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年的钟声在敲响!亲爱的,你是不是正手捧杂志,与我们一同奔向未来呢?在人生艰难的道路上,你或许尘满面鬓如霜,但看看身边的亲人,想想心中的梦想,定会再次燃起希望。更可喜的是,我们始终以饱满的文字和充满温情的故事在这里等你,与你同行。
从1999年创刊起,杂志一路走来,和读者20年风雨相依。它记录了一个个名人事迹,为读者打开一页窗,让人性的光辉倾洒进来;它叙述了一家家愁怨欢喜,为读者轻启一扇门,让人情的温暖投射进来;它整理了一沓沓持家护爱的方式,为读者掀开一张帷幕,让人心的灵动奔涌进来……20年的接力棒如今传到了我们手上,我们怀揣着兴奋焦虑,拥抱着希望紧张,我们一路攀爬一路摸索,只想呈给读者最美的模样。
亲爱的读者,你们不曾让我们失望。你们阅读的热情和留言中的深情,都是给我们最好的鼓励。还记得那个每年年初都催促我们快点印合订本的漂亮女士,还记得那个连续订阅20年、少一本都不行的80岁婆婆……你们的认真和坚持,永远是我们奋斗的动力。
还有亲爱的作者,如今自媒体比比皆是,但你们源源不断发来的佳作,让我们看到了对文字的坚守和对杂志的长情。你们的爱,我们都记在心上。
亲爱的,20年里有你们陪伴,我们感恩知足,并且充满幸福。只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路会越来越宽广,彼此的理想会越来越丰满!
蒋敦明 《家庭百事通》 首任主编
《家庭百事通》创刊20周年了,抚今追昔,可谓感慨万千……
20年前的今天,《家庭百事通》刊号刚获批准,出版社领导指派我着手创办杂志,明确指示16个字:从零起步,自谋发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时面临的办刊困难很多,不仅缺资金、缺人手,甚至连一间办公室都腾不出,而当时各省市家庭生活类期刊蜂拥而出,报刊亭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
尽管压力很大,但我有个执念:市场同类杂志竞争的确酷烈,可是,世上哪一项事业的成功,不是靠顽强拼搏得来的呢?只要杂志定好位、找准群(读者群)、做好内容、服务好读者,就不愁找不到生存发展空间。心中有目标,办刊的各种困难都能克服:没有办公室,我们就在社外租用一套简陋民房;初创期人员有限,杂志社无分上下事无巨细一起干。大家不仅同心协力策划办刊方案、精心编辑每个栏目每篇稿件,甚至连搬桌椅、抬橱柜、打包寄杂志之类的粗活都抢着干,有的年轻编辑手被打包绳勒出了血也不叫苦。
杂志创刊初期的许多“编辑部故事”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创刊号已经签发并打版看过彩样将要开印之际,封二彩页又收到更好的新稿,相关编辑于十里之外赶来加班撤换;美编觉得精心设计了半个月的创刊号封面彩样不够理想,遂通宵达旦重新设计封面换上;创刊号印数很难确定,经反复斟酌开印4万册,没想到杂志刚发完,多处零售批发商打来电话急催添货,于是一干人急赴印刷厂连夜陪师傅加班加印一批……雜志第二年交邮局发行,有天快下班时,我接到市报刊局的电话报杂志发行总数,第一批每期订数就有5万多!放下电话一宣布,编辑部顿时炸开了锅,大家笑着跳着,互相抱成一团,就像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一样。我们在世纪交替之际,交出了旗开得胜的答卷!
正如杂志创刊词所说的,《家庭百事通》的诞生“一如这个春天的片片绿叶,都在尽力向世界展示其生命的尊严和活力。我们这片初放新叶在绿丛中的这一声呐喊,似乎显得并不醒目也不重要,但是又非常醒目非常重要,因为整个春天葱茏的绿意,包含了每一片绿叶的生命本质。”《家庭百事通》20年创刊一小步,奠定了此后不断向前发展的一大步。如今,它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期刊。
作为曾经的“掌门人”,我为曾经在编辑部跟大家一起共事而感到快乐,为它20年不凡的业绩感到自豪,更对它今后取得更好成绩更大发展充满期待!情到深处甜近苦,味从回处有余甘,值此纪念之际,我想与所有《家庭百事通》的办刊人和广大读者朋友们分享一句话:
春蚕吐丝的时候,谁能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来呢?
苏静
我和《家庭百事通》杂志的一位美女编辑相识已久,久到都记不清到底是什么时候了,反正我见证了她结婚、生娃、再生娃的全过程,可谓是老朋友了。
其实,很多作者刚开始投稿时都会遭遇些“怠慢”,毕竟编辑手下作者那么多,不可能在一个“小白”身上耽误太多时间,但她是个例外。“你好,我是个作者。”我一句话刚刚落地,她又是发约稿函,又是发栏目样文,还忙中偷闲问我擅长写哪方面的文章,热情到我都开始怀疑她是不是个刚上岗的新手。
尽管疑心重重,我还是老老实实写稿交稿。可喜的是,不久后就被通知稿件录用,又过了一个月,《家庭百事通》样刊到手,我分外高兴。这本杂志样貌清新,内容丰富,很对我的胃口。“亲子苑”栏目让我无形中学会了很多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技能,“流行风尚”栏目让我了解了很多时尚穿搭技巧,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万家灯火”栏目,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传递温暖和爱的窗口,还因为这是我常发稿的阵地。
说到这儿,我必须小小得意下——在这里发的稿子,转载率特别高。有段时间我都有点“飘”了。但是,美女编辑总有办法把我从半空中拉下来,接接地气。上次写策划稿,总共不到一千字,她居然让我改了三遍!“亲爱的,写得特别好。后面稍稍动一下,把叙述改成故事就更好了。”“亲,我犹豫了好久,要不要跟你说……”看看这柔软的姿态,我一边咬牙切齿,一边还得心甘情愿地一改再改。后来,我都有了后遗症,自己觉得不好的稿子,都不好意思发给她了。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以为我和这位编辑关系特别好,她“独宠我一人”。其实并不是,她可是个雨露均沾的“花心大萝卜”。那天,她居然在群里开大会,教大家怎么写人物稿,我真想提醒她:“亲,你是在开写作培训班吗,收费行情要不要了解一下?”
