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网络理论已成为众多领域关系社会学方面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得到各国学者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本文综述了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内容,归纳了的研究领域,介绍了研究热點,分析了未来研究的走向,并对该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与评价。
关键词: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社会信任
社会网络一般是指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是一群人之间的一组独特联系。在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分析社会结构及其过程所包含的技术和方法构成了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的工具,例如社会网络指标和测量方法。在过去近 60 年的发展中,学者对社会网络在实际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
1 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内容
1908 年,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网络”概念,社会网络的互动形式开始被研究者关注。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弱关系”理论则将社会网络分析推广到了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到 20 世纪 70年代中期,社会网络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学领域并逐渐占据了北美和欧洲的主流社会学阵地。
2 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研究方法,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原理:关系纽带经常是不对称地相互作用着;关系纽带间接或直接地把网络成员连接在一起;社会纽带结构化产生了非随机的网络;交叉关联联结的不仅是个体,也包括网络群;不对称的纽带关系和复杂网络使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平等;网络结构产生了以获取稀缺资源为目的的合作和竞争活动。
社会网络分析所用的数据资料具有自己的类型和特征,它是一组反映行动者关系的信息, 社会网络资料首先是关于社会关系的数据信息,简称关系数据,其从本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与属性数据都有所不同。 常用的收集方法主要是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档案法和实验法。
3 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
国外社会学家通过研究资源的流动来分析社会行动的 “网络”,指出社会网络是一种社会资本 ,网络中心人物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来适应社会力量, 而是通过个人的能动性来改变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获取其所需的社会支持。我国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借鉴和吸收了国外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个方面。
3.1 阶级阶层与社会资本
1998 年, 丘海雄对下岗工人进行了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李黎明发现餐饮网对消费分层有正向的影响, 社会网络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消费分层的形成。 蔡禾和贾文娟在研究路桥建设业工资发放的过程中发现, 关系强度可以降低核心工人的不确定性。1998 年,刘精明和婉格尔合作,对北京与英国利物浦老年人社会支持网进行了对比研究。 李煜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春节拜年网所表现的阶层壁垒强度, 由弱到强依次为权威关系、 专业技能、产权和公权力。
3.2 社会网络与社会问题
张乐宁指出当代中国社会邻里间的关系是影响个人对犯罪的恐惧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探讨了社会网络对社区安全的影响。倪晓丽和黄少华探讨了网络问题,分析了虚拟社区的社会关系,指出虚拟社区中主要是弱关系的作用。
3.3 社会资本与社会信任
赵文龙、王夏崎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机制,基于拜年网的社会资本能增加城市居民的信任。张顺、陈芳认为社会资本影响主观社会地位认同主要通过人情机制与预期机制发挥作用。张顺、郭小弦引入分位回归方法,发现社会资本对收入条件分布的不同分位点有着不同效应。 梁玉成为回应国际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功能的质疑, 对社会网络同质性和内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4 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热点
4.1 创业企业社会网络
学者在总结关系学说、结构学说、资源学说、工具学说等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理论根源、内在机理以及存在的观点差异,探讨了基于创业模式、创业组织以及创业资本的创业企业社会网络表征,剖析了社会网络的功能作用与联系纽带。在创业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机制方面,建立了社会网络试错过程中的信号示意与试错模型以及个体价值评估与试错的模型等。在资本特性分析方面,比较分析了社会网络资本交易与经济资本交易的差异性,提出了二者相互转换的模式等。在价值与风险分析方面,从社会网络结构剖分的复杂性、社会网络组织协调的复杂性、 社会网络资本度量的复杂性3个方面探讨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价值形成的复杂性等。在社会网络构建的行为分析方面,界定了不合法且不合理寻租、合法且合理寻租、合法但不合理寻租等3种类型的寻租内涵。
4.2 大学生社会网络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和特点的分析,理清了大学生具体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拓展过程。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联系纽带由 血缘、地缘关系到信任基础上业缘或契约关系的拓展过程,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的实际构建特点。
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拓展过程,是大学生与家庭、与老师、与同学、与群体发生互动、建立联系的过程,也是其扩大在高校里的获取知识途径、了解信息渠道和捕捉机会的过程。其社会关系网络扩展的规模越大,交往互动的质量越高,蕴含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越倾向于流向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心的大学生。
5 讨论与评价
社会网络理论的提出、发展与繁荣体现出对人类关系社会科学规律的探索过程,该理论的发展历经近 60 年,几乎对各领域的人类行为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得到世界各国学者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这一过程本身对我国关系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具有极大的启示。
社会网络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深厚的关系社会学理论基础以及其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从研究中国社会的角度看,关系社会学是一套理论知识,具有伦理本位、 关系导向等主要特征;从方法论角度看,关系社会学是一种思维和研究方法论,用来探索和分析社会行为模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站在关系主义理论的立场来研究各种社会类型的学问。关系社会学是对人的行为的观察、测量和把握,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
目前,社会网络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 为使测量可操作化将社会网络的概念简单界定,过度的宽泛和随意使得社会网络理论的解释力降低。② 测量了某一层次之后得出了结论,便与其他分析层次上的研究和发现进行比较和讨论,不存在实际价值。
展望未来,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趋势是:①在研究范式上,阶级阶层分析视角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融入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中。②全球化和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会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变迁趋势。③ 社会网络与社会心理、 社会网络与社会信任、社会网络与社会分层、社会关系与法制建设 、关系社会学的发展与西部研究规划等相关问题有待深入研讨与交流。
参考文献:
[1]Bian Y.Br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 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7,62(3):366-385.
[2]Burt R 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林南.建构社会资本的网络理论[J].国外社会学,2002(2).
作者简介:
赵勇勇(1992—),男,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团队创新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