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河套,潮起路海 巴彦淖尔交通建设日新月异

2019-02-28 21:14王相文
人民交通 2019年2期
关键词:河套巴彦淖尔农村公路

王相文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母亲黄河水滋养着巴彦淖尔富饶的河套平原。塞上粮仓、河渠纵横,膏腴与富庶使“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于2018年金秋,由边陲小城飞向首都北京。塞外江南,阡陌交通,2018年初冬,交通”百日攻坚战”捷报传来,国道242甘临一级公路、省道311建丰农场至建设段建成通车。2018年顺利完成全年任务总目标,且完成情况在全区位居于前列。

回想季秋,筑路战场旌旗迎风,晨辉映照中,中蒙边境,国道242如墨龙卧行,纵贯全境,南下直通广西钦州港,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机械声、装修声如凯歌高奏、凌空唱响;乌拉特草原、边防横线,国道331横卧边防大漠,大型拌合站巍然屹立;阴山山脉,国道335盘旋缭绕,装载机气吞千斤;河套平原腹地,G7京新高速陕坝连接线互通立交凌跨沃野,交安工程施工声划破长空;黄河之滨,省道311沿黄河、越古镇,筑路机械,声鸣咆哮……

晨辉映照,俯瞰巴彦淖尔交通建设,由北至南、由东到西,由草原至平原,由阴山至黄河,一派都是路海滔天,潮起汹涌——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巴彦淖尔公路里程平均每天以1485米的速度前进; 进入”十三五”2016-2017年,交通公路建设速度更快,公路里程平均每天以2378米的速度前进……

直上阴山峰之巅,身倚苍穹极目望,2.28万公里的公路在广袤的河套大地上纵横驰骋,4座特大桥飞越黄河,2210道”彩虹”架设在4.7公顷的湿地与湖泊上,1109公里边防公路守卫祖国!巴彦淖尔向东连通京津、渤海、向西连接新疆、欧亚;向南经中原直下广西钦州港,向北连接蒙古国。正如桥梁沟通江河,一个个交通工程打通了巴彦淖尔腾飞的节点。从土路、沙石路到油路、高速公路,随着交通国省干线地不断延伸、辐射,巴彦淖尔已从昔日封闭的边陲小城,发展为现在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目前巴彦淖尔市不仅是国家179个交通枢纽之一,还是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区和“一带一路”战略中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交通网络中的重要交通汇点!

一、时代旧印记

回望足迹,遥想当年,40年前,往日依稀,公路犹如点染的墨痕,寥寥几笔,笔下尘土飞扬,且晴通雨阻。

军转干部791部队宋福玉在回忆录中写道,“70年代临河火车站站前一片空旷,四周望去看不到几间房屋,感到很荒凉。站前一条笔直的马路,沙石路面,马路两侧种着沙枣树和红柳,远处都是荒芜、低洼不平白茫茫一片的盐碱滩和一撮撮孤苦伶仃光秃秃红柳丛。临陕路、临五路和临磴路,这些马路都是砂石路,马路不宽,路况也不是很好,每年春季都要翻浆,路面坑洼不平。翻浆是当时公路交通最大的障碍,经常有车辆陷入翻浆路面之中,坑坑洼洼,随处可见。翻浆的公路一般都是一段一段连在一起,原因是路基的解冻状况基本一致,只要潮湿,路面就会翻浆。相对而言,临陕路的路况要好一些,据说,修建临陕路时采取了防潮設施,在路基下铺了塑料薄膜隔潮,减少了潮气上扬,路面不易翻浆,有较好的效果。”

