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罗
2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为何要编制规划?《纲要》指出,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再到本次《纲要》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框架日益明晰。一个国际一流的产业湾区和世界级创新城市群,正逐渐走向世界区域竞争的舞台中央。
根据《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纲要》 的出台可以说正当其时。《纲要》首先从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创新要素、国际化水平和合作基础等方面,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经济实力方面,湾区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香港、澳门服务业高度发达,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
此外,按照一些机构的统计数据,湾区人口和经济的集聚效应,越发明显。湾区以全国约5%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过 12%的全国 GDP 总量,仅凭借占比0.6%的国土面积,贡献率占全国 GDP 总量的 12.57%。
除了经济集聚,湾区还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区域,在国际贸易风云变幻的时代,湾区的“系统重要性”更加显现。比如,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2016 年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优良港口最密集的区域,吞吐量总计6520 万标箱,是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总和的 4.5 倍。
湾区融合与新一轮发展值得期待,但湾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纲要》就提到,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湾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纲要》说,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
除了经济集聚,湾区还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区域,在国际贸易风云变幻的时代,湾区的“系统重要性”更加显现。
此外,湾区内各个城市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通过改革创新来破解。《纲要》指出,香港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
《纲要》对湾区内各大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定位,首先要求优化提升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被定位为“四大中心城市”,其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被赋予了重任。香港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
目前,金融和房地产依然是香港的两大支柱产业,而《纲要》对香港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此前,香港特区政府曾一度规划要大力发展科创产业,但最终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纲要》的出台被看作香港产业革新的一个契机。
香港为何科创产业发展滞后?最常见的观点是,香港尽管科教发达,但地价太高限制了创新产业发展的空间。因此,近年来,广州、深圳等地纷纷开始从香港引进科研机构,旨在用内地的“空间”对接香港的“智慧”,从而实现共赢。而现在,《纲要》明确要求内地和香港、澳门要在科创领域进行合作。
《纲要》指出,要更好发挥内地与香港、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
《纲要》具体提到,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其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
澳门的经济总量远低于香港,因此澳门的发展更多体现了一种“ 多元化”。《纲要》提出,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和深圳作为“双子城市”,经济发达,产业竞争力强,2018年两市GDP都超过了2.3万亿。因此,两市的协同合作一直受人关注。《纲要》对广州的要求突出了“综合”二字,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则有所不同,更加突出了“創新”二字。《纲要》要求,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其他二线城市,则被定位为“节点城市”。《纲要》提到,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湾区,除了粤港澳大湾区,还有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湾区。
美国纽约湾区是全球金融中心纽约所在地,这里拥有2900多家全球性的金融机构,还有近60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2017年,纽约湾区的GDP达1.5万亿美元。由于GDP规模巨大,而且是全球的资金配置中心,因此纽约湾区也被视为世界湾区中的“一哥”。
美国是全球地理条件极为优良的大国,比如,它除了纽约湾区之外,还拥有另一著名湾区—旧金山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顶级的高科技创新中心,硅谷正是位于其中。2017年,旧金山湾区的GDP规模达到7400多亿美元。
东京湾区由东京都、神奈川、千叶和琦玉“一都三县”组成,面积占日本国土的3.5%。日本国土狭小,而东京湾区是日本经济的核心区域。和前面两大湾区不同,东京湾区的产业更加综合化,既是工业集聚区,也是金融、科创和文娱的产业中心。2017年,东京湾区的GDP规模达1.3万亿美元。
近年来,广州、深圳等地纷纷开始从香港引进科研机构,旨在用内地的“空间”对接香港的“智慧”,从而实现共赢。而现在,《纲要》明确要求内地和香港、澳门要在科创领域进行合作。
和以上三大湾区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内分割”客观存在。比如,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城市还存在两种社会制度,而且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流动也有分割。此外,在国际贸易中,香港、澳门和湾区的内地部分也分属不同关税区。因此,如何推动区域融合便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2019年2月21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在香港举行,来自三地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分别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并展示了突破障碍,推进融合的决心。
在宣讲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念修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无论是国际、国内都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事业,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强调了香港和内地的“结合”,要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她指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享有独特的双重优势。未来,香港可以把这些优势与大湾区内地9市的广阔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科技实力较强等优势结合起来。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则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三地共同的重大机遇,广东将主动与港澳共同做好谋划落实工作,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广东所能”,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表示,澳门特别行政区正积极部署、加快对接和布局,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发扬澳门同胞爱国爱澳的情怀,全力参与大湾区建设。
实际上,湾区在很多方面的融合速度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快,而基础设施互通,无疑是区域融合的重要一环。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开通运营,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融合进入了新的快速阶段。
如今,随着《纲要》出台,各方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可以预见,作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在不久之后,将以更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