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艾翠林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湖北武汉 4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国家之学、国民之学”,国学乃国之根本文化。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通过现代热门媒体及信息化手段来让更多的学生学习传统国学文化, 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中职学生还处于精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对于社会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还处于懵懂时期,而国学经典的主体内容和我国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其实是一致的,如孔子“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周易》中的“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中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等, 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且众多国学经典作品中都蕴含着经过历史考验而保存下来的优秀道德成果。“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坚持接受国学教育,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学生们便可以更好地汲取这些古典文化的思想与精神营养,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目前, 校园国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则在于学习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成效两个方面。基于现状,为校园国学教育能获取更好的成效,笔者所在学校提出通过微信公众号的网络传播力来传颂富于启发思维的国学精品, 为传承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汇聚向上的力量。公众号主要由学校公共基础部申请创建,笔者为主要运作者。订阅号由“校本国学”“汉字书写”和“国学共读” 三个板块组成, 各板块通过提供线上学习资源、记录线下实践活动的方式,宣扬国学文化精髓,力促校园国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将“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活动主题落地,学校在取国学经典作品之精华的基础上, 开发了精简版校本教材《弟子规》《诗言志》《文载道》 并整理其网络学习资源发布于订阅号的“校本国学”板块。 通过引导学生传颂国学经典著作,进而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学生在接触经典作品时,会因部分文言文的复杂性,很难较快地了解其中的精髓,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坚持诵读,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典中丰富的精神涵养必将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线上“校本国学”项目的推进为基础,学校每学年都举办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暨校园普通话大赛,建立以班级为基础,以教师为榜样,以学生为窗口,以订阅号为宣传媒介及学习载体的学习圈, 带动全校师生用标准的普通话和洪亮的声音朗读经典, 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感悟爱上经典。 “校本国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来高度契合学校一直坚持的“儒商课堂”文化;以贯穿《弟子规》全文的“德”“行”二字来规范并影响全体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礼仪道德。 学生们在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浸润的同时,还展示了中职院校学子们的青春风采。线上线下活动的有效互补, 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锻造了师生的人文精神、厚植了文化底蕴,更是极大地增强了中职师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订阅号的“校本国学”板块则不仅承载着师生们的第二课堂任务,还记录着每一次比赛的点点滴滴,成为师生们传颂经典、徜徉中华传统文化途中的加油站;所在学校更是因此连续四年获得当地市级中职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中华儿女更应该兼具弘扬、传承经典的能力——规范书写汉字, 筑建中国语言文字梦,有汉字的地方则有中国,优美汉字便是十四亿华夏儿女豪情满怀、文化自信的最佳诠释。 订阅号的“汉字书写” 板块作为一个引导全校师生规范书写汉字的专栏,内容丰富,从汉字笔画的具体教学到《兰亭序》等著作的临摹欣赏,“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唐·孙过庭《书谱》),汉字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创造力。 每一个字、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寄托着不同时代、不同书法家的情感诉求,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特色之一。
为丰富传承经典的校园实践活动, 学校每学年举办“弘扬经典文化,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的校园汉字规范书写比赛及校园征文比赛, 遴选优秀选手参加市赛。 学生们在比赛过程中,全神贯注地伏案书写,尽情展示书法的独特魅力和各自书写风格, 一张张纸上呈现出一个个字迹工整、优美流畅的汉字;一幅幅作品展示了学生们的书法技能和文化素养。订阅号的“汉字书写” 不仅给全体师生们提供了领略中华汉字魅力的平台, 更是留出了一片展现自我风采的蓝天——记录着众多学子的书法的酣畅淋漓。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与历史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雄浑豪迈、生生不息的智慧结晶,世界仅存的古典文字,东方文明中不可逾越的高峰;汉字为中国和世界信息的交流、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汉字如基石,构建了光辉璀璨中华文化的“万里长城”。在订阅号“汉字书写”的宣传与引导下,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热爱汉字、规范书写汉字的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们对汉字书法的了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进一步端正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提高了写字质量,培养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继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具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大浪淘沙始见金”,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订阅号的“国学共读”板块中既有“四书五经”等著作的精华摘录鉴赏篇,亦有师生对国学经典的品味篇, 师生们可以将自己对于国学作品的学习心得或体会向栏目组自由投稿, 且投稿形式多样化:视频、语音、文字均可。不仅给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学习平台, 更是丰富了信息化时代国学经典的学习形式有效地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品味经典文化,做到立德树人,经典文化育人。 学校教师从爱己、立志、品格、雅好、国家、孝悌、爱情等层面对诗经、楚辞、两汉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等篇章结合知识要点进行赏析,录制了国学精品课程,发布于订阅号的“国学共读”板块,充实了校园国学教育资源库, 为学生们学习品味国学经典指引了方向。
订阅号除了肩负推进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的学习任务外,还大力宣传学校、市、省等层面有益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方面的新闻及事件, 注重国学与各专业之间交叉部分的渗透,推动专业教学发展的同时,更深层次地促进优秀文化和中职教育的融合。 学校的美容美发专业试点班, 在参观省博物馆之后, 获取相关文化灵感,开展了“国之美”创意作品评选暨展演活动。比赛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感叹:“中国元素确实美!中华文化也确实妙!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来发现更多的美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展演活动不仅让学生提升了技能,也找到了自信, 更是深入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深厚与意存高远, 让更多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自信的源泉。同时,优秀作品也为其他专业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更多学生更好地品味到经典文化的魅力, 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专业融合的非凡成效, 更是成为国学经典暨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巨大推动力。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三年时间对微信订阅号在校园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索研究, 发现微信订阅号对中职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有着较强的助推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 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5]。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秉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继续着“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融入中职教学, 进而推动新时代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