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医患沟通教育探讨

2019-03-02 20:51孙占东
医学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患人文医学

孙占东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南京,211800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核心要义,突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纲要》中“康复”一词共计被提及27次。文中重点提到“加强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充分说明康复治疗师既是健康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目前社会紧缺型医学人才。康复人才的不足反映出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处于迅猛发展期、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康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现状[1]。国民的健康意识已经开始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与慢性病康复转变,因此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健康中国”强调的是一种系统的健康价值观,不仅涉及自身身体的健康,更包含了心理、关系、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健康。而和谐的医患关系正是“健康中国”内涵的重要体现[2],医务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高精尖的医学技术,还要具有较高的医患沟通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康复治疗人员亦是如此。

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患沟通教育的意义

1.1 医患沟通能力是康复治疗人员胜任岗位的核心素养

医患沟通是医生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过程中,双方围绕健康、疾病治疗、疾病预后等话题进行的一种多方面、多途径的信息交流形式[3]。不同于一般的人际交流,患者在就诊时处于从属弱势地位,特别渴望医护人员能够在行为和心理上给予关爱、慰问,因此也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在医学技术与行为方式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大部分医患纠纷并不是由医学技术导致的医疗事故造成,而是由于医患双方疾病诊治沟通的不充分,并由此升级产生的不信任心理所致[4]。

我国康复学科起步较晚,目前对于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高职医学院校起着重要作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培养服务于基层卫生机构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其培养对象在岗位中提供康复治疗(运动、作业、言语、传统康复治疗等)、预防、指导、宣教等服务;服务的对象包含疾病后恢复、慢性病、残疾、老年人、儿童、心理精神疾患等各类人群[5]。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及服务群体的多元化,不仅要求康复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极强的岗位胜任能力,而且从侧面要求医学院校在注重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合格康复治疗人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是临床软实力的体现,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康复治疗过程及效果,与康复服务质量紧密相关[6]。

1.2 培养康复治疗人才是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康复保健”是健康服务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支持发展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鼓励各地要以二级医院转型、新建等多种方式,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等医疗机构,这必将带动康复产业的蓬勃发展。但目前我国康复治疗从业人员的数量及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对于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

国家从宏观层面出台政策,加大对康复治疗师的规范化培养。医学高职院校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担负起卫生职业教育的时代职责。高职医学生已成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其业务素质能力与健康服务质量紧密相关,而医患沟通能力正是医务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医学高职院校应主动迎合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契机,增加康复治疗师的供给,在其培养体系中,创新医患沟通教育模式,保证培养的核心质量,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1.3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健康需求受到观念、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影响,已逐渐不再满足于过去如机械般听从医生安排的治病方式,对个人的健康需求开始寻求生理和心理满足的最大化。当前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不信任危机逐渐蔓延,患者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理解,医生需要更多的尊重与信任,双方均渴望获得彼此的认同与支持[7]。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健康中国”实现的基础,“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求医生改变传统的医治关系,更加注重医患沟通,改善不断激化的医患矛盾。

“健康中国”体现的是一种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医疗服务单位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理解大健康理念内涵,在完善与优化健康服务方面积极寻求变革,以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改变思想观念与服务行为,缓解医患双方矛盾。公众应提高自我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和生命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就医理念和生命观。“医患关系”作为医疗人际关系中的核心,其关系的和谐对于推进我国健康服务体系进程,乃至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患沟通能力提升策略

2.1 加强“康复特性”认识是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前提条件

康复治疗与其他医学救治相比,治疗内容与治疗对象具有极强的“康复特性”,其面对的疾病主要是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功能障碍,具有多病种、长周期、多障碍等特点[8];治疗对象具有多年龄、高敏感、难交流等明显特征。对象及疾病的复杂性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行为举止(表情、语言、行为、姿态)更为关注。医生能够得到患者的心理认同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而医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是认同的基础,构建和谐的医患沟通环境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缩短康复治疗周期,提高康复治疗成效,增强患者康复满意度与好评度,减少医患纠纷[9]。

在康复治疗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康复特性”,加强对其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作为康复治疗的核心要素,在医疗服务中应避免医患关系的简单化、技术化[10];对于其能力的培养,需以大健康理念为指导,以构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为目的,同时将关心、理解、尊重患者的情感教育贯穿于学生职业学习的全过程。医学院校及带教实习医院应着重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充分理解和认同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注重“康复人文”是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基础保障

康复作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大医学,其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的鲜明特点,决定了康复治疗技术人员较其他医护人员更加强调人文素养,形成了鲜明的“康复人文”[11-1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康复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在未来的工作中保障医患关系和谐的基础,康复治疗技术作为重视人文关怀的学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在教育观念方面,不仅要注重医学专业教育,更要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应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的统一体。通过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实现人文价值的回归,使学生在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等方面有所加强。

人文素养作为康复治疗人员的核心素养之一,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人文学科的建设,在人文教育观念、人文课程结构、师资队伍人文提升等方面做出积极改变,将人文教育纳入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患沟通的培养体系中,以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13]。在人文课程结构方面,针对临床实践过程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存在的人文功底不足、沟通技巧欠佳、信心与亲和力不强等问题,应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医患沟通等人文学科[14]。同时,应在人文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寻求创新,将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与医学人文的内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在师资队伍人文提升方面,应以建设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医学专业教师为目标,强调“专业”与“人文”两手硬,在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上,懂人文、知临床、会教学。另一方面,也可吸收医院专家、医生对学生进行临床人文教育,增加医生与教师的交流、医生与学生的交流,现身说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渗透[15]。

2.3 强化“康复实践”是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

“优化健康服务”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五大战略任务之一,要求以“以妇女儿童、老年人、贫困人口、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重点人群与康复治疗服务对象高度相近,充分体现了培养康复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及紧迫性。面对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须与时俱进、聚焦创新,不断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突破,最终在创新康复服务模式方面取得成果。

当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多采用“2+1”教育模式,即在三年的学制中,前两年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在各级医院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专业培养模式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能够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通过在校两年的理论学习与校内实训,学生积累了职业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则能够完成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升,弥补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由于医患沟通涉及多学科、多门类,实践性较强,因此对其培养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对其灵活运用。结合医患沟通教育的特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注重学校实践与临床实践。在学校实践阶段,学校作为医学生医学教育的引路人与奠基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医患沟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实行“理论与案例并举”、“课上与课下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切身感受患方的真实诉求,在多样的课外活动中提升沟通交流能力,为后续的实习、工作打下基础;在临床实践阶段,学生应在带教老师的示范指导下,抓住岗位锻炼机会,多探索、多接触、多体验,将医患沟通的知识储备转化为自身的临床技能[16]。这两个阶段的实践,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患者的病痛、诉求、愿望等,能够不断地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在医疗服务中逐渐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最大化地增强自身沟通能力。

3 结语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将先进的健康科学理论体系运用于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操作性等。“健康中国”以“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大力提倡“全民健康”,并将健康服务融入到预防、治疗、康复等多个环节,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17]。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为康复治疗人才的主要培养途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重点专业。当前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人员紧缺,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人们对康复治疗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这要求康复人员既要有高水准的临床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康复治疗人才的主阵地,应在专业建设及发展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新突破,在推进“健康中国”的既定战略中有所作为。

猜你喜欢
医患人文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