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伟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辽宁 大连 116021)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诊疗或者是手术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突发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伤残或者是死亡[1]。急诊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分泌异物等一系列情况,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再加上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操作缺陷与漏洞,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因此,就应该加强风险管理[2]。本次实验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后在急诊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56例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前在急诊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5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做如下分析。
1.1 基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后在急诊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56例作为风险管理后组,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前在急诊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56例作为风险管理前组。风险管理后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为(40.2±2.9)岁;风险管理前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为(39.8±3.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前组患者的给予常规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护理,风险管理后组患者给予急诊消化内镜诊疗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的内容如下:①首先,应该成立消化内镜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组成,并对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在开始消化内镜检查前应该准备好相关器械与物品,做好患者的告知与健康教育,避免患者产生抗拒。②其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消化内镜诊疗环境,根据具体的医护资源配置合理的进行弹性排班,尽可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工作强度过大所引起的各种不良事件。在此基础上也应该定期组织消化内镜诊疗相关医护人员参与培训、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感[3]。③最后,就是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应该将患者发病后1~2天作为最佳诊疗时间,如果患者存在呕血情况应该注意避免误吸情况的出现,并做好气管插管的急救准备。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如果操作的目的是取出异物则应该在手术之前将食管保护套以及异物钳准备好,保证取出的准确度。
1.3 观察指标:将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作为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判定标准:在患者接受消化内镜诊疗后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由患者在护理人员的讲解下进行问卷调查的填写,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维度,非常满意的保准为评分≥80分;基本满意的标准为评分≥60分,<80分;不满意的标准为评分<60分。
1.4 统计学分析:实验研究数据的处理分析工具为统计学软件SPSS19.0,其中采用(%)表示诊疗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如果P<0.05则表示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风险管理后组患者出现各种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前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n(%)]
2.2 风险管理后组与风险管理前组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的比较上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疗满意度分析比较
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水平的保证。而急诊消化内镜诊疗属于介入性操作,其可能因为术前处置不当、相关器械准备不充分以及检查项目出现错误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影响患者的更好诊疗,因此就应该做好急诊消化内镜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4]。
护理风险管理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其侧重于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事件的控制与管理,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提高护理以及诊疗质量提供了基础与保证[5]。在实施急诊内镜诊疗的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评估了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好了诊疗前患者以及相关器械、物品的准备,制定了针对性的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是一种效果理想且显著的护理管理方案[6]。通过实验统计与分析可知,风险管理后组患者出现各种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前组患者(P<0.05);风险管理后组与风险管理前组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的比较上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为急诊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减少了各种不良护理事件的出现,提供了患者对消化内镜诊疗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将其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