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芳
摘 要:目的:探讨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診的缺铁性贫血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空腹静脉血抽取,行血常规指标检测(RBC、Hb、RDW、MCH、MCV),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RBC、RDW表达高于对照组,Hb、MCH、MCV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指标可充分体现缺铁性贫血病情变化,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验;诊断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贫血原因中非常多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因机体所摄入的铁量不足,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迅速下降,引起红细胞数目减少,造成机体中组织、细胞供氧严重不足,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根据人群调查研究显示,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孕妇以及育龄期妇女,其发病率分别为33.8%-45.7%、19.3%、11.4%[1]。缺铁性贫血可导致患者耳鸣、头痛、乏力、苍白、心悸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精神行为异常、儿童智力下降等症状[2]。为此,加强对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是该病预防控制的关键。血常规检验是基层最常见的检查手段,其能够较好的观察到贫血患者的血液指标情况,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现结合我院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采用血常规实施检查的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纳入标准:对其血红蛋白进行测定,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表现出皮肤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经诊断为出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其他类型贫血;处于特殊阶段,包括哺乳等;患有较为严重的精神性疾病;患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拒绝参与本研究。选取45例作为本研究观察组,其中女性33例,男性12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2.18±6.33)岁;另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3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4.00±4.36)岁。两组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嘱咐入组对象在行血液采集前一日严禁使用高热量、高油腻的食物,禁止饮酒,保持8h空腹,于次日晨起6-8点进行空腹静脉血采集,每例各取2mL,置于含有抗凝剂采血管内,送检。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入组对象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各项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1.3判断标准
(1)RBC正常值:女性:3.5×1012/L-5.0×1012/L;男性:4.0×1012/L-5.5×1012/L。(2)Hb正常值:女性:110g/L-150g/L;男性:120g/L-160g/L。(3)RDW正常值:<0.15;(4)MCH正常值:26pg-34pg;(5)MCV正常值:80fL-94fL。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以t值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RBC、Hb、RDW、MCH、MCV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
注:*表示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结构在缺乏科学指导的情况下,因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营养摄入含量不均,从而引发贫血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前超过50%的贫血患者均是因缺铁所导致的[3]。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特征是机体中缺乏铁元素,这是其与其他贫血类型进行区别的关键。对人体而言,铁元素是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主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蛋白作为人体氧气运输的重要载体,一旦人体出现铁元素供应不足时,就非常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是血液疾病最常见、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检查手段,近年来,随着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技术的持续发展,其检测结果能够准确滴为临床医师提供检验结果,使得血常规检查质量和效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4]。在血常规中,RDW主要用于对红细胞体积变异系数进行表示,与血液涂片红细胞大小观察检查方法相比,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具有更高的客观准确性;MCV主要用于对红细胞集中状态的参数情况进行体现,其能够非常准确且敏感的反映出红细胞体积变化情况,但在发病早期,MCV通常表现为正常水平,这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在早期并不会对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带来较大影响,为此,红细胞状态并不会出现较为显著的改变。MCH则能够较好的展现出机体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为此,通过血常规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根据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来看,不难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铁利用率与吸收率均表现为明显减少,或者呈现为较为显著的铁元素需求,这就导致机体Hb迅速下降,并因此引发MCH下降、MCV下降。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RBC、RDW表达高于对照组,Hb、MCH、MCV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一致,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机体血液指标变化,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运用血常规检验,可较好的掌握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参考,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骏.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8):63-64.
[2]陆东梅.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9):134,141.
[3]盛昭才,毕伟伟.贫血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验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8(16):47-48.
[4]张春花,黄乐安.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变化特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