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龙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特别神秘的。其实古代中国人缔造出了很多瑞兽,比如龙、麒麟、凤凰等,尤其是麒麟,有太平、安康、祥瑞的意思,可为什么偏偏选择龙作为皇帝衣衫上的图案呢?简单地说,因为龙的寓意要比麒麟更深刻一些。
说起来,麒麟很有意思,有学者认为,我们创造麒麟这个瑞兽早期是受长颈鹿的启发。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创造这样一个形象,一定是基于某一种形象。而在亚洲这片土地上,人们从来没见过动物能长那么长的脖子,有好几米长,确实不能想象。在遠古时代,有人把这个形象带过来的时候,中国人就不能接受,所以就对麒麟的形象加以改变,把它的脖子缩短了,纹饰也变得更花一些。
我们认为麒麟只是一种祥瑞之兽,而龙作为神兽,能够上天入地,包括入海、入水,无所不能。这是龙作为皇帝象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我们说皇帝是“真龙天子”,皇帝开心叫“龙颜大悦”,不开心了就是“龙颜不悦”,皇帝的床叫“龙床”,坐的椅子是“龙椅”,什么都跟龙有关。以前还有一出京剧叫《打龙袍》,主要是说皇帝犯了错误依然会受到惩罚,但是不能直接体罚皇帝,所以就以打龙袍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惩罚。
在我们的印象中,明黄色才是皇帝使用的颜色,才是龙袍的颜色。实际上,龙袍的颜色有4种——黄、白、红、蓝,即明黄色、月白色、大红色和石青色。过去说的“八旗”也是这4种颜色——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以及镶黄、镶白、镶红、镶蓝。
到了雍正时期,龙袍就定为这4种颜色——石青、明黄、大红、月白,而且石青色是打头的。到了乾隆时期,把颜色比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蓝色,所以蓝色的龙袍越往后颜色就变得越淡。
皇帝的龙袍有很多种。首先是礼服,也叫“衮服”,是在诸如登基、大寿、冬至等这些重大的场合穿的;次一等就是“吉服”,是在吉庆的日子穿的;再有就是“行服”;最后就是“燕服”。所谓燕服,就是平常时候穿的,这种便服跟我们百姓穿的衣服就比较接近了。其实龙袍就等于皇帝的工作服,它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更重要的是对皇帝行为的一种约束,在什么样的场合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明代龙袍上的龙都硕大无比,不像清代。清代龙袍形成定式以后,一件龙袍上有9条龙。而明代龙袍上后面只有两条,前面是一条大龙。袍上的图案实际上是先织上去,然后再剪裁的。
皇帝是九五至尊,皇帝龙袍上的龙相应也有一些不一样的特征。清代对龙袍上的龙纹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皇帝是五爪龙,皇帝以下的大臣们用的都是四爪龙,所以也称为蟒。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是从长相就可以区分出来,因为它有时候是仿年代的,并不能说明它的等级高低。所以,并不是说哪个盘子上画着五爪龙,它就一定是皇帝用的。清代国家处在鼎盛时期的时候,对百姓的限制是比较少的,只对龙袍上有这么一点儿限制。对皇帝来说,第一颜色用明黄色,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皇后以下逐渐下降,但是其他方面的管制并不那么严格。
(摘自《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中信出版社 图/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