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练习效果对比的反思实例研究

2019-03-01 03:14李晓艺
关键词:生理心理效果

李晓艺

(阳光学院艺术系, 福建福州 350015)

一、研究背景介绍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心理练习一直是研究的焦点(Richardson, 1967)[1],它在体育技能发展和认知技能发展中的作用通常先行于对音乐家演奏影响方面的研究(Coffman,1990; Theiler & Lippman,1995)[2][3]。心理练习又称为心理模拟,它被认为是追求音乐表演的一种有效的实践策略,即“在没有明显的身体运动的对任务的认知练习”(Driskell,Copper & Moran,1994)[4]。Ross和Magill将心理练习看作在心理上显现或感觉自我正在执行的一项身体技能[5][6],而Van Meer和Theunissen(2009)将心理练习理解为一种“通过大脑创建预设想法或行为的心理表现并通过实践来提高性能的技术,可以支持时间和地点独立学习、提高各种技能表现并增强动机的方法”。[7]此外,Coffman再次加强Driskell,Cuper和Moran的定义,描述心理练习是一种“没有肌肉运动或声音技巧的隐蔽或想象性的练习”,将心理实践分为基于听觉、视觉、触觉和动觉活动以及使用意象的类型,其中动觉意象包括对肌肉和关节运动的心理感知,视觉意象可分为内、外两种形式,使用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执行。单独进行生理练习和心理练习的效果已成为许多研究的目标,但心理和生理练习的各种组合相对于单独的生理练习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8]Singer认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使用心理练习可以普遍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表现,特别是当这种练习与生理练习结合使用时”。[9]Feltz等人评论了48项心理实践研究后认为,结合生理练习和心理练习比单独的心理练习更有效,并且相对接近单独的生理练习效果。[10]

一些评估生理和心理练习的相对影响研究实例如下:Hird等在1991年发现,当结合生理和心理实践认知和运动任务时,生理任务的比例越大,表现越好。[11]Etnier和Landers(1996)在篮球投篮中研究的心理练习效果的持续时间表明,在体育练习之前的心理练习更有效,并且从1到3分钟的持续时间是最佳选择。[12]费尔茨和兰德斯认为,精神上的练习运动技能比完全没有练习要好。对心理实践的诸多分析发现,心理练习在认知而非运动或力量任务中更有效(Driskell等,1994; Feltz&Landers,1983)。[13][14]然而,心理练习对各种任务难度的有效性是各个领域心理练习研究所忽视的一个方面,不仅是在上述的其他领域当中提到心理练习,在音乐表演的领域也有不少实例性的研究。

乐器演奏者(Trusheim,1987)、声乐家(Carter,1993)和音乐教师(Barry&McArthur,1994)使用了心理练习。[15][16][17]例如,音乐家在没有物理声音的情况下“听到”旋律的能力很重要(Deutsch&Pierce,1992)。[18]音乐家通常依靠音乐图像来静静地阅读音乐,指导他们的表演以及记忆或创作新的音乐(Aleman A.,et al,2000)。[19]例如,音乐家通常清楚地回忆起音乐的听觉、视觉和动觉方面,并且这可以被实践以实现感官反馈的更高技能。此外,心理练习可以改善相关反馈的长期记忆,并可用于学习的早期和晚期(Freymuth,1993)。[20]Coffman(1990)发现音乐专业学生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生理练习和心理练习,以达到与单独生理练习相同的效果。[21]Theiler和Lippman(1995)在吉他手和歌唱家的记忆研究中发现了生理和心理练习相结合的积极效果。[22]一个略有不同的发现是Miksza(2005),他发现在进行体育锻炼或想象理想声音或想象身体表现或反思性听力的年轻长号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3]在对心理练习的概念给予相当多的关注之后,再将心理练习与生理练习进行比较时,仍然可以直接应用于音乐表演者和音乐教师教学方面的探索相对较少,还有较大的空间去挖掘心理练习是否能够帮助音乐演奏提供有效演奏效果。因此,本研究关注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 心理练习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2. 与单独的生理练习相比,心理练习和生理练习相结合的效果如何?

