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在急诊内科的应用进展

2019-03-01 20:46:17赵玉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5期
关键词:内啡肽酒精中毒肝性

赵玉彤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急诊内科 301900

纳洛酮作为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的典型代表,具有高度的脂溶性,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明显优于吗啡、脑啡肽以及外源性阿片肽等,并且纳洛酮不会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2]。近年来纳洛酮广泛应用于各种休克以及中毒的抢救过程中,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近些年关于纳洛酮在急诊内科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主要是由于患者饮酒不当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可引发患者出现低血糖以及肝功能损伤等[3]。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可以采用纳洛酮0.8mg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加减药量,通常情况下在初次给药1h后要进行重复给药,每次给药剂量控制在0.4~0.8mg,待患者清醒后终止给药[4]。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总有效率在90%以上[5]。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作用机制为纳洛酮进入血脑屏障后可以与阿片受体进行竞争性结合,进而抑制β-内啡肽作用,产生显著的催醒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罗乃琨[6]选取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对照组和试验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分别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措施和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纳洛酮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治疗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

纳洛酮属于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的典型代表,能够采取竞争性的方式与阿片受体进行结合,从而有效消除镇静催眠药物、精神药物以及阿片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降低昏迷患者血液中的阿片肽含量,促使患者恢复意识,促使患者的血压、心跳以及脉搏等逐渐趋于平稳。并且采用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还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临床实践表明采用纳洛酮治疗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药物剂量通常控制在0.4~4.0mg之间。李明等[7]以99例急性安眠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纳洛酮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纳洛酮对于急性安眠药中毒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3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毒类型,也被称之为煤气中毒,属于危重急症的范畴。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由于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之后,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进而导致身体组织出现缺氧状况。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气与血红蛋白亲和力的300多倍。并且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不容易分离,能够对细胞色素氧化酶进行有效抑制,导致身体组织缺氧,进而损伤神经系统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在应激状态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会增加脑内β-内啡肽的释放,进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产生抑制作用[9]。采用纳洛酮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组织的缺氧状态,并且可以对二氧化碳潴留进行清除,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进一步受到损害[10]。此外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还可以有效降低迟发性脑病的概率。采用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通常情况下剂量控制在0.8mg/次,1次/h,待患者神志清醒之后终止给药。

4 心肺脑复苏

血浆β-内啡肽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纳洛酮治疗继发性脑损伤可以通过竞争性方式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的结合,进而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的含量和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含量,对细胞结构起到保护作用,提高脑缺血区的血流量,改善患者的水肿状态[11]。此外采用纳洛酮治疗继发性脑损伤还可以基于U受体阻滞效应促使患者恢复神经元功能,还可以提高钙离子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集聚,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5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以及危害严重等特点。其主要是指患者供血区因为血流量降低,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发生组织坏死和神经系统受损[12]。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下丘脑释放因子会刺激垂体前叶大量释放β-内啡肽,进一步减少了病灶区的血流量,形成恶性循环。临床实践表明采用纳洛酮可以有效缓解由于大量内源阿片肽释放所引发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促使病灶区血流量增加,抑制花生四希酸的代谢作用,阻止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效阻断各种病理损害通道,对脑细胞起到显著保护作用,缓解脑水肿状态。王燕[13]选取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分析了纳洛酮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将这1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依拉达奉和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相比单纯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和生活质量。

6 肝性脑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纳洛酮对于肝性脑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作用机制采取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会导致患者脑组织中的肠源性γ-氨基丁酸浓度、亲和力以及受体数量等显著增加[14]。肠源性γ-氨基丁酸可以有效促使铵离子载体开放,提高神经细胞膜对于铵离子的通透性,对患者的神经细胞活动进行有效抑制,进而可以有效阻断抑制β-内啡肽对大脑皮层的作用,起到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易文轶等[15]选取144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醒脑静组、纳洛酮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分析了纳洛酮对肝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以及对肝性脑病患者血氨、β-内啡肽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纳洛酮可以有效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对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7 肺性脑病

肺性脑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类型,如果对患者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容易引发严重的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等并发症。肺性脑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障碍。采用纳洛酮对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呼吸中枢对于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同时对于患者的呼吸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除此之外,相关研究表明采用纳洛酮对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还可以缓解患者的高碳酸血症以及呼吸抑制等各种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段春燕[16]以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控制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67%(46/60)(P<0.05);试验组患者的PaO2、SaO2和PaCO2水平分别为(10.02±0.02)kPa、(85.24±7.41)%和(5.71±0.65)kPa,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1.04)kPa、(62.31±8.71)%和(8.83±1.43)kPa(P<0.05);并且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纳洛酮对于肺性脑病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同时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8 其他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除上上述情况外,纳洛酮还可以有效治疗休克、ARDS、急性胰腺炎、中枢性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纳洛酮作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的典型代表,可以通过竞争性方式结合拮抗内源性、外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各种效应。因此可以有效用于急性酒精中毒、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心肺脑复苏、急性脑梗死以及其他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整体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内啡肽酒精中毒肝性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什么是“高级的”欲望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内啡肽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08:48:08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33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特点分析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6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和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