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2018年,中国奶业人矢志不移,砥砺前行,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实现了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奶业进入了一个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全国奶牛规模养殖(存栏100 头以上)比重达到58.3%,规模养殖成为主力军,规模牧场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TMR技术使用率达到90%,奶牛年均单产7 吨,规模牧场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乳品质量安全显著提升,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在食品行业中名列前茅,主要乳制品加工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乳制品逐渐赢回消费者的信任。但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在探索与波折中曲折前进,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也有让人痛心的问题,只有知不足方能后进。为此,《中国乳业》编辑部甄选出2018年度所发生的值得奶业同仁铭记的大事,让读者回顾刚刚走过的一年,在庆贺所取得成绩的同时进行反思,以展望更好的未来。
2018年是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确立奶牛规模化养殖基础地位,支持加工企业反哺奶农的开元年。2018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做大做强民族奶业”的总目标。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奶业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从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乳制品加工和流通体系、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乳制品消费引导、保障措施等方面为奶业振兴进行了顶层设计。9月27日,在全国奶业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提出要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在奶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培育壮大奶农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奶农和合作社发展乳制品加工流通;建立健全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保障奶农利益等观点,为奶业振兴政策的落地指明了方向,首次明确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地位,强调发展以奶农为主体的生产经营体系。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发布了《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支持加工企业反哺奶农。采取加工企业与奶农相互持股等形式,建立互利共赢的纽带”。随后,黑龙江、河北、河南、江苏等省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
2015年以来原料奶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本来居高不下的奶牛养殖成本又因为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争端而雪上加霜,让国内奶牛养殖业陷入低迷,牧场缩小规模和关停倒闭时有发生,亏损面超过50%。因此上述系列文件的出台对处于水深火热、风声鹤唳的奶牛养殖行业来说,无疑是及时雨、定心丸和强心剂,给奶农带来了重生的希望。期待各项政策能够尽快落地,扭转养殖企业的弱势地位,实现奶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2018年7月6日开始,中国正式对美国进口的鲜奶、奶粉、炼乳、酸奶、奶油、乳清、奶酪等乳制品以及大豆、苜蓿等饲草饲料加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争端正式拉开帷幕。
美国是我国乳制品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苜蓿草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7年,国内55%的进口乳清和93%的进口苜蓿来自美国。但进口乳清替代性较强,加征关税对国内影响有限,反而对美国影响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美国奶业复苏。具体表现为,2018年1—11月,我国从美国进口乳制品(不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28.64 万吨,同比减少6.59%,其中乳清进口24.6 万吨,同比减少6.46%。
美国苜蓿95%用于国内使用,仅有5%用于出口,加征关税对美国苜蓿产业影响总体有限,而对我国奶业产生了一定地影响:短期看,会导致我国奶牛养殖成本上升,据调研,我国奶牛养殖成本构成中,苜蓿成本约占饲料总成本的13%,占公斤奶总成本的8%~9%;豆粕成本约占饲料总成本的20%,约占公斤奶总成本的12%。加征关税后,将推动苜蓿价格上涨30%,豆粕价格上涨20%,导致全国公斤奶成本增加6%左右。
但长期看,对我国的影响会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美国苜蓿可替代性较强,比如西班牙脱水苜蓿就是较好的替代品之一,2018年1—11月,我国从西班牙进口苜蓿量明显上涨,达14.41 万吨,同比增加490.63%,占总进口量的11.10%。而2018年1—11月,我国从美国进口苜蓿110.46 万吨,同比减少8.67%,占总进口量的85.19%;2018年下半年从美国进口苜蓿数量持续下降,11月进口量低至4.96 万吨,为2015年2月以来最低。