1978年,巴彦淖尔市还称”巴彦淖尔盟”(简称巴盟,2003年撤盟设市),全盟公路仍以土路为主,砂石路较少,油路只有4条,184.5公里,且以三级渣油路为主。全盟公路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河套灌区,河套灌区紧邻黄河,地下水位较高,湿软地基严重,春季低路基公路容易出现翻浆现象,因此治理公路翻浆(湿软地基),提高公路路况,扩大路网规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公路建设浪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公路事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40年改革开放,全市从最初到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一条土路(G110),到现在去往首都北京直通的两条高速公路(G6、G7),40年中,巴彦淖尔市交通国省干线里程平均每一天前进171米,其中高速公路前进25米;农村公路里程平均每一天前进1202米,特别是“十八大”以来(2012年),交通国省干线突飞猛进:平均每一天里程前进1050米,高速公路前进70米;进入”十三五”2016-2017年,市内公路网提等升级速度更快:国省干线中高速公路平均每天前进163米;高等级公路前进161米,农村公路平均每一天前进2201米,且从“十五”开始至“十三五”,每一个每时期全区农村公路现场会都在巴彦淖尔市举行。

80年代,国道黑色化,省道砂石路,旗县通公路。1980年,公路建设投资完成0.08亿元(809.94万元),公路里程2704.8公里,国道473公里,农村公路2231.8公里,公路密度4.13公里/百平方公里。至1986年,“六五”未公路建设投资完成0.75亿元。1987年,境内第一条沥青油路临河-磴口段(临河以西段)建成通车,至此过境盟内280.7公里的110国道历时12年,实现了巴彦淖尔至自治区首府公路全线黑色化!省道大部分实现了晴雨可通的砂石公路。原盟交通局总工程师(时任临河段技术负责人)赵华明回忆说;”当时国家建设资金不足,技术力量有限,修一条路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尽快打通临河至呼和浩特晴雨通车黑色路面,采取分期分段的修建方法,改建一段,使用一段。”农村公路,大部分由县乡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简易修建而成,部分公路以后又发动民工建勤,利用粮棉布和工业品以工代赈进行改建和提高的,至1990年全盟公路达到3499公里,其中国省道655公里,农村公路2844公里,实现了境内所有旗县通公路的目标。

90年代,国道达二级,省道建汽车专用公路,旗县通油路。1990-2000年,公路建设投资完成11.08亿元,公路里程 4262公里,其中国道573公里,农村公路3781公里,公路密度6.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区第一条汽车专用线(省道213临河—陕坝公路1991年建成)、全国试点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临河绕城公路1999年建成)——境内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境内公路逐步实现了国道达二级。临河绕城公路,是当时投资最大、等级最高的项目,它全长42公里。原任巴盟交通局局长白世才回忆说:“当时项目预算资金2.62亿元,上级补贴1∕3,剩余部分地方投资。可是全盟财政收入只有两三个亿,最后巴盟争取到上级补贴1.95亿元!消息传来,整个交通、整个临河都轰动了!领导们从北京回来,举行大规模游行庆祝活动,感谢上级领导对边疆偏远地区的大力支持!”(2001年,临河绕城公路划入110国道。)公路投资中,银行贷款成为一种新的筹资形式,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在省道212线五原—乌不浪口段、县道临巴线开始起步。农村公路逐步实现“两个转变”(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各旗县把县乡油路建设同小城镇建设、小康村建设有机结合地起来,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拉砂、拉土修建公路,从1997至2000年,“两个转变”新改建公路农牧民投工投劳折价占到同期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的62%,农牧民投工投劳已成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至“九五”末,2000年,全市旗县实现了通油路的目标 ,公路初步形成以临河为中心,辐射各旗县、乡镇,干支结合,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进入21世纪,主干线高速化、国省道高级化,乡乡通油路。2000-2010年,公路建设投资完成156.75亿元,公路里程19818公里,其中,国道1054 公里,农村公路18764公里,公路密度30.77公里/百平方公里。从“十五”开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市内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省干线中,G6京藏高速历时7年,在市内5个旗县全线贯通(含特大桥:磴口黄河大桥,磴口总干渠特大桥,)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向现代化迈进的巨大跨越。