3. 是否可以通过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练习来判断演奏效果标准的差异,中期测试以及测试录音结束后的演奏会产生怎样的研究结果?

二、研究方法

(一)理论背景与方法论

本次定性研究是以扎根理论法为基础的,该项目主要通过行动研究进行开展,鼓励练习者观察自身的演奏来影响自己的研究过程,以便对调查结果进行反思,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研究者本人作为一名有演奏经验的表演者来研究自身的学习过程,以此来调查上述研究的最终成果。研究过程中将记录中期测试(一周后)和测试后(两周后)的音频数据,并对记录的表现进行批判性评估。(Denscombe,2007)[24]

(二)研究步骤

本研究通过作者在钢琴作品演奏练习过程中的生理与生理、心理练习相结合的演奏效果对比进行自身观察与演奏的反思实例研究。参与本项研究的钢琴作品可分为两组,各组包含有一首中级段和一首高级段钢琴作品:第一组是格里格的两首作品,运用生理练习弹奏;第二组是德彪西的两首作品,运用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练习弹奏(1∶1)。两组作品均设定在两周完成,第一组每天30分钟生理练习,第二组每天15分钟生理练习、15分钟心理练习。四首钢琴曲都是事先未曾演奏练习过的曲目并且每组的作品均具有不同的音乐个性和练习难度。此外,还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作曲家进行研究,通过探索这些变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理练习的有效性。

生理练习通过技术性与音乐性两方面来指导观察,心理和生理练习的结合附加有其他四种主要的练习策略来进行研究:视觉练习(内部或外部视觉)、内心听觉、动觉表象(肢体语言)以及演奏信心、作品音乐情绪和交流。这种演奏练习方式的交织集合了各个感官感受,也为钢琴演奏与内心情感交流搭建起一个重要的维系。如上所述,该项目的研究工具包括测试中以及测试后的录音、实践日志和对记录的表现进行批判性自我评估。研究结果基于日记和录音中显示的技术和音乐理解、想象力、经验和观察技能的模式,研究者寻找在不同难易度和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间生理练习以及生理心理练习过程中的异同点,并进一步观察研究过程中练习难易度的变化状态。

(三)作品简要介绍

第一首作品: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 《蝴蝶》 作品43之一

爱德华·格里格是一名挪威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的作品颇具有民族主义和标题音乐的色彩。在他后期的风格中,《蝴蝶》这首标题性作品出自格里格十首诗意集中之一,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它使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和附点,以有条不紊的旋律和富有节奏的表现形态,加以强烈的自由速度感的陪衬。旋律线的措辞必须在扩展和弦的中间位置加以强调,整个作品使用了大量的大调、小调以及和声音阶的经过音。音调的突然变化,如从E大调到E小调的变化,给旋律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演奏者需要快速、干净又稍许有些平放的指尖贴键演奏。踏板在音色和和声色彩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强弱对比的变化以及音乐术语的标识也是演奏者需要去密切观察的挖掘部分。

第二首作品:爱德华·格里格(1843-1907) 《小抒情曲》作品12之一

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是一首与它的标题《小抒情曲》相得益彰的富有音乐情感和抒情表现力的曲目。节奏稳定,强弱对比细腻、精致。演奏者必须控制节奏和连奏,清晰地塑造出主旋律,找到足够深度的音色控制区域。微观和宏观的强弱对比同时对踏板起到一定的作用,虽然作品篇幅比较简单,但平静的音乐情绪和演奏状态是作品演奏成功的重要要素。

