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保障性住区适老化设计研究
——以盱眙县宣化人家经济适用房小区为例

2019-02-26 02:57ZHUYueLIUFeng赵和生ZHAOHesheng
住宅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保障性老化住房

■ 朱 悦 ZHU Yue 刘 峰 LIU Feng 赵和生 ZHAO Hesheng

随着老年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现象对我国在老年人社会保障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障性住房是我国政府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所提供的住房保障,而中低收入家庭中老年人的比重较大,且“居家养老”的观念对老年人的影响颇深,保障性住房针对老年人的适老化设计也因此受到政府、居民和设计师的重视。

1 保障性住房适老化设计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逐年增长,至2016年,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0.8%。老年居民由于年龄的增长,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对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不论是老年人自身,还是其子女对他们的养老生活都予以较高的关注。国内的养老模式一般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我国中小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别是入住保障房的中低收入家庭,通常选择成本较低的“居家养老”模式[1]。因此,中小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在社区环境、配套设施、公共空间等方面,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

2010年起,我国保障性住房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发展至今,已初步解决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但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最初的重点落在建设“量”的追求,而忽略了建设“质”的保障。如今,相对成熟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需要逐步考虑和完善中小城市保障性住房“质”的要求,其中,住区适老化设计是为了满足老年居民日常使用需求的技术提升。

2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特征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在逐步退化,会出现各种常见的慢行疾病,且易受到病毒感染从而引发疾病。老年人整体的身体素质降低,主要表现在视力、听力等外感官方面功能下降,以及身体内神经系统衰退导致记忆能力、行动能力和反应能力降低。各种生理机能的衰退使得老年人在生活、活动方面有着特殊的生理需求[2]。

(1)老年人的外感官系统是他们直接接触、感知外界环境和事物的渠道,感官系统的退化导致他们的感知能力也随之下降。一方面,视力普遍较弱,一般存在远视、弱视的情况,也存在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情况,这使他们视物出现模糊、重影、眩光等现象。他们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和对光线亮度的适应能力都逐步退化,当物体的色差、体积较小或光线的明暗变化较大时,需要较长时间来辨别和适应(图1)。另一方面,听力下降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声音是人们感受外界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老年人存在着听不清或者听不见的情况,这使他们无法正常地与他人交流,也不能很好地接收外来的警告,从而产生沟通障碍和安全威胁。

(2)老年人神经传导能力衰退,导致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的现象。记忆方面,老年人常常忘记短时间内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导致他们会重复做某一件事或错过某一些信息;反应方面,对于长久没接触的老事物和从没了解的新事物,老年人需要较长时间来熟悉和学习;行动方面,因为接收和反应较慢,导致老年人的行动会跟不上正常的节奏,而且身体机能衰退、运动神经衰老也影响了行动的灵活度,使他们的动作变的缓慢。老年人知道自己的行动力和灵活性不如年轻人,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他们自己行动时也会小心谨慎,再三考虑自己的行为与动作,这是老年人行动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1 淮安市康居花园入口晚间光线

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比较敏感,一些微小的事物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会因为一家人团圆而开心,会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挂念,也会因为身有病痛而沮丧。但一旦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出现,通常就会持续较长时间,他们会因为一件烦心事想起其他的事情,从而产生“连带效应”,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久而久之,由心理阴影影响生理健康,再因身体病态触发负面情绪,导致“恶性循环”。

(1)孤独感和失落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情绪。不论是老夫妻单独居住还是与儿女、孙辈一起同住的家庭,白天时间,儿女上班、孙辈上学,老人基本是独留家中,此时的他们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家庭,他们从劳动收入者变成了需要被照顾、被赡养的对象。这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落差感,感觉自己不再能够为家庭、单位贡献了,感觉自己不再被需要了,这种情绪在原本工作岗位职务较高、社会地位较高的老年人身上更容易生成。

(2)忧虑和恐惧的情绪最常伴随着身在病中的老年人。人到老年,经过子女、父母、祖父母的角色变换,也经历不同工作岗位,交过不同的朋友,这些让他们有着不同的记忆,也有着不同的挂念。当他们步入老年后,他们会更经常地想起让自己记挂的人和事,他们会怕自己如果发生“意外”后,再也看不到挂念的这些事物。

所以,同年人之间的日常交往变得特别重要,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形成新的生活节奏,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3 盱眙县宣化人家经济适用房小区调研

盱眙县宣化人家经济适用房小区位于山水大道西南侧,兴府路西侧,欧洲城北侧,周边交通便利,地块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图2)。2014年11月竣工,一共24栋住宅和1栋商业门面。小区可容纳696户,现已入住约520户,其中有8栋楼约250户为拆迁安置户,小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小区总人口的34%。

