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记者 赵青
当躺着吃利息的好事难以为继之时,支付行业又该如何抉择?
随着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央行的实现,第三方支付躺着赚利息的时代也随之终结。
根据央行2018年6月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到2019年1月14日支付机构必须将自己手中握有的规模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至人民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并且撤销在商业银行的其余备付金账户。
1月14日,蚂蚁金服发文表示,支付宝积极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和断直连等相关要求,到2019年1月14日,已经完成了断直连、备付金集中存管和备付金账户销户。
随后,腾讯金融也公开声明:“作为第一家接入网联的支付机构,财付通积极支持央行对备付金的统一管理和规范。财付通已按照央行要求的进度,完成账户备付金100%集中交存央行的工作。”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与财付通旗下微信支付分别以53.76%和38.95%的市场份额占据支付市场绝对份额。
两家最大的支付机构相继交上完成备付金集中存管的答卷,无疑成为支付行业进入存管时代的一个标志。
“断直连”、重回四方模式、备付金集中存管,央行这只“有形的手”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整肃调节之后,“无形的手”如何重塑行业生态和格局则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看点。
支付机构的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预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也就是沉淀在支付机构账户内的资金。举个例子,我们用支付宝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先把钱打到支付宝的平台,然后我们收到东西确认收货之后支付宝再把钱转到商家账户里。那在我们买了东西到收货期间,这笔钱就是备付金,它既不在我们手里也不在商家手里,是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手里。
类似这样的备付金池,微信、京东、百度钱包等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都会有。因为客户备付金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的,对银行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存款。
十字财经创始人李意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备付金并不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独有的存在,却是一个与第三方支付业态伴生的存在。早在2011年之前,备付金的利息归属就一度是行业热议的话题。
“当时的讨论是,如果利息给到用户,备付金就等于拥有了储蓄的功能,而如果利息给到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本质是用户所有的,钱就是支付机构白赚的。这是一个天然的矛盾。”李意安说。
2017年6月,央行开始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更新“非金融机构存款”数据,而这一数据主要体现的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交存到央行的备付金存款。
据此数据显示,非金融机构存款的资金从2018年1月初的1237.57 亿,增加至2018年10月的9956.91 亿。而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披露,目前这一数据已突破万亿。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估算,支付行业每年的备付金利息收入可达到70亿元左右。
这样庞大的备付金在2017年初之前一直由支付机构自行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分散存放。支付机构通过虚拟账户与多家银行卡绑定,实现在自有账户内完成模拟跨行汇款。这让规模巨大、分散的资金流动游离在央行的监管之外,衍生出了一系列金融风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备付金挪用是此前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除了挪用风险之外,支付机构不受监管的跨行资金清算,也存在为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通道的风险;同时支付机构通过备付金赚取利息收入,也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认为,集中交存为资金安全提供了权威的衡量尺度,有利于为第三方支付行业正本清源,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另外,支付基础设施如网联的建设,有利于明确商业银行、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等主体分工,推动各方共建更高效的服务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发表观点称,备付金的所有权归客户所有,但是一旦资金转移到支付机构后,消费者就失去了管理权。支付机构就可能会占用或挪用,消费者权益就会受侵犯。既然如此,在权威机构进行存管就显得非常必要,等于完全杜绝了备付金被占用和挪用的风险,而且还增强了支付用户资金的安全系数。
规模如此之大的备付金集中存管,会有哪些影响?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从支付机构手中“移交”至人民银行,又暂不计息,对行业及公司自身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在薛洪言看来,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集中存管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备付金利息收入。集中存管后,央行不对支付机构备付金支付利息,支付机构少了一块收入;二是与银行议价权的消失。携备付金存款优势,支付机构不仅可以获得利息收入,还可以就渠道费用与银行讨价还价,获取更优惠的费率,备付金集中存管后,银行失去了备付金存款,也就没有动力在手续费上让步。
同时,他还强调,真正的挑战并非是显性的利息收入,而是存款议价权消失后,支付机构与银行渠道就支付费用的重新定价压力。这个压力,支付机构难以独立承担,只能将压力向用户端传导。
宋清辉补充说,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支付机构失去与银行的议价权之后,可能会导致“羊毛出在羊身上”,支付用户的免费红利将逐渐消失。
对此,李意安亦向《法人》记者分析称,此前,备付金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可以作为与银行谈判的重要筹码。从快捷支付时代到二维码支付时代,所有关于系统、通道和收单费率的谈判,备付金都作为存款成为一个谈判的重要依据。包括电子银行的推广,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助力。从快捷支付时代的支付宝开始,到二维码支付时代的微信支付,银行们的自身战略一直被巨头们所左右。
“为了接入对方的场景和系统,银行们需要让渡一些权力,包括交易手续费。线下可能还有所谓的分润比例。而眼下,备付金集中存管导致的存款流失固然让银行觉得痛苦。但另一方面,对各大银行的网络金融部等部门而言,则可以从对两大巨头的深度依赖中解脱出来。”李意安如是说。
当躺着吃利息难以为继之时,支付行业又该如何抉择?
李意安指出,第三方付款平台最重要的举措是全面转向B端的战略升级,通过为B端提供更完备的生态,从而创造更多元的收入结构。
平安壹钱包CEO诸寅嘉也曾明确表示,随着央行指令的贯彻实行,行业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阵痛,不过这也会推动着支付行业向更为精深的科技服务方向转变。但短期内完成集中交存,也会使得一些小型的支付机构彻底失去生存能力,对此,央行也在进行着下一步的修改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纵观整个行业,对于一些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商户基础和风控能力的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利息的消失在某种意义上启动了一轮新的、小范围的洗牌,也促进了一轮行业生态的重构。”李意安表示。
英凡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米罗撰文认为,目前支付行业显然已经走到十字路口,支付的未来之争,不在于什么备付金利息、直连间连,而是生态之争,支付终将普通化为一种基础工具,嵌入到生态之中。而打造怎样的生态,选择哪个垂直细分,是深耕C端,还是挖掘B端,这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