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浊祛湿汤治疗老年湿疹临床观察

2019-02-26 03:53席丽红姜云平
光明中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湿疹皮损皮肤

席丽红 姜云平 王 坤

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瘙痒、多形性皮肤损伤、呈对称分布、缠绵不愈及慢性化等特征[1]。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皮肤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湿疹类皮肤病占老年皮肤疾病发病率的第二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我科采用自拟方清浊祛湿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湿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湿疹患者76例,其中男37例,女39例;年龄分布在62~84岁,平均为(37.64±8.26)岁;病程最短为4个月,最长12年,平均为(3.64±3.8年);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患者51例,占患者总数的76.11%,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4例,高血压患者11例,高血脂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11例,慢性胃炎患者6例;除慢性胃炎患者,代谢性紊乱疾病占59.21%(45/76)。湿疹有明显诱因患者28例,占入选患者的36.84%(28/76),其中吸入花粉、尘螨患者13例,接触致敏物患者10例,由于搔抓、熨洗导致的患者3例,接触污染物品、油漆等刺激导致的2例。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3]中关于湿疹的相关诊断标准。皮疹表现为淡红色丘疹、结痂、鳞屑等,皮损周围边界不清,瘙痒严重,可伴随有轻度浸润。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中关于湿疮的相关诊断标准制定。辨证分型:1)血热湿蕴证:皮肤损害颜色鲜红、成斑片状,丘疹较密集,瘙痒严重,有灼热感;伴随五心烦热、口干咽干、失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2)脾虚湿盛证:发病较缓慢,病程长,皮肤损害颜色为淡红色,伴随有丘疹、鳞屑,瘙痒,搔抓后出现糜烂渗出;伴有纳差,腹胀、大便溏,倦怠乏力。舌体胖大,舌苔白,脉滑。3)血燥证:皮肤损害部分颜色较暗,或者皮肤有色素沉着,日久皮肤出现肥厚浸润,伴随严重瘙痒,遇热后加重;伴随有口干咽干,腹胀满、纳差。舌质暗红,舌苔白,脉细滑。

1.3纳入与排除标准1)年龄分布在60~85岁;2)符合湿疹西医诊断标准;3)符合湿疹中医诊断标准,并且属于湿疹的证候诊断标准;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60岁或者>85岁患者;2)患有心、脑、肾、血液、肿瘤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3)肝肾不全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4)近1个月未采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1.4方法入选患者给予自拟方清浊祛湿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包括:陈皮10 g,清半夏10 g,地肤子10 g,竹茹15 g,枳实10 g,当归10 g,防风15 g,苦参10 g,牡丹皮10 g,炙甘草10 g。根据患者的湿疹的证型进行药物加减:血热湿蕴证患者,加生地黄10 g,黄芩15 g,知母10 g;脾虚湿盛证患者加炒白术15 g,苍术10 g,薏苡仁20 g;血燥证患者,加麦冬15 g,川芎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与此同时,外用院内制剂复方苦参乳膏,连续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

1.5观察指标入选患者建立统一的湿疹病历,1周复诊一次,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评分,包括皮损面积、形态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总评分变化。

1.6疗效评价1)皮损形态:评价内容包括丘疹、红斑、抓痕、浸润、苔藓样变等,共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2)皮损面积:根据中国新九分法对皮损面积进行估算,1%~9%,计“2分”,10%~19%,计“4分”,20%~29计“6分”,30%以上计“8分”;3)瘙痒程度:根据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对患者瘙痒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无瘙痒计“0分”,偶尔出现瘙痒计“1~4分”;阵发性瘙痒,需要采用药物控制计“4~7分”,剧烈瘙痒,难以忍受计“8~10分”。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100%。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积分数值减少≥90%;显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90%>症状积分数值减少≥75%;有效:患者皮损部分消退或缓解,临床症状得到改善,75%>症状积分数值减少≥55%;无效:皮损无消退或者加重增大,症状积分数值减少<5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76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例(3.95%),显效患者30例(39.47%),有效患者27例(35.53%),无效患者16例(21.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95%(60/76)。

2.276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的比较治疗后,形态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皮损面积评分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76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的比较

3 讨论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在其著作《格致余论》中记载“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起郁成痰”,中医学理论指出痰浊与湿浊为同源产物,加之老年患者体虚,相互影响。西医学研究显示,伴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逐年减退,胃肠功能逐渐减弱,肾功能下降,代谢功能异常,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减退,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导致各类代谢紊乱性疾病[4]。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泛发性湿疹患者容易并发代谢综合征,而老年患者容易出现代谢紊乱性疾病。本试验研究纳入患者76例,其中并发代谢紊乱性疾病患者45例,占59.21%,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代谢紊乱性疾病,导致老年患者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清除,又与老年患者体虚痰湿阻滞体质相关,进一步加重了痰湿的状态,阻滞经络,瘀于体内,相互影响,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发于肌肤,引起各种皮肤疾病。

老年湿疹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与老年患者特殊的皮肤状态相关,其皮肤功能和结构与其他年龄阶段有显著的差别,老年患者皮肤较薄,细胞再生能力较差,角质层水分、脂肪酸均降低[5]。真皮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肥大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导致老年患者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各类皮肤疾病,出现瘙痒。本试验研究中发病具有明显诱因患者28例,占入选患者的36.84%,其中吸入花粉、尘螨患者13例,接触致敏物患者10例,由于搔抓、熨洗导致的患者3例,接触污染物品、油漆等刺激导致的患者2例。日常接触和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机体不能耐受,加上代谢功能失常,湿浊内生,蕴结体内,日久化热,湿热蕴结,阻滞经络,发于肌肤。因此,湿疹发病的关键致病因素为湿浊,湿浊蕴结贯穿疾病的全程,所以治疗的原则为除湿化浊。

老年湿疹患者由于其内在的特殊生理状态和皮肤状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时刻注意纠正这种偏颇状态,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清浊祛湿汤基础方以陈皮、清半夏为君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辅以地肤子、苦参、防风,利湿祛风止痒为臣药,佐以竹茹清热凉血、涤痰开郁,配伍枳实,相须使用,消积化痰,调理中焦脾胃,佐以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牡丹皮活血散瘀,炙甘草和中缓急,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共同起到清热除湿、化浊散瘀的作用,配伍时既照顾到老年患者的脾胃虚弱、痰浊瘀阻病机,又考虑到除湿化浊的治疗原则[6]。根据患者湿疹的证型进行药物加减,血热湿蕴证患者,加生地黄、黄芩、知母清热凉血祛湿;脾虚湿盛证患者加炒白术、苍术、薏苡仁,健脾和胃,祛风止痒;血燥证患者,加麦冬、川芎,滋阴活血,辨证论治治疗老年湿疹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清浊祛湿汤治疗老年湿疹,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预防复发,提高老年湿疹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湿疹皮损皮肤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第二层皮肤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