经问卷调研与走访,随机调查了小区内住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受访者的年龄、家庭构成、家庭人口,以及对小区环境配套及户型室内的满意度情况和需求。其中,60岁以上的受访者占总受访者人数的36%。从受访者的家庭构成来看,老夫妻单独生活的占19%,三代同堂的占36%,年轻夫妻或带孩子的占36%,老人带孙辈,儿女外出打工的占9%,即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占64%(图3)。其中,老夫妻单独生活和老人带孙辈的家庭居住人口多在2~3人,三代同堂的家庭居住人口在4~5人及以上。

经实地调查,小区地理位置相对较好,附近医疗设施配套完善,社区内有配套小型卫生室,便于社区居民及时就医和老年人日常常规体检。小区内健身活动场地虽有布置和预留,但因地势原因,东北部较平坦的地块用于住宅建设,小区内的活动场地则布置在地势较高的西南部,导致基本无人活动,更不利于老年人前往。内部除了楼间场地,并没有配置健身器材和活动室,也没有设置路边座椅,老年居民的日常活动受到了限制,平时,只能自带板凳或者就地而坐在楼间道路上聊天、打牌。

调研数据显示,在小区居民最满意的公共空间中,63%的居民满意小区公共绿地(图4),27%的居民满意的是小区内停车位,10%的居民满意的是其他空间;而在小区居民最不满意的公共空间中,有55%的居民不满意小区内没有健身器材,45%的居民不满意小区内没有室内外活动场所。这不仅限制了老年人在小区内的活动范围,还会令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和健康没有受到理解和重视。另外,33%的老年受访者提到小区内没有公共卫生间,他们在小区内部活动需要如厕时还要返回自己家中,这对于本就行动缓慢甚至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而言,无疑是相当麻烦的。

4 保障性住房小区适老化设计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居住小区的生活环境和社区服务配置的依赖性很高,有些因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更是将自己的活动范围缩小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而老年人日常生理及心理上的特征对其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都有着特殊的需求。所以,保障房住区建设应该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小区的整体环境和公共空间做出综合性和人性化的适老化设计[3]。

(1)小区整体规划的适老化。保障性住房小区的规划选址是最基本的问题,中小城市保障性住区一般不会选址在城市中心、地价高的地段,但是为了尽量避免“社会分层”的情况,保障性住区应该选址在周边公共配套设施相对成熟的城市“中间”地段[4]。另外,小区的整体功能配置需要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在医疗设施方面,小区距离大型医院不能太远;小区内应该配套小型医疗卫生室,以供小区居民日常医疗所需,也可以方便有“三高”症状的老年居民们的日常体检。

图2 宣化人家小区区位示意图

图3 调研对象家庭结构占比示意图

图4 小区内不同的植物配置

(2)公共活动空间的适老化。与年轻人相比较,老年人更倾向于与自己同龄段的人们聊天、玩乐,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和活动,也不会存在耽误对方的时间而感到自卑的情绪。对此,小区内应设置供他们聊天、活动的室内外场所,如室内活动室、棋牌室、室外健身场地、休息座椅等。考虑小区内有些单元楼之间的距离较远,为便于不同单元楼居民的日常健身活动,健身器材的配置与落地点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图5)。活动室的面积并不需要很大,大约在30~35m2,足够放置两张桌子供老人落座下棋、聊天即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分别设置小区活动室和棋牌室,让老人日常在小区中有地方相伴聊天、娱乐,避免阴雨天无处可去。在小区内部道路铺设方面,当出现高差时,应采用坡道的形式,并以亮色醒目的涂料或色差较大的砖块铺设在高差处,便于老年人识别。

(3)公共绿化环境的适老化。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的重心由单位工作转向了家庭生活,其社交范围和活动范围会固定甚至逐渐缩小,这使他们感到孤单、自卑甚至抑郁。小区内的公共环境对老人的心理调节有一定的影响,美观整洁的绿化景观可以使人身心得到放松。小区内可多选择常绿的乔木和矮灌木,配置花期不一的花草种植,确保四季有完整的景观,且方便修剪打理。另外,可以组织小区内老年居民共同参与照顾花草,给他们以“新的工作”,从而赋予他们新的“责任和信心”。

图5 淮安市福星花园小区分散布置的健身器材

5 结语

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在“质”上提高。在中小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普遍采用“居家养老”,所以,中小城市保障房住区应加强规划及住区公共环境的适老化研究和设计,充分考虑居住占比较大的老年居民的日常需求。规划师、设计师通过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对生活环境和活动空间的需求,以综合性的原则优化保障性住区在区位和设施配置方面的规划;以人性化原则改善小区环境和公共空间方面的设计,通过对老年居民生活的考虑和安排,设计出让老年居民放心养老的“家”。

猜你喜欢
保障性老化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杜绝初春老化肌
HTPB热固PBX老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
抑制热老化的三效催化剂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