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一
邹忌修八尺有余(1),而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5)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6),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7),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8)。暮寝(9)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10),私(11)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1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13)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14)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15)甚矣。”
王曰:“善(16)。”乃(17)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18)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19)中赏;能谤讥于市朝(20),闻(21)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2);期(23)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4)。
(1)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修:长,这里指身高。(2)昳丽:光艳美丽。(3)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窥镜:照镜子。(4)孰:谁,哪一个。(5)及:比得上。(6)旦日:明日,第二天。(7)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8)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9)寝:躺,卧。(10)美我者:以我为美。(11)私:偏爱。(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13)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1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15)蔽:蒙蔽。(16)善:好。(17)乃:于是,就。(18)面刺:当面指责。(19)受:给予,付予。(20)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21)闻:使……听到。(22)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23)期(jī)年:满一年。期:满。(24)战胜于朝廷: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觉得自己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國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被齐威王封为相国。本文是写他规劝威王除弊纳谏的情况。全文短小精焊,论事缜密。邹忌以自身的生活经验设喻,通过类比联想,向齐王阐明为政必须善于纳谏的重要道理。邹忌先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给齐威王一个清晰的合乎逻辑的判断。然后再拿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蔽的严重。这种现身说法,比喻贴切,论据确凿,而且修辞简丽,用意深刻,故而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进谏,下达了广开言路、纳谏除弊的诏令,励精图治,20余年中,列国诸侯都不敢侵犯齐国。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我们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邹忌三次提到“私 ”者、“畏”者、“求”者这三种人,这绝不是偶然的文字重复,而是一种突出强调。作者意在说明,要想不受蒙蔽,必须在这三种人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他们言行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我们细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分析是合乎生活实际的。偏爱你的人常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看不出你的缺点,或者是即使看出了,也不忍心指出。害怕你的人,不敢指出你的缺点,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求你的人,更不能指出你的缺点,这种人的表现常常是主动拍马溜须,阿谀奉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真正分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
“知己者智,自知者明”,这样才能使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做出合乎实际的抉择。为政者应该广开言路,聆听各方的声音。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这样不仅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还对国家的进步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