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如芳
(泸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泸水 673199)
一直以来,云南泸水市水稻种植通常以增加生产成本来获得高产量,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农用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的消耗较大,依赖性逐年增强,导致全市区域内村镇环境负担加重。同时水产养殖对资源、环境等要素也存在过度的依赖,一方面水产养殖所产生的废物、残渣随意丢弃流放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阻碍了水产产业的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当前国家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山水田园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严守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以推进绿色驱动发展理念引领特色乡村经济振兴的绿色发展。因此进一步提升生态农业生产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强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稻+鱼”生态农业种养,有效衔接了粮食生产与淡水水产品养殖之间的结合,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承载,提升生态环境自我修复,促进全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推进全市特色农业发展。为此,泸水市近年来积极开展“稻+鱼”生态种养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泸水市域内的种养操作技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扩大“稻+鱼”生态种养技术推广示范,建立以稻养鱼、以鱼育稻的生态种养模式。全市先后设立推广示范点5个,分别在上江镇、老窝镇、鲁掌镇、六库镇、洛本卓乡,推广示范“稻+鱼”种植面积约90公顷亩,农药用药量减少37.5%,化肥施用量减少31%,水稻平均增产5%,增收48%。“稻+鱼”生态种养技术推广主要包括7项关键技术要点。
品种培育选择适合叶片相对着生反光角度小,高光较好的株型,抗旱和病虫害力强,耐土壤肥瘠和抗旱压倒力强的优质水稻育苗品种。一般选择红优8号,滇屯502、丰优香占等品种。鱼种应选择优良、品质纯正、市场经济价值高的鲤鱼品种,一般以小型草鱼、鲫鱼搭配为主,同时也可直接搭配部分鲢鱼和其他罗非鱼。
水稻播种根据节令适时进行早插,栽插时一般采用宽行与窄行的相间隔方式栽种,保证水稻栽种数量。同时插秧必须要定期插正好并插实,促进其快速健康生长。充分利用稻田作物栽插边际占地优势,在稻田埂侧及沟边适当适地增加作物栽插地的密度,确保当地稻谷的高产量。粳稻插秧规格30cm×12cm,亩插1.8万丛,籼稻插秧规30cm×16cm,亩插1.4万丛,籼粳交错插秧规格30cm×14cm(16cm),亩插1.4-1.6万丛。鱼种鱼苗投放时间约在稻田栽培插秧后23天左右,稻田土壤中的有害农药以及化肥剂的毒性逐步得到消解时可以放养。种鱼在下田前5-7天,逐步加深稻田水位,蓄水后只需施放已经发酵过的少量农家有机粪肥即可作为基础施肥用以培养浮游生物,每亩平均施用农家有机肥量150kg。鱼种放养投放的规格及放养数量:一般放养当年的新鱼种,鲤鱼在50g左右即可放养,罗非鱼200g左右即可放养,草鱼一般在400g左右隔年鱼种。常规鲤鱼养殖亩均可投放100尾左右,投放每尾鱼种时主要要求体格健壮、鳞片完整,无病害和无人损伤,投放前先将鱼用2%-3%的食盐水进行浸泡投放鱼种3-5分钟,再将鱼放下田中,水田之间温差不宜要超过3℃。
即定时分段投饵、定量分段投饵、定质分段进行投饵。通常每天投一至二次,时间在早8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投饵饲喂时应注意仔细观察鱼类摄食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鱼类投饵饲喂喂食量和减少投饵饲喂投饵次数,在持续阴雨、闷热等恶劣高温天气下,减少或停止鱼类投饵饲喂。投饵:每天投饵时喂稻鱼嫩草、菜叶、米糠、麦麸、豆渣、酒糟、玉米面和其他配合好的饲料等,每天稻鱼投喂的饲料数量按照稻鱼总平均体重的2%-4%比例投入饲喂。
稻田一次施肥过程运筹合理,有利于促进水稻个体生长,适时为水稻鱼类个体生长发育提供大量养分,一次施肥一水两用,鱼稻共同受益。肥料综合施用以中性有机肥施用为主,施足底肥,减少追肥。基肥:耖耙农家肥的施用量每亩施腐熟的专用农家肥1500kg,有效成分25%的专用水稻三元复混肥40kg。追肥:分蘖肥一般是以氮肥为主,保水3-5cm,亩施尿素18kg左右。根外追肥:在播种水稻秧苗孕穗前期、后期、灌浆期用1%的尿素与0.1%的磷酸二氢钾作为混合液追肥进行水稻叶面喷施。喷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喷洒水的方向,喷洒时程中应尽量将有机药液喷洒在水稻叶面上,避免落入水中,防止其他鱼类身体受到毒害。
在整个种养过程中重点防控"两虫(螟虫、飞虱)、四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一鼠"。因多数大型鱼类对杀虫药物较为敏感,药物不仅会直接抑制其他鱼类鱼的生长,对此类鱼体的损伤大,甚至可能危及其鱼的生命,因此在实施防治病虫害时候还应以采取生态环境防治措施为主,如:防治稻田中杂草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人工除草剂,若须人工除草要以手工处理拔除杂草为主。有些害虫病害植物可直接采用天然草木或石灰等天然杀虫药物进行防治或通过人工捉虫和其他物理方法防治,确须用药时,应当尽量选用低毒、低残、高效率的药物,如75%三环唑、70%的氟氯吡虫啉、18%新的杀虫双、25%新的井冈霉素等药或精选植物茎叶杀虫喷雾,在天气晴朗放晴后,露水收干后或傍晚时立即喷药,下雨前和大阴雨天不能喷药,防止在雨水快速冲刷后将大量农药成分带入水中。喷药方法:一种方法是适当加深田水;另一种是先放掉部分田水,把鱼赶到沟池;第三种方法是把稻田的各个进出和排水口全部打开,让田水流动,先从出水口一头开始喷药。
合理管控,精细田间管理,坚持每天早晚两次到稻田田间巡查1次。详细记录观察情况,检查记录稻田鱼摄食过程是否正常、是否有浮头,稻田外围各种设施构件如鱼栅栏等是否出现堵塞、松动,检查水稻田埂周围是否发现有填土漏洞,水稻秧苗长势变化情况,并特别注意及时检查是否稻田有发生病虫草害、倒伏等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同时,因稻田在野外或是露天,稻鱼一般集中在开挖的鱼凼、鱼沟及其易捕捞的一些地方,所以必须采集一些竹木树枝或松叶竹枝等摆放在鱼沟中即可用来防止鱼类被偷捕,做好当地稻田间外围排水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确保稻鱼安全健康地生长,保证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整个水稻作物生长过程中,鱼类也在水稻生长中增重,因此在巡视稻田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查看和合理控制稻田中的鱼类载鱼量,特别是夏季高温期,很多鱼类已经进入快速繁殖增重黄金期,鱼类身体生长很快,通常会同时出现一些鱼类身体生长快的速度大大超过此时水体所承载量,此时往往会面临导致一些鱼类身体发生严重缺氧甚至死亡的巨大风险,因而必须及时"捕大保小、均衡上市"。
全市通过推广“稻+鱼”生态种养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调动了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为全市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有效降低了农业产品生产成本,逐步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升了农产品品质,确保广大百姓家庭餐桌安全。同时,为全市扶贫目标实现提供示范样板。泸水全市所辖9个乡镇多以西南山区为主,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新型工业生产项目扶贫落地困难,发展特色稻田种植综合产业种养扶贫是一项实际适应性强的项目,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带动全市建档登记立卡贫困户100户,户均产业增收1 092元,有力地推动全市精准扶贫,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