得名沙面。沙面被誉为广州的欧式小镇,米黄色的建筑极具异国情调,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让沙面焕发出诱人的特质。时间流逝,保存下来的老电表、地界石仍然在讲述这里的历史。它见证了道光年间抗外御侮的光辉业绩和鸦片战争时期各类不平等条约的签署。随着历史车轮滚动向前,凝结了历史与文化的建筑,成为了广州的宝藏。

一座城市,有最高的大厦,也有最矮的楼房;两座大厦里的人看不见对方,两座楼房里的人却能探出窗握手。它有无人的街道,也有奔忙的车流。这城市看似纵横阡陌,但走在路上的人们却有着同样的心境,都在或高或低、酷似城市楼宇般的生活中走动,走向的也都是那或暂时或永恒的家乡——广州。

猜你喜欢
西关骑楼步行街
“老西关”的新活力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商务部:确认5条步行街为全国示范步行街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西关艺术课程架构刍议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素描西关
问路
广州骑楼
步行街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