第三首作品:克劳德·德彪西 (1862-1918) 《小黑人》 L.114

本首作品创作于1909年,采用了早期非裔美国人音乐中雷格泰姆的风格音乐和民族舞蹈的艺术元素。这首曲子的节奏是适度的快板,虽然它没有显示出非常明确的节拍指示,但从开头的节奏和欢乐的旋律引入了后来更加持久的旋律发展。总而言之,断奏和切分是整首作品中最重要的节奏型,而强调音的演奏以及节奏的突出表达对于描述“小黑人”走路时的动态感画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首作品:克劳德·德彪西 (1862-1918) 《阿拉伯风》No.1 L.66

本首作品创作于1888年,是德彪西早期作品《阿拉伯风集》中的第一首。虽然作品没有充分展示出这位成熟的“印象派”作曲家的印象派典型风格,但悠长而富有装饰感的旋律线条同样让人流连忘返。演奏者需要考虑作品旋律的线条、声部结构、连奏和音色控制才能营造出一种恰如其分的诗意氛围,虽然三连音必须保持平衡,但两只手之间存在着一种伴随着旋律涟漪的节奏交融感。另外,踏板的运用是作品和声方向感以及音色、音质清晰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独进行生理练习以及结合生理和心理练习演奏表现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细分为以下类别进行详细阐述:技术、音乐表达准确性、节奏、速度、和声、连贯感、音色、曲式结构清晰、作品表达元素、音乐风格元素和整体音乐形象。

图1显示在练习期间演奏技术性元素(一些纯粹的物理和音乐性导向)所出现的次数,这些包括有音阶、音调控制、断奏、指法、手指与手臂运动、踏板运用、歌唱性、触键方法、连奏以及和弦,其中一些技能项目如音阶、连奏与和弦经常被提到。这表明这些技术问题是相对困难和重要的练习因素,并反映了适用于所有生理练习的预期要求。此外,音调控制、手指和手臂运动、踏板、触键方法和发声是技术实践中的重要要求,这对于熟悉新的曲目是必要的。Staccato,tenuto和portamento在某些情况下很重要,并且指法也是曲目早期练习中很重要的。每件作品都有特殊的问题。例如,格里格的《蝴蝶》涉及许多音阶式乐句,半音阶织体和附点节奏;德彪西创作的作品《小黑人》的指法需要特别注意;德彪西的《阿拉伯风》需要更多的手和手臂的律动动作来平衡右手三连音和左手八分音符的不均匀节奏和连奏弹法,因此踏板和发声对于清楚地显示主旋律和伴奏是非常重要的。

图1 演奏技术性元素

图2显示在练习期间演奏音乐性元素所出现的频率,包括音乐演奏精准性、节奏、旋律、速度、和声、分句法、曲式结构、强弱对比、乐句衔接、表达性元素、风格性把握和整体作品表现。数据表明,研究者本人以相对一致的方式考虑了大多数练习性问题。所研究的作品在结构上相对没有过于复杂,因此作品结构方面相对提及的少,更多地倾向在乐句衔接、表达性元素、风格性把握和整体的作品表现等方面。

图2 演奏音乐性元素

图3显示出生理练习与生理心理练习相结合之间的显着数据差异,主要从视觉、听觉、肢体语言以及情感表达四大块展开研究。再次重申,第一和第二的作品在技术和音乐上均要求在两周内进行并且单独进行生理练习,而第三和第四的作品是生理和心理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有四种主要的心理练习策略。图3清楚地反映出研究的整体安排过程,在第一和第二的作品中使用心理练习策略的指示几乎为零,但也无法排除训练有素的研究者本人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音乐准备时需要刻意地去避免下意识的思考。

