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怀康,刘智勇,王 斌(通讯作者)
(1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乳腺纤维腺瘤属于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疾病,属于一种良性常见乳腺肿瘤,而乳腺癌属于一种多发于联系中的恶性肿瘤。无论是在治疗方法,还是在预后方面,两种疾病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别,而为了更加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则需有效鉴别诊断上述两种疾病。近几年来,临床中对乳腺疾病实施诊断时,多采用MRI,在正常解剖和病变应用该诊措施的效果显著优于超声和MG。在本文中就从我院挑选通过病理证实的不典型乳腺癌及纤维腺瘤患者临床资料5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MRI诊断所具有的价值。
2017年1 月—2018年12月期间,从我院挑选通过病理证实的不典型乳腺癌及纤维腺瘤患者临床资料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灶共有90个,包含了乳腺癌病灶和纤维腺瘤,分别有25个与65个。患者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为(47.8±4.9)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进行诊断检查,其中所采用的仪器为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患者取仰卧位,彻底放松患者的身心,促使患者两侧的乳腺处于乳腺线圈中,且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其中横断扫描序列为T1WI-fl3d,相关参数如下,层厚1mm,间隔0.2mm;T2-tirm层厚4mm,间隔0.8mm;平扫横断位薄层T1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属于蒙片,相关参数如下,层厚1.7mm,层间距0.34mm,矩阵为448×336。其次,注射对比剂,完成对比剂注射20s后连续实施5次烧面,并采用高压注射器通过手背静脉注射GD-DTPA对比剂,应用剂量为每千克0.2mmol,注入速率为每秒20ml,此后以同样速率将15ml生理盐水注入患者体内,完成后将官腔中残留的GD-DTPA对比剂冲洗干净。最后,对图像进行处理,从中选择5次扫描图像和蒙片实施剪影,在运用剪影图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
TIC主要可分为4个类型。Ⅳ型:没有明显上升且低平曲线;Ⅲ型:廓清型,在2分钟内达到峰值水平,此后逐渐降低超过10%;Ⅱ型:平台型,在2分钟内达到峰值水平,此后波动幅度小于10%;Ⅰ型:缓慢渐进型上升,不存在显著的峰值[1]。
通过分析后发现,病灶共有90个,包含了乳腺癌病灶和纤维腺瘤,分别有25个与65个。其中纤维腺瘤病灶的多个边界较为清晰光整,增强后强化均匀或不强化,78%TIC表达为Ⅰ型;在乳腺癌中,其病灶形态显示为毛刺状或不规则形态,增强后不均匀,60.00%TIC表达为Ⅲ型,在TIC表达Ⅱ型方面来了各种疾病存在交叉。对比不同类型病灶的TIC,乳腺癌组病:例25例,Ⅰ型0例,Ⅱ型10例,Ⅲ型15例,Ⅳ型0例;纤维腺瘤组:病例65例,Ⅰ型51例,Ⅱ型9例,Ⅲ型0例,Ⅳ型5例。
纤维腺瘤属于一种乳腺良性肿瘤病变,而乳腺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病变,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在乳腺恶性肿瘤中占据着较高比例,此外,恶性肿瘤病变还可分为髓样癌、腺癌、管内癌等。临床中,病灶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方式为乳腺癌及纤维腺瘤的主要鉴别方法。
乳腺癌及纤维腺瘤的病灶形态在动态增强后,其病灶边缘、形态以及内部结构的清晰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采用MRI诊断后,纤维腺瘤病灶的边界虽然具有清晰的情况,当同时也存在边界不清晰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类病灶的薄膜尚未完全形成。采用MRI诊断后,乳腺癌病灶存在不规则形结果或肿块,呈辐射状或呈为星芒状,在病灶周围较长的毛刺,由此可知,乳腺癌病灶周围存在浸润性生长。由此可知,MRI可有效诊断鉴别乳腺癌及纤维腺瘤的病灶[2]。
TIC表达可显示病灶血流流入和流出,可通过曲线形式显现,同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存在紧密联系。具体而言,乳腺癌病灶中有较为密集的微血管,而基底膜则完整性较差,且内皮细胞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因此在病灶局部存在较大灌注量。在纤维腺瘤的病灶中,则存在较为完整的内皮细胞,且微血管密度较小[3]。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亦可看出,纤维腺瘤病灶78%TIC表达为Ⅰ型,乳腺癌病灶60.00%TIC表达为Ⅲ型。
综上所述,于不典型乳腺癌及纤维腺瘤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可更加准确的检测出疾病,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