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措应对变化

2019-03-01 02:28徐洪才
财经界·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总体经济

世界经济正处在十字路口,中国经济也一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做了理性、科学的分析,认为总体运行平稳,但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即便2018年增长6.3%,2019年增长6%,到2020年实现两个翻一番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然有信心,关键是要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防控重大风险;二是脱贫攻坚,还有2000万贫困人口,有社会政策兜底,问题不大;三是污染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经济增长总体稳定,还表现在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30%的贡献。中国经济表现出了极大的韧劲和回旋余地,抗打击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主要在信心层面对金融市场有影响,对实体经济影响还未充分显现。现在中美之间已经出现向好的迹象,但未来仍然有不确定性。在微观层面上,部分企业困难加大,上半年是民营企业困难,近期已经蔓延到国有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滑,近期只有5.3%。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也在下滑。

第二,物价总体稳定。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全年平均增长2.1%。一方面,总需求总体稳定,货币政策稳健,不支持物价大幅上涨;但是相关成本上升,包括用工成本上升,环保治理标准提高,实际上并未推动物价上涨。另一方面,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冲高回落,在2018年一、二季度曾经冲高到6%以上,近期回落,2018年全年平均大概是3.2%的水平。12月份,预期PPI回落到只有1.3%的水平,这就出现了轻微通货紧缩的苗头。当然,近期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国际需求疲弱是外部重要因素。但物价总体上稳定,政策目标是3%左右。美国面临一定通胀压力,所以要加息,但是日本和欧洲并没有完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第三,就业形势不错。2018年可望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万,连续五年,六七千万,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人口。从7月31号中央政治局开会调整下半年经济工作基本思路以来,提出“六稳”,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稳就业,接下来是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最后是稳预期。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就业也花了很多笔墨,其中涉及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复员军人就业、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改善,但也出现了新情况。过去是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顺差,2018年1-3季度,尽管规模很小,但经常账户也出现逆差。同时,外贸顺差进一步收窄。2018年外贸顺差可能只有3500亿美元,2017年是4200亿美元,逐年减少,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弱。2018年进出口依然保持11%的强劲增长,但是11-12月份进出口回落明显。预期2019年一季度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从近期中国制造业PMI的出口新订单指数变化来看,2019年形势不容乐观。

总体上看,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稳定、就业稳定,国际收支趋于平衡。没有出现大规模资金外流,资本和金融賬户资金流入,银行结售汇也是净流入。但稳中有变,世界经济也在下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内部变化来看,一是用工成本上升,加上技术创新不能及时跟进,一些低端制造业开始转移到越南和周边其他国家;二是投资明显不给力。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2016年是8.1%,2018年6月份创下历史新低,只有5.3%,近期有所回升。特别是2018年7月以来,中央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回升到5.9%,但依然是一个较低水平;三是消费不给力。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2017年是10.2%,2016年是10.3%,但是2018年11月份消费当月同比增长只有8.1%。如果减掉2.1个百分点CPI,消费实际增长只有6%,怎么能够支持6.5%以上实际GDP增长呢?

2018年房地产投资和消费总体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一直保持在9.7%左右,支持了经济发展,但是汽车消费明显下降,已经触及天花板。此外,旅游文化、信息养老、健康体育等新兴消费,在经济中所占份额总体上还是偏低的。

201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元年。从近期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新出台政策来看,改革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在新的一年,我们没有理由悲观,应该充满信心。

首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即增加力度,提高效率。力度在哪里?一是降费减税。进一步下调各种税收,让企业轻装上阵。支持消费者低成本购买国际上价廉物美的商品,让利于民;二是要坚持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实施三大原则;三是扩大投资。政府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流动。

第二,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松紧适度,要防止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特别是共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当下M2增长速度要尽快增加1.5个百分点。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低成本、长期可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源头上降低融资成本。2017年7月以来,即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加大降杠杆工作力度。2018年7月份开始调整,转向稳杠杆,把控好结构性降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但是现在流动性困境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一方面,货币市场廉价资金贷不出去;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冰火两重天。这是结构性问题,不是总量问题。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三,结构性改革政策要聚焦于建立和培育新的体制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调动微观主体的创造性积极性放在突出位置,要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也要调动普通劳动者积极性,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并强调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真正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真正落实好这两条,就必须推进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尤其国资国企改革,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在很多领域,应该发挥民营资本主导作用。国企搭便车,跟在后面,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原来是管企业,现在转向管资本,重点关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要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财税改革方面,要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重新划分财权事权,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金融改革方面,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大型金融机构要脱胎换骨,在新一轮扩大金融开放形势面前,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和风险定价能力。加强内部控制,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与此同时,推进资产证券化。

(本文系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高级工商管理峰会暨EMBA国际联盟年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

猜你喜欢
总体经济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