图3 演奏心理练习策略

与单独的生理练习相比,作品在最终呈现的自我反思记录和录音中也都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在第二周的演奏中尤其如此,当然这些作品在更大程度上是越发成熟的。与作品《小黑人》相比,《阿拉伯风》通过心理和生理练习所呈现出的演奏改善是较为明显的。在其难度、风格和长度方面,《阿拉伯风》这首作品也更能呈现出不同的音乐表现形象,因此更容易判断测试中期和测试后的心理练习的效果和效率;单独的物理练习表现出略微不同的结果,在《蝴蝶》的录音中,因为是属于两首作品中难度相对较大的作品,因此较难区分开第一次和第二次演奏之间的区别,而作品《小抒情曲》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表演之间的差异方面听起来更容易一些,第二次所呈现出来的演奏效果比第一次更好一些,即使没有使用心理练习,当然也不排除第二次录制当天的整体演奏生理情况较佳。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旨在回答一些问题,研究背景介绍中概述了心理练习在音乐以外的领域中的作用,以及音乐学习和教学中的研究,并指出钢琴教学法中的一些重要的可能性应用。本研究安排在两周时间内准备表演过程的反思性自我观察,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中使用两种不同的实践形式,旨在点明关于心理实践和生理实践的影响在第二以及第三个研究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实践证明,生理和心理练习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独的生理练习更有效。与文献中所提及的体育和音乐方面的结果表明,对于更多的专业学习者而言,具有更高的技术技能和背景知识、心理练习的应用将更容易理解和应用(Barr&Hall,1992; Mahoney&Avener,1977; Guillot& Collet,2005; Guillot,Collet & Dittmar,2004;Ross,1985)。[25][26][27][28][29]与干预时间较短的研究相比较,心理实践的长期应用更有可能取得成功(Etnier&Landers,1996; Coffman,1987)。这项研究试图在一段时间内应用混合和单一的练习技术,并在指出效果差异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30][31]

本研究中的试验钢琴作品在音乐风格、情绪和表现方面都各不相同,比仅使用简短摘录的许多研究提供了更多洞察心理和生理实践的不同效果的范围(Theiler&Lippman,1995; Ross,1985;Highben&Palmer,2004)。[32][33][34]然而,由于难以将研究者本人广泛存在的音乐训练的效果与用生理或生理、心理策略进行练习的直接意图分开,因此存在一些有可能会受到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四种心理练习策略纳入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相当大的益处,心理练习策略包括视觉练习(内部/外部视觉)、内心听觉、肢体语言以及演奏信心、作品情感表达与沟通。尝试通过一起使用所有方法而不是仅比较其中的一个或一些来进行想象是有利的。(Theiler & Lippman,1995;Ross,1985;Barr & Hall,1992;Mahoney & Avener,1977; Coffman,1987; Highben & Plamer,2004; Rubin-Rabson,1941; Callow & Hardy,2004; Lim & Lippman,1991)[35][36][37][38][39][40][41][42][43]本研究的优势在于研究者能够更加清醒地思考与钢琴有效教学相关的音乐性元素的组成。未来的研究将会使用访谈和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包括安排较长时间的练习,以此来判断心理练习是否有效并指导听取表演者使用不同的心理练习策略,也会考虑设问什么样的作品更适合心理练习,是否立即或延迟心理练习的效果,以及使用哪种生理和心理练习最有益等研究因素。

注释:

[1] Richardson, A. (1967). Mental practice: A review and discussion. Part I.ResearchQuarterly, 38, 95-107.

[2][8][21] Coffman, D. D. (1990). Effects of mental practice, physical practice, and knowledge of results on piano performance.JournalofResearchinMusicEducation, 38(3), 187-196.

[3][22][32][35] Theiler, A. M., & Lippman, L.G. (1995). Effects of mental practice and modeling on guitar and vocal performance.JournalofGeneralPsychology, 122(4), 329-343.

[4][13] Driskell J.E., Copper C. and Moran, A. (1994). Does mental practice enhance performance?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 79(4), 481-492.

[5][29][33][36] Ross, S. L. (1985).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practice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ge trombonists.JournalofResearchinMusicEducation, 33(4), 221-230.

[6] Magill, Richard A. (2001)Motorlearning:conceptsandapplications(6thed.). Boston, Mass.: McGraw-Hill. pp. 320-330

[7] Van Meer, J. & Theunissen, N. (2009). Prospectiv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Mental Simulation: A Meta-review.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 21(2), 93-112.

