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样式雷图档看北京「三山五园」的水利工程

2019-02-28 02:48
紫禁城 2019年2期
关键词:昆明湖三山水系

杨 菁

高 原

杨 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高 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清代,北京西北郊逐渐形成了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园林集群,「玉泉山」和「万泉河」两组水系成为这些园林的主要水源,且从康乾时代至清末,这两组水系对北京城的供水从未间断。通过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反映北京西北郊一带水系的样式雷图纸可以直观、详细地揭开「三山五园」水系的神秘面纱,探寻「玉泉山」和「万泉河」两组水系鼎盛与完备时期的面貌。

「三山五园」水系的变迁

对于一座都城来讲,在城市建设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宫苑用水,其次是运粮河的开凿。北京作为都城,水利工程绝对是城市建设的基本。金中都时,玉泉山为高梁河乃至整个北京城供水,元大都时期对玉泉山水系进一步开发,补充昌平白浮泉入瓮山泊,使西北郊成为北京重要的给水源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一四二一年)后,由南方迁移来的农民在西北郊平原东部多泉眼沼泽的海淀一带开辟水田、鱼池、藕塘,官僚、贵戚也纷纷占地兴建私家园林。于是,这一带逐渐形成宛若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而白浮泉的断流使西北郊在都城供水方面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清康乾年间,对西北郊园林进行大规模建设,形成了后世称为「三山五园」的代表性皇家园林集群。

「三山五园」不仅是皇家御园别苑,也是北京城重要的水利枢纽。伴随着清代大规模的园林建设,北京水系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西郊海淀一带。乾隆年间大规模疏导西郊水源后,形成两条主要水系供应园林和京师用水:第一条是玉泉山水系,这条水系主要经过长河、高梁河引水入京师,成为北京城供水的主要源头;第二条是万泉河水系,这条水系发源于巴沟低地,沿途供给畅春园和圆明园,也串联了圣化寺和泉宗庙等皇家寺庙园林,最后汇入东北部的清河。

乾隆皇帝之后,继任的几位清代皇帝也都十分重视对西山泉水的利用。随着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的入侵,西郊园林俱罹浩劫。一八六二年,同治皇帝幼龄即位,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十二月丁酉即着手探查西山水源。同治六年正月癸未,奉旨勘察的官员禀奏查得昆明湖水源来自西山,并经过长河供给京城的事实,朝廷旋即派大臣前往估修。二月,估修的官员勘察后奏报水利工程所需钱粮太大,但清廷在是否修复西山供水设施这一关系到整个北京供水的问题上,态度十分坚决,并没有因为会耗费较大的财力而退缩,《清实录·同治朝实录》中记载:六年二月「戊戌,谕内阁:魁龄等奏、覆勘石渠各工,钱粮较钜,请暂缓办理一折。前据魁龄等奏,香山、樱桃沟两处之泉,拟力加疏瀹,节节导引,可达京城,请派大臣覆勘。兹复奏称,香山等处工程,估需钱粮过钜,恐虚耗国帑,泉水未见流通等语。西山一带泉源,关系京城水脉。该侍郎等奉命覆勘,自当妥筹办法,以期于事有济,岂容畏难中止。仍着魁龄等悉心筹商,设法疏浚。固不可稍涉虚糜,亦不得意存推诿」。同月又颁旨,水利工程仍然继续,配合封闭香山煤窑、稻田改种陆田等措施,并同时疏通北京城内积水潭、什刹海、西苑三海。清廷这一系列的行动表明,在「三山五园」建筑多半倾圮的状态下,水道工程仍是关乎城市生存的保障,是先于园林重建工程的重中之重。

光绪年间北京最重大的工程事件莫过于西北郊的颐和园工程。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八月十七日,醇亲王上折奏请恢复昆明湖水操。当日,慈禧太后就颁布懿旨,恢复昆明湖水操内外学堂。水操学堂的建设拉开了颐和园重修工程的大幕,恰好前一年六月,直隶遭遇了大暴雨,部分水利设施被洪水冲垮,同治六年之后西北郊第二次大型水利工程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展开的。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七月二十日《海军衙门为昆明湖闸板蓄水以资水操学堂演练事致奉宸院咨》中表明,昆明湖当时存在水浅不能浮船的现象,利用沿线水闸逐级蓄水是解决水量问题的关键。除了颐和园相关水利工程,其西邻的玉泉山静明园是昆明湖上游来水水源,配合颐和园工程,静明园部分建筑得到了重修,两园之间的玉河,玉泉山南部的高水湖也是这次水利工程的重点。(杨菁,王其亨《解读光绪重修静明园工程— 基于样式雷图档和历史照片的研究》,《中国园林》,二〇一二年第二〇三期,页一一七~一二〇)同治和光绪时期的这两次水利工程,负责设计和工程兴建的就是样式雷家族的雷思起和雷廷昌。

