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
中国历来人口众多,由于中国人的取名偏好大同小异,碰上几个同名同姓的人的概率可以说是很大的。
最近见到有关调查,中国13亿人口中有好几个姓的总人数都有几千万,其中同姓名的人已经相当多,造成种种不便。
由同姓名而产生的喜剧自然有,但更多的还是闹剧,甚至是悲剧。
我第一次注意到同姓名的麻烦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时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我才二十出头,“历史清白”,奉命参加“专案组”。
为了找到線索不清的调查对象,办法之一是去市公安局的“口卡科”查旧户口卡。有些人一查就清楚,因为同姓名的只有一张。即使有两三张也不难,再对一下籍贯或年龄就区别出来了。
但一些常用的姓名就麻烦了,像王小妹就有一千多,加上籍贯苏北某县和40岁左右两大特征,还有一二十位。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个一个找。
大家都知道,同姓名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取名时往往受政治、时事、观念、期望、道义、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一段时间、一个地区内使用同一名字的频率特别高,如胜利、解放、和平、建国、建华、中华、爱国、为民、抗美、卫国、跃进、红旗、卫星、红卫、卫东、文革、立新、振兴、招弟(娣)、小妹、根生等,还有些字如刚、强、勇、仁、义、智、信、文、才、勤、孝、明、锋、波、涛、军、兵、富、贵、财、发、根、荣、桂、兰、梅、珍、宝、花等也相当普遍。
原因之二,是一些人偏好用单名。我印象中20世纪50 年代用单名的人还是少数,但似乎高干、老干部中和文艺作品中单名特多,据说不少人在参加革命后都将原来两个字的名字改为单字,或者连名带姓改为单名。
不知是否受此影响,60 年代以后使用单名的人越来越多,一度成为多数。这更增加了同姓名的概率,特别是在一些大姓中,单名的同姓名者比比皆是。
不过即使大家都取双名,甚至像有人建议的那样,将姓名加到四个字,如将父母的姓连在一起合成复姓,再加上两个字的名字,恐怕也不能解决某些大姓的重名问题。
尽管常用的汉字有四五千个,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用于名字的,如一些贬义的、不雅的、被认为不吉利的字。还有些字过于冷僻,不仅一般人不认识,连电脑字库里都没有。
其实中国古代就遇到了同名的麻烦, 古人的避免办法不少。一是除名外还有字,同名再同字的概率就不高了,必要时在姓名后面注上字,或者干脆“以字行”,从此以字代替名了。
一是注明籍贯,或者郡望,同姓名者未必会是同地出生,或同一籍贯。
一些大宗族还采取将世代排定的办法,预先定下一首诗或几句话,规定每一代用一个字,有的规定一二十字循环使用,这样上下辈分不会混淆,宗族内部也不易产生同名。
有的在规定名字第一个字必须用表明辈分的字以外,还规定第二个字必须用相同的偏旁,如清朝同治、光绪皇帝都是“载”字辈,第二个字用水旁,所以就是载淳、载湉、载澧、载洵、载涛等。但这办法也有局限,如果这一辈人特别多,往往会将能用的同偏旁字用尽。
要完全避免重名,只能依靠在全国绝无重复的身份证号码,规定在重要场合姓名与身份证号码同时使用,或者只能用号码。
(摘自《天人之际》九州出版社 图/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