G6京藏高速哈磴段(东起包巴交界哈德门,西至巴彦淖尔磴口)是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里程最长、建设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市境内全长245公里。2005年11月,哈磴高速(京藏高速內蒙段)公路走过大山(乌拉山),穿过灌区(河套灌区),走进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公路建成有如仙女舞动的彩带,凝落在河套,为河套大地缠上一条黑色的玉带,这条玉带使得境内原丹拉国道主线实现了全线高速化(摘自工程画册)。G6京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巴彦淖尔市及自治区西部地区与外界联系的时空距离,人员、物资均实现了当日抵京、当日往返呼市;同时实现了巴彦淖尔市与周边工业基地、大中城市、农村牧区的相连相通,在自治区经济带中发挥了首要的作用。

公路投资中,自治区、盟委进一步拓展了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境内参照BOT项目省道213线(第一条)、省道212线(第二条)先后于2001年、2008年分别完成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改建!县级公路以BOT或参照(BOT)项目完成投资达4.85亿元。

农村公路,从2001年开始,国家实施通达工程,(打通不通公路乡镇、村嘎查),此后自治区对通达工程逐年提高补贴。“十五”期间,地方政府配套出台加快农牧区公路发展各项优惠政策,拓宽筹融资渠道。“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列入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并出台多项财政政策,筹集资金。农村公路建设掀起大规模的建设浪潮,10年中,政府全面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夫妻同劳动、父子同上阵、农民工完成路基工程,政府负责路面工程。“十五”至“十一五”时期,10年中新增农村公路2297公里,加之2006年,纳入国家统计的12555公里村道,共新增农村公路14819公里,其建设速度和覆盖面成为境内公路史上的最高期,其中村道里程长度位于自治区位于首位 。“十五”末,境内所有乡镇(苏木)实现通公路,2004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片区暨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现场会在乌拉特前旗召开。“十一五”末,境内所有乡镇(苏木)实现通油路,200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公路建设现场会在巴彦淖尔市隆重召开。

2011至2017年,高速公路为主干,旗县通高等级公路,村村通油路。7年公路建设投资完成312亿元,公路里程达到22755公里,其中,国道2972公里,农村公路19783公里,公路密度35.3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区第三,套区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07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步入“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市内国省干线穿越阴山和沙地进一步向北至中蒙边境和向西至乌兰布和沙漠深处挺进。7年中,境内第二条高速公路京新高速投资67.8亿元,历时3年全线建成通车,3条国道和5条省道开工建设,其中2016至2017年,新开工建设项目占到30%, 6条国省干线(4条国道、2条省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7年中,国省干线新增里程1918公里。2016至2017年进入国家地图里程占到1912公里。2017年全市6个旗县区通高速,实现了市府所在地至各旗县通高速和一级公路的目标。与此,市内收费公路赛临收费站于2016年年底撤销(临陕公路是市境内第一条一级公路、市一个BOT收费公路项目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于2017年5月全部撤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

G7京新高速(北京—乌鲁木齐)是国家重点项目,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也是亚洲一次审批修建最大的单体公路交通工程。 G7京新高速巴彦淖尔段主线全长115.92公里,是市境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交通建设史上投资额度最大,历时较长的一条高速公路。

2016年8月,京新高速施工场,清晨全线116公里的大型的预制场、拌合站机声隆隆、机器飞转;推土机、碾压机、翻斗车上千台机械似万马嘶鸣,奔腾施工战场;技术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员等千名建设者驰骋“沙场”;百名工程师策马率兵;公路建设,势如破竹,公路穿沙,气吞如虎——曾经的沙漠戈壁,已是气象万千。驱车而行,在京新高速建设全线会看到一个个标准化的驻地建设和场站建设,尤其是位于乌兰布和沙漠的临白八标犹如一座现代化的小镇矗立在茫茫沙海中。