探寻玉泉山水系

北京西北郊水源主要有四处:香山静宜园内双井泉、碧云寺卓锡泉、樱桃沟水源头、玉泉山静明园内诸泉。其中以玉泉山诸泉水量最充沛,利用历史最悠久。自金代以来,玉泉山就成为北京城市供水的重要源头之一,尤其是明代白浮瓮山泉断流之后,更成为唯一的来源。

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〇年)疏浚香山、玉泉山一带水道。乾隆年间开辟了西部一带的泉水成为新的水源汇入瓮山泊,扩大后的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并在东、南、北侧各建水闸一处,平时关闭用以蓄水:南闸(绣漪桥闸)开放,则可经长河流入城内;东闸(二龙闸)为海淀诸园和御稻田提供水源;北闸(青龙桥闸)则为溢洪闸,将洪水排入清河,昆明湖实际上就成为北京郊区出现的第一个人工水库。为了补充湖水的来源,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年)还将香山、碧云寺和卧佛寺等处山泉用特制的石槽汇聚在山脚下四王府村广润庙特制的石砌水池中,然后用石槽继续引水东下,直到玉泉山,汇玉泉诸水东注昆明湖。广润庙到玉泉山大约两公里路程中,架引水石槽于逐渐加高的长墙上。

乾隆皇帝在《御制麦庄桥记》中提出了「水之有伏脉者其流必长,亦如人之有蕴籍者其德业必广」的观点。并认为玉泉山之水汇入西湖,「引而为通惠」,并不是只借玉泉山一脉之力,而是「会西山诸泉之伏流」,才使其「源不竭而流愈长」。但他同时也看到西山、碧云寺、香山诸寺的名泉「其源甚壮,以数十计」,却不能被良好地加以利用,「一出山则伏流而不见矣」。为了充分利用香山水源,静宜园从建园之始即着手对水体进

行治理和改造,修建引水石渠,至乾隆二十三年全面完成。乾隆二十四年十月,「静宜园外新建释迦佛庙(香露寺)、观音庙(普通寺)、龙王庙(广润庙)业经告竣……暨引水明暗沟渠启闭蓄泻之处交静宜园管理事务官员经管」。(《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静宜园》页二三九)

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随着静明园工程在玉泉山南部开挖了高水湖,与原有的养水湖共同起到了调蓄玉泉山多余水量的作用。西山一带的山洪以及其他闲散水源按高程次第节蓄起来。当高水湖水量有余时先导入养水湖,再导入金河(元代金水河旧道)。其右岸还有一泄水湖,可将金河多余的水排出,防止涌入长河引起决堤。为了进一步防止西郊水患威胁京城,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于香山东开两条泄水河,一条向东北流至安河桥归入清河,最终流入通州以济漕运;另一条向东南流归入钓鱼台,再东流入北京城,最终到达通惠河。乾隆皇帝在御制诗中自述了开凿这两条泄水河的始末:

香山、卧佛及西山一带山沟,夏秋雨水下注,俱归静明园之高水湖,转入昆明湖。遇山水过大之年,漫流积潦既淹没民田。而汇入昆明湖者,宣泄不及,水去堤面无几。壬辰夏,命英廉等于香山东、昆明湖西开泄水河二,其一东北流至安河桥,归入清河,达通州,以济运。其一东南流归八里庄南之钓鱼台河,以达阜成门之护城河下,至西便门外分为二。一由南转东过前三门,入通惠河,一折而西入转南而东绕外城七门,亦入通惠河。同达于通州以济运。自此河开成,河东民田全免水患,昆明湖水亦无涨溢之虞矣。(《清高宗御制诗集》四集卷二一,泛舟由玉河至玉泉山登陆往驻香山静宜园沿途即事得六首,四库全书内联版)

故宫博物院藏样式雷《樱桃沟至高亮桥河道全图》(以下简称《河道全图》)和《樱桃沟至高亮桥河道准样图》(以下简称《河道准样图》)就详细描绘了完工于乾隆中后期的西北郊园林和水利系统鼎盛时期的样貌,尤其清晰地表达了玉泉山水系对西北郊园林的影响。其中《河道全图》的范围比《河道准样图》稍大,图上文字皆贴黄签,自西向东(图上为自左至右)描绘了静宜园内双井泉、碧云寺卓锡泉和樱桃沟水源头三股泉水,通过引水石渠汇于四王府的广润龙王庙,再向东经过普通寺、香露寺和妙喜寺,从玉泉山西北侧的涵漪斋流入静明园。石渠引来的西山诸泉水和玉泉山自身丰沛的泉水汇聚,在玉泉山南部和东部形成三个湖泊,分别名为高水湖、养水湖和泄水湖。玉泉山和清漪园之间则通过玉河联系,玉河之水从清漪园西北汇入,从南部绣漪桥闸经长河流入高梁河再进入京师。围绕图右边的圆明园和畅春园,则是一条从南向北的万泉河,途经村庄、寺庙、畅春园和圆明园,最终在图上东北部汇入清河。《河道准样图》范围稍小,图纸左上角为樱桃沟,右下角截止到高梁桥(高亮桥)。

