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猪的命运

2019-03-02 03:06武明丽
藏天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喜气

文/武明丽

◎假设给它脖子加一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极流行的拉夫领(就是那种大花边领),俨然委拉斯开兹画笔下的王公贵族。

◎两扇耳朵,一张饱满的脸,鼻子手肘都敷着污泥,大概是猪粪,但不使人生厌,倒添几分喜气。它贵妇一般凭栏而立,态度雍容,气定神闲。

小时候曾经问大人:“肉是哪样肉?”羊肉、牛肉、驴肉、马肉、狗肉、鹅肉,或者鸡、鸭、鱼,这些肉食,听喊法就知道它们是什么,而吃得最普遍的那种,大家却只称它“肉”。大人懂我的意思,回答说:猪肉。猪我见过,但当时还没机会让我将这种动物与盘中餐联系起来。

如果记忆没有出错,表姐家里曾养过猪,那时她们家是市区一个院子中的一户,屋子不大,却在屋内幽暗的深处养了两头猪。呼噜呼噜声就是那两头猪给我的全部印象。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猪给我的早期印象都是模糊的。圈栏里晃着肥壮的或黑或白的身影,见食就拱过来,呼呼嗒嗒吃得不抬头。要么就是在乡村上厕所时,与它们一板壁之隔,听着它们突然传来低沉烦燥的呼噜声,闻着那气味,只想逃。它们的存在方式,从认识之初就予我以隔阂,而当它们坦露无遗出现在我面前时,已经变成“肉”。

艺术化了的它们倒是讨喜。珠圆玉润,一副百事无忧,好脾气,乐天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我丢失了的灌模陶瓷猪,还感觉遗憾。初中时同学送的,大小刚好够握在手里。因为友谊,也因为它可爱,这普通的小玩意,一放就是多年。

后来,我感觉到猪的孤独。它们卧在圈里百无聊奈,似乎食物都难引起兴趣。渐渐,它们在我眼中眉目清晰,无所谓可爱,只有淡漠和六神无主。圈外的人与圈内的它们,彼此无心观瞻。当然,这里写的不是扎着蝴蝶结养尊处优欢脱的宠物猪。也非长着獠牙自由放浪,具备战斗力的野猪。

人与猪之间的关系,依然是人与动物和食物,厘得很清。猪与“肉”,它们的两种存在形式,于人而言,后者更有价值。我逃避观看宰杀,也庆幸世间有屠夫。虽然已经不爱吃猪肉和其它一些动物的肉,但这无关血腥和怜悯,仅仅是清醒理智的,基于情感、健康与口味的选择。吃着鸡肉鱼肉,我无权指责别人吃狗肉猫肉。素食者也无权指责他人食荤,子非植物,焉知植物苦乐?我只是拒绝不知餍足与非人道。

电脑中保存着两张猪的照片,定格时间一看竟已是七年前。在安顺市平坝县白云村,这个小村子,走出了平坝县第一位进士陈法。陈氏家族在清朝“一门四进士,父子两翰林”的荣光使白云村经三百多年风霜,依然气度不凡,尽管它当时已经蒙上时间的灰尘,面目沧桑。我们游走村中,寻找陈氏家族的遗存。经过一个砖块垒成的猪圈时,它突然站起身来,出现在我眼前,两扇耳朵,一张饱满的脸,鼻子手肘都敷着污泥,大概是猪粪,但不使人生厌,倒添几分喜气。它贵妇一般凭栏而立,态度雍容,气定神闲。如今再看,假设给它脖子加一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极流行的拉夫领(就是那种大花边领),俨然委拉斯开兹画笔下的王公贵族,这么一想,它那眼神又生出另一种意味来,有点西班牙君主腓力四世的感觉。腓力对国家的统治是无力的,个人境遇也充满无奈。“君王转向着观众,愚蠢地注视着……这副不向前视的失神的眼睛……”真是相由心生。

猪的平均寿命二十年,七年前遇到的这只猪,通常情况下,没机会活到寿终正寝。

在童话中,或许它能遇见夏洛一样的朋友,为它织张网,向世人标明它是头“好猪”,让人为的神迹使它受到尊敬,免于宰剐之苦。现实里,出现神迹,有时竟以倾城为代价,并且离不开猪自身的力量。那只曾因大地震埋在废虚中三十六天仍活着的猪,正在博物馆里安享余生。要么,它们就要做特立独行的猪,在大限未至,并且有吃有喝时,懂得冲出樊篱,冒着生死未知的危险。

受屠宰是绝大多数猪的命运。在农村,它们临终的嚎叫伴随着节日的喜气。太多杀年猪的文章,都会写那一刀之后的哀嚎,由凄厉到无声。也写有临宰出栏时它们试图逃脱,终究俯首听命。在流水线挨宰的猪,连这份悲壮也没有,它们一车一车由养猪场运往屠宰场,淋浴消除紧张感,又不明所以去排队受电击,瞬间昏迷后,在无觉知中失去生命,由一头头猪变成一块块“肉”。

从一个读书节目,我得知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存在观:他认为只有在极痛状态,人才会切实感觉身体的存在。他追求这种存在感,也因此追求那极痛的一刹那。即使这一刹那要以性命为交换。那么,流水线上的猪,连这唯一感受存在的机会都丧失了。我这么说,实在荒诞。被人以何种方式结束生命,生存或死亡,猪根本无从选择。三岛由纪夫证明存在的方式,也须以拥有主动权为前提。

猜你喜欢
喜气
杨春芳
挥毫送春联
年宵花开迎新春
喜气盈门
欢歌春节
春节颂
新年红起来
初一串门拜年
Places(场所)
纸制宫灯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