现在,她催稿的水平已经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常常能“杀”我于无形。每近截稿日,只要我后脊背一凉,准能看到她的QQ头像在闪:“别指望我会忘了你哈!”目前,很多作者都转到新媒体写作,我也每每都想在截稿时做“隐形人”,可最后还是乖乖给她交了稿。
说了这么多,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她是谁了吗?有共同语言的,咱们私聊?
陆东侠
第一次与《家庭百事通》相遇算是偶然,不过是在某份报纸上多看了一眼征订广告,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邮局订阅了这本杂志,之后一直结缘到今天。
儿子读初三那年十分叛逆,一心想在初中毕业后读五年制大专。妻子坚决反对,她觉得上高中读大学才是正途。看着母子俩一个泪水涟涟,一个怒目而视,我连忙拉开他们,让彼此冷静冷静。
妻子疑惑地看着我:“你能接受儿子不读大学?”我点了点头,但那一刻,我都很惊讶自己能这么“大度”。直到我眼角扫到了床头柜的《家庭百事通》,才忽然意识到我与儿子的顺畅沟通,不就是因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才改变的吗?
于是,我把以前订阅的所有杂志都搬出来,翻了近一个小时,才从2011年12期中找到了让我感触颇深的那篇文章《蹲下来交流,助孩子“零压力”成长》,那里面就有这样一段话:“爱孩子,就让孩子自由地做自己。他身上可以有你的优点传承,却没有替你背负实现人生理想的义务。”
我提高声调把这段话念了出来,然后把杂志递给了坐在床沿上的妻子。这时,儿子小心翼翼地来到我们房间给妈妈道歉。妻子低着头看杂志没回应,但我知道她心里正在为文中所说的“平等对待孩子”而翻江倒海。
果然,第二天妻子对我说:“那本杂志挺不错,解开了我心里的疙瘩,以后我也得多看看。”我连忙乐呵呵地答应,一本杂志化解一场危机,这效果实在出乎意料啊!
如今,我订阅《家庭百事通》杂志已经八九个年头,阅读方式也早由一个人的欣赏,变成了全家人的共享。多年的订阅,让我们有机会细细品读其中的每个栏目每篇文章。杂志每年都在改版微调,封面越来越时尚有质感,内容也越来越丰厚有趣,这都让我们倍感惊喜。
因为喜爱和敬重,我和妻子把杂志一本不落地都整理好,准备将来把它们全都捐赠出去,给那些更加需要的人。儿子举双手赞成:“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像你们一样,尊重孩子,爱孩子!”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也是我和妻子共同的心愿,毕竟家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有爱,才有家。
20年的精耕细作,全因有读者和作者的相伴,我们才在太阳底下开出鲜艳的花儿。相亲相爱,是我们岁月长河里的最美纪念。
创刊之初,我们靠麻袋收信
创刊初期,我们便感受到读者极大的热情,收发室旁的六个信箱总是满满的,负责整理的编辑每周都会拿着麻袋去装,然后加班加点拆封阅读。一次,一位八旬老人寄来一封厚厚的手写信,竟然洋洋洒洒一万余字。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稿件,还有真情。
那些年,我们的杂志不仅畅销国内外,还连续多年荣登龙源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海外阅读排行TOP100榜单。品牌建立后,还获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这让我们明白,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
第一个十年,我们凭电话连线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为了能实时解答读者的情感问题,我们开通了情感热线。负责这个板块的编辑艾佳老师常常一接电话就是几个小时,细心倾听着读者的迷茫与困惑,并轻声给予安慰和帮助。对读者用心,是我们的坚守。
因为辛苦,所以获得了读者的芳心,并最终换回“江西百万期刊建设工程”“江西省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等荣誉的甜。我们又和高校联合举办诗歌大赛,举办“十大和谐家庭”活动,让《家庭百事通》的芬芳扩散到更宽阔的天地。
第二个十年,我们用微信交流
这几年,编读交流方式更多地采用微信。《家庭百事通》微信公众号(jtbstok)后台读者留言五花八门,有的咨询情感问题,有的询问购买问题,有的评论对某篇文章的看法……最近,喜逢纪念日,读者、作者的“情书”纷至沓来,我们更是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这些年,我们荣誉依然不断,除了集体奖,还培育出了“华东地区优秀编辑”“江西优秀期刊先进个人”。编辑们走进了小学校园,杂志摆上敬老院中老人的书桌,出现在更多人的枕边,大家微笑着阅读,默默拿出手机“扫码”, 這就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