寻访万泉河水系

万泉河水系发源于巴沟低地,其位置正处于永定河故道的泉水溢出带上,地下水资源十分丰沛。(岳升阳《海淀的环境与聚落》,王珍明主编《海淀古镇风物志略》,学苑出版社,二〇〇〇年)泉水从平地淙淙涌出,形成诸多支流,一路奔流

向北,造就了北京西郊的水乡风光。因其自然条件优越,逐渐有人聚居,形成万泉庄、海淀镇等聚落村镇。

康熙中期在明代皇戚李伟(万历皇帝的生母仁圣皇太后李氏的父亲)的清华园遗址上修建皇家园林畅春园,康熙皇帝平均每年有一半时间在此居住,处理政务。随后在畅春园西侧建西花园,供皇子们读书居住,而后又在畅春园以北修建圣化寺,园中分寺庙区、虚静斋景区和九溪十八滩景区,也是一座水景园。雍正朝畅春园闲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败。乾隆朝将畅春园作为供养太后的场所,畅春园及万泉河流域又重新受到重视。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乾隆皇帝下旨疏浚万泉庄一带水道泉眼,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年)在万泉庄水源地修建泉宗庙,并于次年建成,庙宇为三进院落,东西两苑布置亭台楼阁,以供游憩赏玩,并在周围广辟稻田。乾隆皇帝时常在向太后请安之余来到西花园内讨源书屋用膳理政,政务之余沿长堤至泉宗庙小憩或至圣化寺追忆圣祖。至此,万泉河一带的园林建设达到了顶峰。

乾隆皇帝之后,再无皇帝驾临畅春园及位于其上游的其他园林,万泉河一带的园林景观逐步衰落。但因万泉河是圆明园的主要水源之一,乾隆到咸丰年间,皇帝对泉宗庙至畅春园一带的河道进行过多次的疏通治理,以保证水路畅通。一八六〇年英法联军的入侵对「三山五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万泉河流域的皇家园林虽然在之前就已经破败不堪,但在此之后更是彻底走向了消亡— 河流逐渐淤塞,湖泊被填平作为耕地,町塍相接的江南风光一去不返。畅春园原址现在北京大学西校门外家属区内(属北京大学校园区域),西花园原址辟为海淀公园,而泉宗庙和圣化寺的原址和万泉河旧河道已彻底消失在北京城市化进程中。

所幸该区域样式雷图纸尚存。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张题名为《西花园圣化寺地盘全图》,其表现范围北至圆明园大宫门,南至泉宗庙以南,东至万泉庄及畅春园,西至昆明湖东堤,无图签,有题名。绘出了畅春园、西花园、马厂、圣化寺、泉宗庙、巴沟村、六郎庄、挂甲屯等万泉河流域园林和聚落轮廓及万泉河河道形态,基本反映了万泉河流域功能完备时期的面貌。

万泉河源头为泉宗庙,南北具有水泡,水流一路向北,过黑鱼池,巴沟桥注入菱交泡子,后分为两支,分别注入畅春园和西花园。畅春园其下游,东支流经水磨村趋清河,西支流出马厂桥北入圆明园。西花园在畅春园西,园内水自南垣进水闸流入,辗转流入圆明园,园林和河泡之间的空地广辟水田,东堤上开设涵洞七处,引长河之水注入河泡,以补充万泉河水。圣化寺前的水泡便与涵洞直接相连。乾隆皇帝写道:「万泉岂真万,多窦则诚多。全是北流水(泉宗庙建于万泉庄,地高于畅春园及圆明园故水皆北流),半资南去河(万泉庄泉虽多,然以稻田广辟,又输为御园湖沼,故水常忧其不足,乃资长河之南,自西顶广仁桥流入京师者,于其东岸设涵洞分泻至泉宗庙,转而北流亦天地自然之利也)。」(《清高宗御制诗集》五集卷一六,挹源书屋,四库全书内联版)万泉河一带虽然水资源丰沛,但是用以供给园林和大片稻田仍有不足的可能,于是在东堤上开涵洞,引长河之水补给。

「三山五园」对今日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

如今,由于城市人口和园林功能的变化,北京城的供水来源已经改变,但颐和园调节水库的作用仍在。颐和园内的团城湖(治镜阁遗址所在区域)成为南水北调调蓄池,持续不断地向昆玉河供水,仍然担负着重要的水利作用。虽然,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的整体环境和园林功能发生了巨变,但在各个层面都已成为北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二〇一六~二〇三五年)》中,将「三山五园」地区与北京老城并列,成为「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结构规划」的最核心区域,保护「三山五园」地区山水格局与传统风貌成为规划重点强调的内容。

猜你喜欢
昆明湖三山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昆明湖: 京城的生命之水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镇三山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巧用比喻 选用动词
情爱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