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慧
全国各个城市的党报,每家党报基本都开设有各个部委办局的专刊。这些专刊形成了黨报的一大特色。专刊基本都是各家报社直接和部委办局联合创办的。由于部委办局是联办单位,那么专刊发布的信息是最快、最权威的,对政策的解读也是最深度可靠的,这是专刊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为联办,版面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枯燥乏味的文章,并且报社在发稿时受制于联办单位,很难协调版面的稿件取舍,这就造成了一些专刊变成了部委办局的“黑板报”。如何让专刊既好看,又能拉动报社的经营创收,我们做了以下几点的探索与思考。
南京日报《城乡建设》专刊是南京日报社与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创办的政务专刊。该刊创立于2003年,至今已有16年。每周三在固定版位发布,每期主要稿件大约为3篇,边栏消息稿大约为4-6条,全部稿件为报社记者采写。16年来,共为南京城乡建设发布了7000多条稿件,很多稿件都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肯定,对南京市的城乡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刊成立之初,编辑部就组建了全市城建行业的通讯员QQ群,强大的通讯员队伍每期为周刊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市建委每月初召开一次重点工作选题会,报社专刊编辑直接参与,并联系政府的会议,提取每月4期版面的选题。策划好的选题提交报社和市建委领导,选题通过后,在市建委的配合下,深入工地一线采访,遇到技术难题,市建委直接安排记者找行业专家解读。
通过这种紧密协作的方式,《城乡建设》专刊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上传民意,下达政策。专刊紧跟市建委的中心工作,对重大项目进展跟踪报道;对市委市政府的最新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对为城乡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弘扬。版面稿件接露珠,沾地气,鲜活生动,多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彻底改变了传统专刊“黑板报”的形象。
2016年,南京市政府提出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2018年市政府公布了《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方案》。十大行动包括:主次干道整治、背街小巷整治、建筑立面整治、管线下地改造、绿化景观提升、老旧小区整治、公厕改造提升、城市亮化提升、交通秩序整治、强化建设管理。这些整治项目中,有很多涉及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些工程施工因为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进展受到了阻扰,专刊及时跟进各项工程予以报道,在版面上刊登整治后的效果图,甚至有的工地把专刊贴在项目显著位置,和周边的百姓进行宣传和解释。全市精细化整治推行以来,专刊围绕精细化治理共推出近百篇稿件,如《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充满期待》《40天,看北京东路华丽变身》《绿化景观精细化:让城市处处是风景》《打造优美人居环境,建邺区精细化建设出实招》,对全市的主要干道、重点小区都进行了报道,成为了市建委精细化治理工作的推进器。
2017年6月,江苏省政府下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行动计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建设培育100个美丽乡村试点。专刊深入周边区县,《一村一景,看乡村之美》《江宁特色乡村旅游振兴之路》《把根留住》一篇篇稿件紧随政策之后;溧水草莓村、高淳特色民俗、江宁乡村旅游,记者走村串巷,一个个美丽乡村跃然纸上。
评定党报政府专版的优劣主要有几点:一是是否准确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和精神;二是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是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读者是否有兴趣读;四是是否能让政府部门满意。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专刊的采编工作应该是过关了。
在做好专刊版面的同时,大部分专刊还承担着一定的经营任务。由于是和政府部门联办,政府部门每年都会付给报社一定的费用,但由于经费有限,很多是不足以让报社盈利的。全国大部分党报都是自负盈亏,报社在传递好党和政府声音的同时,也要面向市场。
由于专刊大都是和部委办局联办,那么条口行业内的企业,是专刊编辑记者最熟悉的客户。2004年,南京日报社与南京市建委、南京市总工会合作开展了“感动南京城建人”的评比活动,利用城建专刊作为载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全市上百家建筑企业参与了评比。很多企业利用专刊宣传自己的劳动模范。《10年,他带着企业“脱胎换骨”——同力路桥的张昌华》《把“家”安在了南站工地——中建公司项兴元》……一位位默默无闻的优秀建设者,被推选了出来。城建系统乃至全市上下形成了学劳模,敬劳模,争当劳模的新风尚。
活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2007年,又继续开展了第二届“感动南京城建人”的评比活动。每一届评选出的金奖获得者,南京市总工会都授予了当年的市劳模称号。
专刊的记者,由于长期跑固定的条口,在写好专刊稿件的同时,由于信息源比较多,对拉升报社广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6年,《城乡建设》专刊记者在采访本市一个重点项目时,得知该项目用的混凝土是省双龙集团的产品,而该企业近期有个大型建筑地下层楼板要进行整体浇筑,这是一项行业内高难度的技术活。于是,信息传回报社,报社广告部立即派人和企业联系,主动策划了专题活动,对浇筑现场进行了网络、手机客户端现场直播,《南京日报》第二天也出了整版报道。企业对宣传效果非常满意,报社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记者在采访美丽乡村时,得知江宁区要串联几个美丽乡村建100公里自行车慢道,在推行了70公里后,在有些地区受到了阻力。报社得知消息后,主动联系该项目负责人,积极策划大型宣传活动。组织了“网络大V看乡村”活动,邀请全市网络大V在慢道骑行。“大V”们边看边拍,并及时上传微博微信,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江宁居然有这么美的自行车道。南京日报微信、客户端、南报网、报纸版面都给予了重点报道。该活动有效推进了100公里自行车慢道工程建设,也为报社创造了20多万元的效益。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日常各种信息的获取,以及和别人进行的沟通交流,已经越来越依赖新媒体渠道。同时,大批传统媒体也正在渐渐向新媒体队伍转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是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渠道获取日常信息。
近年来,随着传统纸媒的业绩下滑,党报在传媒市场的竞争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社会关注度不够,社会影响力不足,市场份额减少,市场竞争力减弱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勇立潮头,迎难而上,发挥党报在社会舆论引导中的优势,进一步打造党报的舆论高地,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新形势下的党报专刊,也要顺应时代的变革,通过媒体融合及拓宽渠道,对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让自身活力得到更大提升。
《城乡建设》在做好自身纸媒版面的同时还主动与市建委的微博、微信进行互动。纸媒的稿件转换成新媒体稿件,不是一个简单搬运工作,而是一个再加工、再创作的过程。同样的消息源,由于受众群的不同,稿件编排的风格、语言的意境、图片的处理都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纸媒稿件《一村一景,看乡村之美》,微信公众号在发布时副标题改为《没得斯,小编来带你看》。“没得斯”是南京方言,用在党报上会显得不严谨,但用在微信公众号上就一下拉近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让一篇宣传美丽乡村的稿件变得生动活泼,再配以大量的图片,让读者赏心悦目。
微博、微信、客户端与报纸版面保持互动是媒体融合的趋势,是宣传形式的互补,可以让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阶层的受众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听到党的声音,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这也是党报专刊融媒体转型发展中探索出的经验。
党报专刊是个大舞台,我们要把党的政策方针呈现给读者,就要让读者看得懂,看得开心,看得舒心。政府专刊同时也是个巨大的数据库,我们要发现数据,利用好數据,让党报创造更高的效益。
做好党报专刊的采编,宣传好政府中心工作是党报专刊的责任;运作好专刊,为报社增加营收效益,是让报社良性发展的义务;转型发展,主动融合新媒体,是时代的需求;专刊的功能外延拓展,反哺专刊,党报专刊才能办得更好。
(作者:南京报业集团南京日报社品牌形象部副主任)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