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贵州铜仁卜口—松桃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

2019-03-01 12:31田景银
冶金与材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松桃寒武铜仁

田景银 ,孙 科 ,周 颖

(1.贵州地质矿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2.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3.遵义能矿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遵义 563000)

贵州省铜仁卜口-松桃地区位于贵州铜仁卜口—松桃地区铅锌成矿带的南部。其地理为10900‘-109 20’和 2735‘-2843’。湘西成矿带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几十个国家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1 区域成矿

贵州铜仁卜口—松桃地区成矿带位于上扬子区的大地构造。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运动后地区沉积了一套台地边缘相藻灰岩丘体。穹隆岩体具有异常高的Pb、Zn元素背景值,早在华力西早期,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的晚期俯冲作用受到了长期影响,相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上扬子东南缘。寒武纪上覆深部含铜深大断裂的进一步活化与扭转。地层也被撕裂和破裂,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和卸载提供了巨大的通道和空间。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与印度洋板块横向挤压加燕山晚期运动对该区影响较大。

柱状构造的崩塌空间为成矿提供了含矿性和富矿性场所区内褶皱、断裂发育,断裂呈NE向扫帚状分布,湖南辐合,铜仁散在贵州。也就是说,几乎是新的东西NE向断裂。被一条几乎东西向的断裂所断裂。NE向断裂为区域性断裂。断裂铜仁(贵州)-宝靖(湖南)深断裂带和江口(贵州)-东北方向的嵩桃(贵州)-花苑(湖南)断裂和玉坪断裂。(贵州)-新黄(湖南)断裂带与近东西向凤凰断裂。它是铜仁(贵州)-凤凰(湖南)断裂带。褶皱构造为NE向。吉余向斜和松桃向斜。其中,铜仁(贵州)-宝京(湘)深断裂与江口(贵州)-松桃(贵州)-花园群。

寒武系是本区分布最广的主要露头地层。其次是震旦系、华南地区、奥陶系、青白口及零星部分。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徐地区。

2 贵州铜仁卜口—松桃地区铅锌矿带中的铅锌矿床(点)沿NE向分布

从中铅锌矿主要位于寒武清虚洞下部,并且受到枣灰泥鳅的控制,形成了铅锌矿,湖南渔塘铅锌矿为典型的矿床,其中藻灰岩的铅锌矿大多为区域内的矿产类型,具有点多分布广泛的特点,而且目前已经发现的矿床有松桃绣脑床,弹性团糖以及糖边坡,将孔明等矿点。而蚀变白云岩的铅锌矿,床位于跨时代地层毛田组中,铅锌矿的矿体与蚀变强弱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蚀变越强则矿化也就越强,根据已发现的矿床点有康金和小红岩矿点,判断整个矿化的蚀变态,受到地层和炎性空旷的影响,而汞矿体间携带的层控型铅锌矿床与区域内的汞矿,同样受到地层层位和沿线控矿的影响,并且矿产与汞矿体间携带具有明显的关联,这一类的铅锌矿近些年来发展良好的找矿前景[2]。矿床构造控矿主要表现为深大断裂的倒矿构造,例如矿床主要以到矿构造为主,并且其申源内部的成矿流体提供了明显的迁移通道,整个铅锌矿床内的分布属于三阳断裂和红石断裂的地块之间,褶皱部位由于不同的受力情况也会导致应力的差异变化,而造成地层中的发育褶皱区域间破碎性良好,在整个矿内部的不同部位以及空间条件也会产生不同的矿规律。

3 控矿因素分析

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表明,该地区的矿床(点)主要沉积在北东向的铜仁地区。深断裂带(贵州)-宝靖(湖南)和江口(贵州)-松桃。(贵州)-华原(湖南)断裂被钳制,并将区内的矿床(点)划分为两部分。本区铅锌矿体受台地边缘相限制,属寒武纪-清朝铅锌矿体。

对于汞锌分带产生的原因与化学元素的沉淀具有明显的关联,所以元素地球化学自身的习性存在明显的差别,新的结晶温度非常高,在原地或者短距离搬运之后会重新结晶。汞的稳定性非常差、预热会发生明显的迁移,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只有在温度适宜密闭性良好的地段中,才能够成矿,所以当汞和锌的溶液达到富矿层位时,新会优先沉淀,而汞在迁移到适合地段之后才能够形成沉淀,这样也就造成锌梗分带的情况。

4 找矿方向

通过对该区控矿因素的分析,总结出本区铅锌矿床的成矿标志为:本区铅锌矿床的赋矿地层为下寒武统清徐洞组,含矿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沉积相为台地边缘相和礁相;地球化学特征为1∶20万的地球化学找矿区域,富集Pb、Pb等。

区域构造铜仁异常(贵州-宝靖(湖南)、江口(贵州)-松桃(贵州)-花苑(湖南)深大断裂带)受次级构造或空隙段的夹持。

猜你喜欢
松桃寒武铜仁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川西南地区震旦—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松桃:男子如松 女如桃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 культуры народности мяо в уезде Сунтао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巴伦台地区寒武—奥陶系乌兰莫仁岩组的初步建立
云南马关—麻栗坡地区早寒武世地层的识别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