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
作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一步,工业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由简单的数字驱动转向知识封装定义的平台制造模式,对浙江未来工业发展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和革命性影响
工业互联网是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的制造业新生态。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利于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提质增效和升级。
2018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7000亿元,按每年18%的复合增长率计算,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万亿元。作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先行区,浙江省目前共有20万家企业上云,预计2020年累计上云企业数量将达到40万家。同时,还拥有40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和工厂,为构建全国工业互联网引领区打下坚实基础。
浙江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可以从平台建设、政策推动、服务支撑等方面着手,为国家打造先进制造模式提供“浙江样板”和“浙江智慧”。
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经有200多家生态参与方,提供从数据采集、算法开发、软件开发到解决方案等系列Paas服务。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要充分利用好supET平台的作用,协同省内制造资源集聚,共筑平台制造新生态。一是强化龙头企业优势资源的更新迭代。要发挥好阿里巴巴、浙江中控和之江实验室等浙江省优势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创新技术升级引领、资源要素共享辐射。二是鼓励企业上云服务。在企业享受平台红利的同时,将各自的技术和服务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共享,打造一个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建平台”与“用平台”双向迭代,打造资源富集、良性互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三是完善细分平台建设。加快细分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建设和推广,大力促进细分行业工业APP创新研发,加快平台成果转化应用。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平台建设与应用、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等示范试点,培育一批标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8年6月对全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卷调查显示,1766家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不清楚,占被调查企业的32.3%;50.6%的企业没有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考虑;40.3%的企业认为实力不够,还未达到数字化转型的要求;78.2%的企业没有增加信息化方面投资的计划。而在德国工业体系中,约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4%的增加值,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要营造良好的转型升级理念氛围,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主要包括:一是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好省智能制造协调小组的作用,结合省智能制造行业协会和省制造业各产业协会的协助,利用好已建成的40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和工厂的应用示范,形成合力。二是项目引导作用。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层次的行业特点,参考国家工业互联网提升项目范围,制定不同措施的政策激励机制,利用项目申报鼓励企业实现机器换人、智能应用。三是标准把关作用。针对生产实际,对标外省行业、企业和国家标准,创建标准条例严格能耗管理,迫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全要素利用率,实现高质量把关。
制造业基础薄弱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阻碍,工业互联网需要以先进的制造业基础为核心,辅之工业互联网发展条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一是推进传统工业强基工程。持续推进基础工艺、基础技术研发、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的更新迭代,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环节的数据流通能力提升、边缘计算技术的持续完善、新型光敏材料的产业化推广、智能设备和智能元器件的开发、平台管理和模型分析技术优化等。二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推进5G和IPV6规模试验和应用。推进工业企业以IPV6、PON、工业无线等技术设备改造生产现场网络及系统,实现内网IP化、扁平化、柔性化。三是工业标识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成若干个二级节点,建立标识解析服务体系和协议转换体系等,配合数据采集体系实现工业数据的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配套安全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工业物联网提供生态保障。一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平台,构建设备指纹库、系统漏洞库和态势感知、模拟仿真、漏洞挖掘等平台体系。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由于企业核心资料的上传共享,容易带来台黑客和行业竞争者窃取、破坏等不良行为,需要健全现行的法规条例,尤其是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保护准则。三是推进行业监管。除了增进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完善,还需增加行业监管,持续建设新型的区域性、行业性的监管机构和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行业联盟的作用,协助网络监管机关建立平台制造新生态。
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弱、资源要素和人才要素相对缺乏,阻碍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一是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大力支持产学研用联动,开展国际交流,深化在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建构、平台发展、安全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跨国合作,加强在工业互联网国际治理方面的探索与合作。二是人才培育和产业化服务。健全企业与普通高校、科研机构、当地技术类院所和技术培训机构的人才交流机制,在人才双向流通的同时,协助打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渠道。三是探索创新投入新模式。2018年1-9月,浙江省财政科技经费支出271.1亿元,同比增长34.7%,而规模以上工业技术(研发)开发费为817.8亿元,同比增长23.6%。针对制造类前沿企业,应创新投入服务模式,搭建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投资机构的桥梁,探索合作共赢的行业发展新业态新支撑。
工业互联网技术为创新驱动战略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浙江制造高地建设提供了重要切入点。它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生态的智能化改造。作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一步,工业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由简单的数字驱动转向知识封装定义的平台制造模式。它遵循工业的演进规律、科技创新规律以及企业发展规律,对浙江未来工业发展将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和革命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