而更加利好的一点是,中美贸易争端将进一步促进国内苜蓿产业的发展。过去十年,我国苜蓿产业已取得飞跃式发展,国产优质苜蓿产量从2008年的15万吨左右增至2017年的250 万吨,国内优质苜蓿自给率达60%左右。但距离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中“2020年国内优质苜蓿自给率目标为80%”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此次加征关税,给我国敲响了一次警钟,为提高我国苜蓿自给率,或从根本上取代进口苜蓿,成为了可能。
国家统计局最新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8》(简称《年鉴》)调减了2006年以来的奶类和牛奶产量数据,下调量在250.9 万~578.2 万吨不等。其中2017年奶类产量调整为3 148.6 万吨,比年初统计公报的数据减少506.6 万吨,下调幅度为14%;牛奶产量调整为3 038.6万吨,比年初统计公报的数据减少506.7万吨。《年鉴》还公布了2017年各省奶类和牛奶产量调整情况,全国十大主产省(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宁夏、新疆)中,除新疆、宁夏外,其他省份均作了调减,调减量最大的是内蒙古,下调了140.2 万吨,调减幅度最大的是河南,下调了34%。
奶产量、奶牛存栏数一直是行业内争论比较激烈的话题,业内公认国家统计局数据偏高,经过此次调整后,数据是否就完全符合实际了呢?全国畜牧总站对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累计生鲜乳产量970.7 万吨,同比增加0.13%,据此估算,2018年全年生鲜乳产量2 000 万吨左右,与国家统计局2017年牛奶产量3 038.6 万吨,还存在一定偏差。而对于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公布的2017年奶牛存栏1 545.5 万头,行业内也存在着很大的疑问。2019年年初,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指出,国内荷斯坦奶牛存栏已经连续五年下降,2018年已降至600 万头左右。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究竟有多少奶牛,产多少奶,谁也无法说清。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生鲜乳真的不多了,未来的增长将是缓慢的,生鲜乳的短缺也将会是长期的,而且随着国民饮奶知识的普及,进口大包粉也将无法满足国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乳品企业应保护和珍惜国内奶源,与奶牛养殖企业和谐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乳业》杂志创刊于2002年1月,是全国首家为乳业产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专业性期刊,一直紧密结合奶业发展形势,密切关注行业需求,及时传播奶业科技与信息,致力于不断提高杂志的可读性、专业性和实用性。无论是对奶业政策的解读、热点问题的分析、行业新闻的报道,还是未来形势的预测,都会发出自己的“好声音”。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开始转型,纸媒已经不是大众了解行业、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2014年3月24日,《中国乳业》杂志创办了“乳业资讯网”微信公众号,开始每日推送行业活动、会议和新闻资讯,并和粉丝进行线上互动。四年多来,“乳业资讯网”共发布文章7 011 篇,单篇最高阅读量突破10万+,2018年头条平均阅读量约为4 400,关注人数近8 万人,在行业内影响力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奶业行业中关注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微信公众号。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落地实施,发挥好农垦标杆牧场示范作用,促进农垦乳业联盟成员间技术交流,切实提升农垦奶牛养殖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水平,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推出农垦标杆牧场“对标行动”系列活动。
2018年11月8—9日,首期“对标行动”走进首农畜牧在中以示范牧场举行,主题为“牧场建设与改造”;2018年12月7—8日,第二期“对标行动”走进中垦乳业华山牧在陕西举行,主题为“犊牛饲养管理和培育”。 两期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创新,在形式上,采用了标杆牧场场长、中国乳业年度牛人、专家授课、互动讨论与牧场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模式;在内容上,从解决牧场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以提高牧场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为核心。两次培训均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家对中国农垦乳业联盟秘书处和《中国乳业》杂志社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高度赞扬。
为了扛起民族乳业振兴的大旗,宣传“优质乳产自本土”的理念,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在品牌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央视广告片的拍摄、邀请专家为消费者讲解和普及健康饮奶知识等。2018年为了使工作更加落地,中国农垦乳业联盟组织媒体团开展了两期“中国乳业品牌宣传与推广活动”:第一期为采访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期为采访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活动中,媒体团全面了解了两家乳品企业从奶源到加工各环节的实力,实地感受了中国乳制品的安全、营养、新鲜、优质。活动增强了媒体对于国产乳制品的了解,产生了大量权威、高质报道,向消费者普及了“什么是真正的好奶”,对消费者起到了消费引导作用。