[9] Singer, R.N. (1972). The psychomotor domain: Movement behavior. Philadelphia: Lea & Febiger.

[10] Feltz, D.L., Landers, D.M. & Becker, B.J. (1988). A revised meta-analysis of the mental practice literature on motor skill learning’, in D. Druckman and J.A. Swets (eds)EnhancingHumanPerformance:Issues,Theories,andTechniques, Part III, 1-65.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1] Hird, J. S., Landers, D. M., Thomas, J. R., & Horan, J. J. (1991). Physical practice is superior to mental practice in enhancing cognitive and motor task performance.JournalofSportandExercisePsychology, 13, 281-293.

[12][30] Etnier, J.L., & Landers, D.M. (1996). The influence of procedural variables on the efficacy of mental practice.TheSportPsychologist, 10, 48-57.

[14] Feltz, D.L., Landers, D.M. (1983). The effects of mental practice on motor skil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 meta analysis’,JournalofSportPsychology, 5, 25-57.

[15] Trusheim, W.H. (1987). Mental imagery and musical performance: An inquiry into imagery use by eminent orchestral brass play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New Brunswick, USA.

[16] Carter, M.R. (1993) Mental imagery in the science and art of singing: An inquiry into imagery use by a select group of professional singer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utger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New Brunswick, USA.

[17] Barry, N. H. and McArthur, V. (1994). Teaching practice strategies in the music studio: A survey of applied music teachers. Psychology of Music, 22, 44-55.

[18] Deutsch, D., Pierce, J.R. (1992). The climate of auditory imagery and music. In D Reisberg (ed.)Auditoryimager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Hillsdale, New Jersey. 237-260

[19] Aleman A, Nieuwenstein M.R, Böcker KB, de Haan E.H. (2000). Music training and mental imagery ability. Neuropsychologia, 38(12), 1664-1668.

[20] Freymuth, Malva. (1993). Mental practice for musicians: Theory and application.Medicalproblemsofperformingartists, 8(4), 141-143.

[23] Miksza, P. (2005). The effect of mental practice on the performance achievements of high school trombonists.Contributionstomusiceducation, 32(1), 75-93.

[24] Denscombe, M. (2007) The good research guide: for small-scale social research projects (3rded.). Maidenhead, England; New Yor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5][37] Barr, K. A., & Hall, C. R. (1992). The use of imagery by rowers.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Psychology, 23, 243-261.

[26][38] Mahoney, M. J., & Avener, M. (1977). Psychology of the elite athlete: An exploratory study.CognitiveTherapyandResearch, 1, 135-141.

[27] Guillot, A., & Collect, C. (2005). Contribution from neuro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methods to the study of motor imagery.BrainResearchReviews, 50, 387-397.

[28] Guillot, A., Collect, C. & Dittmar, A. (2004).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vs. kinesthetic imagery, field dependences-independence and complex motor skills.JournalofPsychophysiology, 18, 190-199.

[31][39] Coffman, D. D. (1987). The effects of mental practice, physical practice, and aural knowledge of results on improving piano performance.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Kansas, United States -- Kansas. Retrieved September 4, 2010, from Dissertations & Theses: Full Text. (Publication No. AAT 8813396).

[34][40] Highben, Z., & Palmer, C. (2004). Effects of auditory and motor mental practice in memorized piano performance.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59, 58-65.

[41] Rubin-Rabson, G. (1941). Studies in the psychology of memorizing piano music. VI: A comparison of two forms of mental rehearsal and keyboard over-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8), 593-602.

[42] Callow, N., & Hardy, L. (2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if kinaesthetic imagery and different visual imagery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2, 167-177.

[43] Lim, S. & Lippman, L.G. (1991). Mental practice and memorization of piano music.TheJournalofGeneralPsychology, 118(1), 121-130.

猜你喜欢
生理心理效果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打破生理“平衡”
心理感受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