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2019-02-25 09:07蔡李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2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蔡李平

[摘 要] 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作为学生最基本的一项数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的。在数学考试中,很多小学生都因为计算能力差,计算速度慢,计算错误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教师应当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不能单靠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得依据小学生的特性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时间长,学生的年龄在逐年增长,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在增长。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接受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依据学生的增长水平来安排教学顺序。如苏教版一年级教学中,一年级上册主要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准备一盒火柴棒,在计算10及20以内的简单运算时,利用火柴棒进行加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计算,初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到了一年级下册,要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这时候再利用火柴棒等实物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这时候教师就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减少依靠实物计算,培养学生抽象加减法计算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师应该严格遵循教学要求,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一般都会下发教学大纲,提出教学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进行时严格遵循教学要求,这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苏教版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加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不同的要求。对一位数、两位数及表内乘法和除法这些比较简单的计算,就要求学生能够口算,并且熟练而准确,如在提问学生19-12时,学生能快速反应,答案为7,而在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时,让学生背熟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如提问学生5×9,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快速反应答案为45,同时反问那45÷9呢,这就是考验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对三位数及以上的加减法、乘除法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笔算。如250-125,学生利用纸和笔进行笔算,得出答案为125,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速度会较慢,也会出错,这时候教师要有耐心。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打好基础,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

三、教师应重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有着这样一句话:“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句话激励北大学生时刻保持优秀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向上的拼搏习惯等。而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學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也要养成计算习惯。但同时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学习接受能力不足,所以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重视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样一来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而计算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调动思维去思考,并且课后独立自主地完成练习,在练习时进行思考,发现计算规律,以便熟能生巧。还要培养学生的检查步骤、检验运算、纠改错题等习惯,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并且在引导学生做题的过程中,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看清数字和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然后再思考应该利用哪种方法才能使运算步骤准确又简便,再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出来之后,将结果带进去进行验算,从而检验这个答案正确与否。整个过程下来,学生的计算习惯得以培养,运算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并纠正。如学生在进行计算250×4的过程中,先看题是三位数乘上一位数,学生可以利用25×4来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在结果后面加上一个0,这道题就被解出来了,最后再进行验算,这个过程就完成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的思考,计算能力得以培养。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而且在一段时间里看不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是在学生之后的学习中却有重大意义,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做良好的奠基。

参考文献:

[1]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3):131.

[2]彭光淑.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2).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