2018年6月第4周,全国生鲜乳价格为3.38 元/千克,创下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低。奶价低迷,然而成本却呈现一路高涨的趋势。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如豆粕、苜蓿草、燕麦草、玉米等饲草料成本大幅上升,给牧场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在经营效益不佳的前提下,环保所需的大量投入也给奶牛场施加了负担。
在成本上涨和收购价一路下跌等多重压力下,牧场退出现象不断加剧。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表示,2018年,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超过10%的规模化牧场因环保问题和资金链断裂而关闭,而南方奶牛场关停情况则更为严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创建于1983年的天津大老李奶牛场在2018年7月选择关停。该场曾经作为中小规模奶牛场生产经营的优秀代表,成为很多奶牛场学习的榜样,但也没有能抗住持续低迷的奶价和环保压力。据场长李晓军介绍,牛场关停的导火索是环保压力,而根本原因还是“奶农面对乳品企业的制衡没有话语权”。除此之外,华夏畜牧三河牧场在奶价持续低迷、牧场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最终也走向了倒闭。而该牧场曾经是国内最现代化、设备水平最高、管理水平最好的牧场之一。
2018年,由于奶牛存栏持续下降所导致的奶源危机日益凸显。2019年如何更好地保护奶源,提高生鲜乳价格,调动奶农积极性,让奶牛养殖者更有信心地坚持下去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8年8月15—18日,由农业农村部农垦局、中国农业科学院指导,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中国乳业》杂志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承办的“2018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暨全国乳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在新疆石河子市召开。
为充分发挥科技对奶业振兴与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农垦乳业和民族乳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首次作为主办单位加入大会,会同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乳业》杂志社等单位,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对国内外乳业科技成果进行了针对性的征集,从200 多项成果中筛选了50 项具有良好转化应用前景的优秀科技成果汇编成册并进行发布,包括饲用植物新品种、奶牛养殖、疫病防控与疾病防治、乳品加工四部分,其中28 项来自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主的科研院校,22 项来自相关企业。
农垦肩负着中国农业转型的使命、肩负着中国农业向现代化方向 转型,建立一条相互协调而不是矛盾的产业链的使命,肩负着将农业的财富、技术转化,成为农业转化的排头兵的使命。此次大会顺应了新时代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顺应了我国乳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顺应了农垦乳业提档加速的现实。科技强,乳业强;科技兴,乳业兴;科技发展,乳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7月17~18日,首届国际后备牛大会在河北保定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后备奶牛培育协作创新平台、美国后备奶牛协会和美国荷斯坦牛协会主办。《中国后备奶牛培育“黄金法则”》在会议期间发布。《中国后备奶牛培育“黄金法则”》首次将初乳管理、哺乳犊牛饲养管理、断奶标准、饲养环境、生长及采食指标、繁育指标、健康指标七大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后备牛培育的黄金法则,为牧场管理人员的操作提供了参考标准。
具体为:在初乳管理上,要求1 小时饲喂,初乳饲喂量为10%体重;2 小时内挤净初乳;12~24 小时再次饲喂2 升初乳或常乳;24~72 小时检测犊牛血清总蛋白。在哺乳犊牛饲养管理方面,温度、饲喂量、饲喂要求是关键点,奶的温度要在37~39 ℃,初乳饲喂量为体重的10%~15%,每天饲喂2~3 次或自动饲喂器自由采食;水温控制在17~25 ℃,自由饮水,要求每天清理饲喂设施,保证水质;饲料的温度没有具体要求,可以自由采食,饲喂上需要每天定时清理、更换等。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缺乏对后备牛培育现状的整体认识,使得奶牛养殖者对后备牛的培育依然存在很多盲点。然而后备牛培育成本是牧场最为主要的支出,后备牛培育也关系到牧场未来的效益,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中国后备奶牛培育“黄金法则”》掀开了后备牛培育崭新的一页,以技术和科学引领中国牧场后备牛培育,有利于中国牧场提质增效,对提升奶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1月,飞鹤提前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年销100 亿元目标,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突破百亿元的奶粉企业,董事长冷友斌也由于对奶粉行业的突出贡献而获得“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君乐宝乳业集团2018年整体收入增长28%以上,其中奶粉销售订单超50.7 亿元,产销量突破4.5 万吨,连续4 年产销量翻番,部分明星产品增长350%以上;贝因美在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 796.4 万元,同比增加107%,开始扭亏为盈,预计2018年净利润可能为2 800 万~7 800 万元。对于本土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来说,过去的2018年收获颇丰,君乐宝、飞鹤、贝因美等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纷纷冲出外资“包围圈”,引得市场瞩目,让消费者更清晰地看到了民族品牌的崛起,建立了国民对本土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信心。