建管办第一任主任李星亮(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回忆说:“京新高速最初选线有4个方案,其中起点位于磴口县协城乡为推荐方案。但是为了带动紧邻磴口县拥有万顷良田的杭锦后旗和拥有工业园区的乌拉特后旗的经济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多次向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申请,交通运输厅经过数次调研,最后选用最佳方案,即现在路线,起点临河西2.5公里处,经杭锦后旗陕坝镇(含农业灌溉区)、蒙海工业园区、乌拉特后旗青山工业园区,穿过乌拉布和沙漠(含哈腾套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与阿拉善盟敖伦布拉格镇相连接。”回想京新高速建设,建管办第二任主任陈德智(市交通运输局建管科科长)说:“施工时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不受破坏,没有专门设立临时施工用地和施工便道,而是利用项目区域占地进行迂回施工,将设计的路基填料由风积沙变更为砂砾,虽然建设成本增加了不少,但是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京新高速建成后,实现了巴彦淖尔市市府所在地至各旗县通一级公路的目标,使北京至乌鲁木齐里程缩短近1100公里,打通了北京连接内蒙古西北部、甘肃北部和新疆的陆路大通道,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向东连接京津冀经济圈,向西进入新疆,与西亚对接“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公路,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好农村路”政策下,建设浪潮继续向前。然而与前十年相比,虽然建设里程增幅较小,但是公路等级和通达率却大幅提升。2016-2017年,新增农村公路都是沥青油路或水泥路。2017年全市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实现,2018年在“四好农村路”推进中,五原县被评为全国示范县、临河区被评为自治区示范县。2014年高水平承办了全区嘎查村(场)街巷硬化工程现场会,受到自治区及交通厅领导的高度评价。2018年8月,全区西部片区“四好农村路”现场会在巴彦淖尔市召开。

四会康庄,晨辉映照,沿黄河,顺大道G6、G7、G110进入巴彦淖尔,一路朝阳,从西至东,1100多万亩耕地上的乡村美景一览无余:磴口县,“天下第一瓜,中国华莱士之乡,仲夏,金灿灿的华莱士撒满整个绿色的田野,甜甜的瓜香不时地迎面扑来,深蓝色的沥青油路在黄绿色的田野中伸向远方,白墙黛瓦徽派建筑风格的村舍不时地点缀期间,天然的色彩宛若一幅水墨画;杭锦后旗,农业大县,暮春,绿波滚滚的庄稼一望无垠,三道桥乡简约、静谧的小楼村庄立列于公路两侧,旗内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实现了旗政府到各乡镇,各乡镇到所辖行政村的全部黑色化公路网,串联起了128万亩国家认定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6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临河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果菜十强县”,初冬,落木萧萧,西风飒飒,飞来飞去的喜鹊落满美丽的富强村。富强村,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风格古朴典雅,汉唐古风样式的灯笼悬挂于家家门前,砖红屋顶,土色墙壁,自然中渗透着黄河粗犷而温和的特点。沥青小油路环绕于房前屋后,“骑行驿站,位于村子西侧庭院 ,其内亭台楼阁、曲榭香幽,大量游人来此驻足。庭院对正是宽阔的广场,高高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临河区“四好农村路”连接起了150万亩的全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116万亩的订单农业——

五原县,全国最大的葵花子集散地,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金秋万亩葵花园在骄阳中傲然挺立, 竞相开放,颗颗饱满的葵花子迎风含笑,联星新村——“中国最美村镇”,现代化的457户光伏住宅整齐排列,一条条硬化了的水泥路环绕于崭新的房前屋后,小路两侧杨柳依依,芳草萋萋,青色村庄在绿树掩映中唤发着无限的生机;刘四拉新村,好似江南小镇,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青瓦、马头翘角、青色甬路、绿柳垂杨;

乌拉特前旗,“中国枸杞之乡”,盛夏,万亩红红的枸杞园,如同颗颗红色的小玛瑙缀挂在广阔的绿林中,乌拉特前旗在“十二五”时期已获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先进集体。

三、公路科研日新月着

由于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紧临黄河,湿软地基严重,交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境内土质尤其是盐渍土展开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40年中,河套灌区湿软地基的研究,从七十年代自治区先进水平到八十年代西北五省先进水平再到现在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技术日新月异。

