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萍
2018年6月,71岁的湖南怀化籍老人向老太,由于摔跤导致右腿骨折,被家属送到富阳江南医院进行治疗,院长杨力是她的接诊医生。
向老太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心脏、肺部都有问题,除了右腿,身上还有多处骨折旧伤。根据杨力的诊断,向老太需要先把基础疾病治好,等到身体条件允许时,再进行手术治疗,要住院1个多月。可是,在医院住了不到10天,向老太的家属突然要求放弃治疗,出院。出于尊重家属的意见,当天,杨力护送向老太回到了她的住所。当把向老太送到住处时,杨力却震惊又心酸。
老人住的地方就是一个以前人家用来堆柴火的棚屋,昏暗又闷热,设施非常简陋,只有一张硬板床。杨力被眼前的情景刺激到了,他甚至能够想象到老人以后的日子,一边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是糟糕的护理,加上酷暑高温,这种居住环境对老人身体的恢复非常不利,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各种并发症出来。老人放在这里是不行的。他当场便和向老太的儿女们商量,还是把老人接回医院,并承诺如果是经济问题,医院可以提供帮助,但家属婉言谢绝了。
儿女不同意,杨力也不好强求,可是回去的路上他非常难过,就又打了一个电话给向老太的儿子,让他们再考虑一下。那天晚上,杨力一夜未眠,那间破败的小屋始终浮现在眼前。老人家虽然神志不太好,可也清楚地知道在哪里舒服。那天把她抬回家时,老人牢牢地抓住担架的护栏不放手,家属花了好几分钟才把她的手掰开。就是这个细节让杨力无法对向老太不管不顾,杨力说要是不把向老太接回医院治疗,他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迟迟没等到向老太儿女的回音,当天晚上,杨力再一次拨通了对方的电话。经过前后3次的劝说,向老太的儿女终于同意将老人送回医院。
晚上,杨力给医院董事长聊了这事,董事长很支持他的想法和决定,董事长说,我们办医院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吗?就这样,第二天早上8点,杨力又把向老太接回了医院。杨力说:“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就这么任性了。有人说悬壶只能济世,不能救世。救不了全部,那就救一个是一个;救不了一世,那就救一时算一时。不求有功,但求无愧于心吧。”
向老太的儿女为什么坚持让病情未愈的母亲出院呢?向老太的女儿说,自己没工作,两个哥哥都是造纸厂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两三千元,经济状况不好。他们是湖南人,在这边没有医保,妈妈如果住院,手术治疗得自费10多万元,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不得已才选择提前出院。这是她和两个哥哥纠结了好几天的决定,因为在医院也只能先养着身体,一天至少要花两三百元,当时已经花了5千多元了。
当杨力提出接老人回医院免费治疗时,向老太的儿女很意外,又觉得不好意思,就拒绝了。他们说不仅仅是费用的问题,妈妈有点老年痴呆症,神志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会习惯性地喊叫,吵得周围人都睡不好,甚至有时会打医生和护士,儿女们觉得过意不去。让向老太的儿女没有想到的是,素不相识的杨医生对向老太这么关心,而且执著。如今,经过七八次褥疮手术和骨折手术之后,向老太已能下地走路了,老人终于能回家和家人团聚。而整个治疗期间的所有费用,在杨力院长的坚持和统筹下,全部由院方承担。并且,因为向老太事件的启发,医院还成立了一笔救助金,将为更多没有医保的困难病人提供帮助。
那个始于昏暗柴房的揪心故事,因为一份恻隐、一份坚持,有了圆满温暖的结局。这个故事的开始并不罕见,贫寒的子女、重病的老人,在现实和道德的角力中,天平一点点倾斜,直至,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发生。我们也惊讶地看到,一个医者为了改变老人的处境,拼尽全力,延续了老人生命的长度,也点亮了世道人心。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