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平/福建省武夷山市司法局
福建省武夷山市司法局高度重视司法所建设工作,把建好建强司法所作为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强基固本、协调有序、全面提升等方式积极推进司法所各项工作质效双增,彰显了司法所“小单位”维护社会稳定“大格局”的重要作用。
为优化基层基础,市司法局从软硬件、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高标准推进司法所建设,着力打造好群众身边的司法所。
提升软硬件建设。近年来,市司法局坚持“建管”结合,进一步巩固提升司法所建设。2015年,全市10 个司法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标准。在软件建设上,打造司法所“内容”工程,通过对司法所开展“内务内业、文化美化、素质优质”、“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规范内业“六化”等专项活动,全面夯实基层司法所业务工作。在硬件建设上,对各司法所硬件建设进行回头看,2017年以来,共投入180 余万元对司法所功能布局、外观形象、标牌标识、办公设施进行改善,提升司法所形象。
加强科技化建设。积极推动数字化、信息化司法所创建工作,统一配备了执法记录仪、数码相机、电脑、电视机,投资80 余万元建成社区矫正指挥平台、远程教育系统。积极运用“互联网+”、移动执法终端、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助力司法所业务开展。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QQ 调解、微信调解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整合“人脸+指纹”识别签到、“手机+电子手环”综合定位、“监控+教育”视频三大系统,推动智慧社矫。
完善制度建设。在经费保障上,落实司法所日常办公、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经费动态增长的保障制度。在司法所管理上,建立了司法所岗位责任制、工作责任状年度考评、政治业务学习、会议(例会)、机关效能、廉洁自律、登记统计信息、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档案管理等制度,基本形成权责明确、严密高效、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
扩大品牌建设。推进精品司法所工程,开展“一所一品”品牌创建活动。各司法所紧扣当地乡情、民情开展各具特色的业务工作。如武夷司法所推动多元化解工作,兴田司法所助力乡村振兴有效治理,星村司法所开展法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岚谷司法所开展与群众“结对认亲”活动,五夫司法所推出“我和百姓聊聊法”活动,吴屯司法所创立驻城司法工作室等。打造“司法所1+N”工作格局,围绕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推动村调委会、公共法律服务室、法律诊所建设,以及品牌调解室、聊法联系点、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扩大司法所影响力。
重视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素质提升工作,从准入录用、教育培训、锻炼实践着手强化队伍素质提升,锻造群众信得过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
聚焦人员配备,提升队伍正规化。严格政法编制专项使用,落实司法所工作人员职位准入要求,充实司法所人员和配强司法所长,着重发挥司法所长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拓展路径壮大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司法协理员、专职人民调解员31 名,每个司法所工作人员均达5 人以上。
聚焦教育培训,提升队伍专业化。坚持把提高司法所队伍的综合素质贯穿于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以“两学一做”“一学三比”“业务大学习、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等活动为推手,提出了“抓思想,树信念,做到政治过硬;抓学习,树典型,做到业务过硬;抓制度,树规矩,做到纪律过硬;抓担当,树形象,做到责任过硬;抓惩处,树正气,做到作风过硬”的“五抓五树五过硬”学习目标,引导全体司法所人员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围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治宣传等司法所九大职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能力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聚焦实战引领,提升队伍职业化。推行轮岗锻炼,按照内外业务互补、年龄结构搭配、地方关系协调、工作开展有力的原则,有效整合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积极发扬“传帮带”传统,建立老中青结合的人才结构,推动司法所干部队伍的整体优化。坚持干部上下交流,司法所横向“一帮一”共建,积极践行“干部四下基层”“一线工作法”等机制,广泛开展司法行政干部驻村、驻所、驻项目等活动。
深度融合社会治理机制,建设让党委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司法所。
高位推动,优质化保障。市委、市政府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动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来抓,将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司法民生工程,持续予以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2015年起,市财政每年支出50 余万元资金用于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实现了市、乡、村三级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
融合建设,体系化管理。坚持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将司法所与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村调委会与村公共法律服务室进行融合建设,集约化解决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场所、人员的核心问题。全市10 个乡镇全部完成了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实体平台建设,其中5 个达到省级A 类标准。充分发挥司法所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保障职能,将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村调委会、法律诊所、司法工作室、法律顾问、法律助理、法律明白人、法律服务志愿者进行体系化管理,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务实创新,高效化运作。在深度融合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打造红色驿站公共法律服务室、法律助理之家、法律诊所、品牌调解室等贴近群众的法律服务平台。整合政法、行政和社会三支力量,通过提供法律顾问、开设法治讲堂、进行法律体检、建设法宣阵地、举办法治集市等五种形式,实行“日坐诊、周巡诊、月会诊”制度,打造具有武夷山特色的“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居一法律诊所”的法律服务品牌。注重对公共法律服务站(室)的管理,通过规范工作台账、强化教育培训、完善考评体系,培育先进、精品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
武夷司法所与景区法庭联合调解一起茶山纠纷
洋庄司法所向村民宣讲法律法规
坚持普治并举,促进基层依法治理。一是把握“三度”开展法治宣传。紧扣法治宣传广度、深度、精度,以五年普法规划实施为总目标,“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农村实体与线上法治宣传阵地建设为依托,实现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由“抓活动”向“促常态”的转变。广泛开展“我和百姓聊聊法”活动,针对重点对象、重点村居(区域),重点工作,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普法。2018年以来,全市司法所共开展法治宣传683场次,受众面达19 万人次。二是围绕“三治”服务基层法治建设。指导基层组织制定合理、合法、有效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167 份,推动村民自治、德治更加高效有序。指导辖基层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35 个村(居)获评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三是着力于“三助”参与中心工作。司法所立足职能,主动靠前,从助益发展稳定大局、助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助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等方面积极参与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司法所工作人员广泛参与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