科研项目成就1985年,巴盟交通局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西北五省(新疆、陕西、青海、内蒙古、甘肃),路基水稳状况研究,其治理河套地区低路基、道路翻浆的方法广泛受到推崇。1988年,科研项目“太阳能远红外加热沥青装置”及“阳离子乳化沥青车间”, 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产品二等奖,两项成果是自治区首创,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1996年,养护科项目《松散磨耗层砂石公路养护工艺流程》获交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全区砂石路中推广。2013年,养护科研《盐渍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项目和编写的《盐渍土地区公路养护维修技术指南》及出版的《盐渍土地区公路养护与环境技术》成套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科研项目“公路桥涵台背填筑风积沙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6年科研项目“河套地区积水地段公路路基基底处理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公路建设应用 河套地区软基现象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较好的治理。G6京藏高速通过河套灌区里程达到140公里,河套灌區水网密布,因而被称为在泥沼中修筑的高速公路!G6京藏高速首次选用风积沙填筑路基,成为自治区公路技术上的重大创新! 7年建设,据初步统计至少有1.5万亩被风积沙侵占的土地改造为田地。(当时风积沙价格0.5元/方,砂砾价格平均约100多元/方,选用风积沙,成本节约)。现在G6高速已建成十年,当年被取用风积沙的土地基本都被耕种绿化,五原天吉泰——临河服务区30公里的长线都是绿树成荫。G7京新高速,为了寻求最简捷、最适宜的方法治理河套地区软基现象,开展了“河套水网地区路基基底处理与填筑技术研究”。同时为在冬天低温下能够采有效取措施避免沥青路面开裂现象,开展“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低温新实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减少公路病害的不稳定因素。另外京新高速继续使用风积沙填筑路基,粗略统计至少有0.5万亩被风积沙侵占的土地被改造为田地。目前有的被规划种植,有的形成自然湖泊,如杭后太阳庙农场近千亩的“沙海湖”成为新景区。

四、繁荣的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

“公路通,百业兴”,公路建设的浪潮进一步推进了人流、车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繁荣,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978年,全市载货汽车1972台,客车460台;1980年全市仅完成货运量246.8万吨,货物周转量 6003.9万吨/公里,客运量263.1万人,客运周转量11025.5万人公里,在40年的发展中,人员、物资实现了快速流通。特别是进入“十三五”2016-2017年,依托市内国省干线和国家西部大通道,加快与大中城市无缝衔接,实现了以巴彦淖尔市为中心,向各盟市以及外省市辐射的客、货运输运输体系。全市客运线路站场已遍及村镇(嘎查),农村通客车率达到100%,交通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至2017年,货车、客车分别是1978年13.7倍和2.4倍。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分别是1980年40.6倍、382.2倍和4.4倍、10.7倍。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在运输物流业兴起,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巴彦淖尔市在线下高速公路的快速运输推动下,实现了线上信息“高速公路”的极速流通。经济发展,经济先行,交通运输网络的扩大和联通有力推动了地方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

40年改革放中,交通建设浪潮波澜壮阔!时隔40年,前文中提到的军转干部宋福军再次回到临河,在他的文中这样写到:“巴彦淖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城区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绿化,公共设施,街道,路况都有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城区的环路建设,道路宽阔,四通八达,交通便利,风景如画。环城公路交通建设与城区街道建设,园林绿化建设相互呼应,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富饶美丽的巴彦淖尔增添了无限的风彩。”

又是一个明媚的早晨,俯瞰巴彦淖尔,由阴山之峰至黄河岸边,由一碧万顷的良田至辽阔无垠的乌拉特草原再至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黑色整洁的公路如卧行长龙穿行其中,并辽远地伸向至远方——公路上点点飞车如流水,尽流成龙虎腾祥。在公路两侧有忙耕劳作的农民、有扬鞭放牧的牧民、有高等学府莘莘的学子,有科研楼内实验的人员,还有广场上悠闲运动的老人和儿童……广袤的河套大地上,路与桥演奏着和谐的新乐章。

猜你喜欢
河套巴彦淖尔农村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近代晋陕移民与“河套”内涵变迁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
河套灌区:兴水利强基础 惠民生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