2018年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成绩喜人:一方面,与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企业自身注重研发及产品质量有关,2016年以来,国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实施“月月抽检”,奶粉的质量得到了更有效、更及时地监控,实现了品质的稳步提升,据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抽检7 446 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其中7 430 批次合格,每一季度抽检合格率均在99.7%以上。另一方面,2018年是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落地的第一年,随着行业门槛的提高,通过注册的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抢食了杂牌奶粉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红利,业绩和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截至2018年底,已有403个系列、1195个婴幼儿奶粉配方通过注册,其中进口奶粉97个系列,占24.1%,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在配方注册数量上已遥遥领先。
尽管2018年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业绩喜人,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外资品牌占比仍在一半以上,其中在一二线市场占比甚至达到80%。不过,相信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国民消费信心的逐渐恢复,以及“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消费观念的普及和深入,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振兴指日可待。
2018年8月14日,中国奶业协会公布了第二届中国奶业 D20 企业联盟成员新名单。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润乳业”)、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燕塘乳业”)、中地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地乳业”)替代了上一届的辉山乳业有限公司、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公司、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入选D20。
天润乳业位于北纬45°黄金奶源带,是新疆奶源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奶业生产企业,到目前为止,建有17 家牧场,3.1 万头奶牛。奶源质量、管理水平和乳制品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全国优秀标准。尤其在乳制品营销方面,天润乳业设计出了独具匠心的网红酸奶,并成功解决了物流配送问题,实现了最远8 000 里的运输,将新疆好奶带向全国各地。
燕塘乳业是伴随几代人健康成长的老字号,早在20世纪80年代,燕塘乳业就率先以欧共体标准生产乳制品并出口香港。多年来,燕塘乳业实施质量安全管理,实现了种养一体化和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管理模式。在养殖上,采用数据管控模式,监控饲料和兽药的采购和使用,大力推广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对粪便实施还田利用,实现绿色发展。在物流配送上,构建了冷链物流体系,全程温度控制,GPS定位,所有的低温产品自己配送,产品质量延伸到经销商和配送中心。
中地乳业作为奶业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以奶牛养殖、繁育、优质原料奶生产为主营项目,十多年来在政府和同仁的支持下,引领和践行了奶源基地的发展。目前中地乳业在7 个省市建有8 家牧场,奶牛存栏7 万头,年产优质牛奶40 万吨,泌乳牛单产12 吨,优质牧草基地10 万亩,是中国奶源基地发展的主力军。
D20企业是中国TOP20企业,代表着中国奶业养殖和加工的最高水平,是国内所有奶业企业的楷模与榜样,因此也备受行业关注。此次名单的更替代表了行业对乳品企业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优中选优的宗旨,乳品企业应深刻感受到压力所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优化加工工艺,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机制,注重销售渠道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奶业强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引领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