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昆,鱼莲英
(玉龙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玉龙 674199)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托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以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整合各方力量、聚集多方资源,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指导服务,打造好示范基地,集成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应用,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促进马铃薯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目前玉龙县马铃薯病虫害有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疮痂病、病毒病、金针虫、蛴螬、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虫、黄蚂蚁、蚜虫等,其中发生为害较重的是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蛴螬、地老虎,其余病虫害虽有发生但一般达不到防治指标,可不予防治。发生为害较重的病虫害中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最为严重,这两种病害在太安一般混合发生,但以晚疫病造成的为害最严重。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马铃薯蕾期至花期为易感病期,期间一旦遇适宜气候条件,病害将迅速流行,造成严重为害和产量损失,一般年份会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严重的在40%以上甚至绝收。其发生普遍,流行性强为害重,已成为玉龙县马铃薯的“头号杀手”。经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造成产量损失调查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程度为1级时的产量损失率为9.7%,发病程度为2级时的产量损失率为21.3%,发病程度为3级时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31.2%、26.8%,发病程度为4级的产量损失率为39.1%。
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控措施∶加强病虫监测,结合马铃薯晚疫病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及时准确发布预警,指导大面积防治;依托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的统防统治;选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以及环境兼容、生态友好的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集成示范绿色防控技术。
2015年在太安乡安装了2套(太安村委会及天红村委会各安装1套)马铃薯晚疫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www.chinaplb.com),通过两年来将自动预警系统数据与人工田间调查数据反复比对试用,已积累有一定经验,具备采用自动预警数据指导大面积防治的条件。
2018年依据监测预警系统(www.chinaplb.com)监测数据结合测报人员对马铃薯病虫田间实测情况,确定出今年最佳防治时期为7月上旬,并于6月13日针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与防治措施发布了一期;7月7日发布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警报;随后在7月31日的病虫简报中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动态及防治建议进行发布,准确指导了大面积防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生态控制是控制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大多依靠化学农药预防与治理,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更有助于增加农业害虫的抗药性增加病虫害治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利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有害生物与有益生物三者之间生存竞争关系,以农作物为主要对象,以农田生态系统为基础,科学利用生物特定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来限制农田病虫害,破坏农田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达到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多肽保,引入有益生物在保证农作物正常健壮生长的情况下,通过多种绿色防控措施的应用,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保护农田生态,创造出最适合有害生物天敌的生存环境,通过天敌的适量繁殖来限制农田中病虫害的生物集群数量,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品种选用丽薯6号、丽薯7号,推广马铃薯垄作密植栽培技术。采用脱毒良种小整薯播种,播种深度10 cm左右;与油菜、芸豆实行轮作;改平地种植为起高垄、增加种植密度为每亩3800~4000塘;深耕整地、增施农家肥(平均每亩施1500 kg);清除田园及周边杂草等一系列农业措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加强田间调查,如地下害虫为害较重选用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灌水防治。
采用有机诱导抗病剂“多肽保”与生防菌剂组合进行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的防控,有机诱导抗病剂“多肽保”和“欣煌”复合微生物菌剂由昆明保腾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多肽保有机诱导抗病剂具有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病性、降低病害发病率,促进植株根系发育、生长。2018年在基地核心区安排了1500 kg“多肽保”及300 kg复合微生物菌剂。
1)多肽保施用方法:马铃薯已播种的,将“多肽保”按每亩5 kg的量对水500 kg充分搅拌后灌施到马铃薯根际,边搅拌边灌根。马铃薯未播种的,则将“多肽保”按每亩5 kg的量与细土或细农家肥混拌均匀后直接施到塘内或沟内。
2)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方法。马铃薯苗出齐后将复合微生物菌剂按每亩1L的量对水稀释50倍均匀喷施到马铃薯植株上,隔20~30 d再喷施1次。
在基地安装了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30台,诱杀以金龟甲、地老虎为主的害虫成虫,控制虫源基数。按每3.33~4.67 hm2的标准安装一盏杀虫灯,灯间距离150~180 m,离地面高度1.5~1.8 m;性诱剂诱捕器每亩设置1个,设置高度离马铃薯植株顶端20 cm左右。
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关键时期采用高效低风险低用量农药增威赢绿、双炔酰菌胺等药剂进行防治。7月11日及7月22~24日分别组织无人机飞防累计186.67 hm2,药剂选用增威赢绿,每亩用量12 mL。依托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于8月2~10日用双炔酰菌胺每亩10 mL在基地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 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五统一”统防统治,累计防治面积186.67 hm2。
在示范基地设立了对照田4块,对照采用传统防治措施由农户自行防治。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和农户自防对照区进行大田宏观调查,每块田取10个点,每点调查10株,先后调查8次,调查病株率发现示范田比对照田晚出现病株,能有效推迟发病5~10 d,示范田比对照田病株率平均低21%。另据观察记录,示范田比对照田因晚疫病平均能推迟倒苗10~15 d。
为正确评估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对晚疫病的防控效果,设立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与空白对照试验,设三次重复。通过试验分析每亩施用4 kg多肽保+800 g哈茨木霉与6 kg多肽保+800 g哈茨木霉对马铃薯晚疫病有一定控制效果,可有效推迟及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使用中需注意不能以这两种生物菌肥及完全代替化学农药控制晚疫病。
示范区马铃薯平均亩产为3955.57 kg,农户常规防治对照区平均亩产3564.46 kg,示范区平均每亩增产马铃薯391.11 kg;经调查农户防治病虫害一般用药3~4次,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区用药可比农户常规防治平均减少1~2次。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使用量方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