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卵巢早衰

2019-02-25 19:37:25王翠霞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水谷早衰运化

齐 玉,王翠霞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660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1],提早进入衰竭状态,出现月经紊乱或者闭经(≥4~6个月),患者以卵泡期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升高、雌激素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性欲减退、潮热汗出、烦躁、失眠等围绝经期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卵巢早衰发病率明显升高,并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2]。卵巢早衰以育龄期女性发病率较高,其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1%~3%[3],西医大多采用激素治疗,但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疾病发生的风险[4]。中医辨证论治卵巢早衰独具特色,本研究探讨从脾论治卵巢早衰,为临床治疗卵巢早衰提供治疗思路。

1 古代医家对卵巢早衰的认识

中医古籍并没有“卵巢”这一名词,但将附着于子宫的脉络称为胞脉,卵巢形态中空,排出卵子,属于“腑”的范畴,卵巢也可以储藏优势卵泡,和“脏”功能相近,储存卵泡为“藏”,排出卵子为“泄”,因此卵巢具有藏泄功能,属于“奇恒之腑”。中医古籍也并无“卵巢早衰”这一病名的记载,但在古籍中有不少相关记载,如“血枯”“血隔”“经闭”“经断前后诸证”等,尤以《傅青主女科》中所记载的“年未老而经水断”与卵巢早衰最为相近[5]。本病病机复杂,多数医家认为卵巢早衰的主要病机为肾虚,如《医学正传》有云:“月水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不过,亦有认为卵巢早衰是肝郁所致者,如《万氏妇人科·调经章》云:“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也有人认为脾虚是导致卵巢早衰的关键病因,如《万氏女科》云:“妇人女子,经闭不行,乃脾胃损,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不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认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即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由此启发,结合临床,本研究从脾虚论治卵巢早衰,浅析如下。

2 从脾虚论治卵巢早衰的生理基础

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主升清,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胞脉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经血的化生与统摄方面,脾气健运,化源充足,统摄有权,胞脉气血充足,则功能正常。

(1)脾主运化:指脾主运化水谷与水液,能够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吸收,向全身转输。水谷精微是气血生成的主要物质基础,“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化生之气血滋养五脏六腑、经络、四肢百骸,女性的胞宫、胞脉亦不例外。故脾气健运,水谷精微源源不断化生,方气血充足,可滋养冲任、胞脉,血海按时满溢,月事以时下。

(2)脾主生血统血:指脾具有生血、统摄血液、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的作用,这些都与脾主运化的功能相关。《景岳全书》曰:“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类经》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及“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寿世保元·妇科总论》也提到“况心生血,脾统之……此调经之要法也”,由此可见,脾统血功能正常是女性经期正常的条件之一。

3 从脾论治卵巢早衰的病理基础

(1)脾胃虚弱、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是导致卵巢早衰的关键[6]。张景岳有言:“女为阴体,不足于阳,故其衰也,自阳明始”,指出女性衰老从阳明脉衰,即脾胃功能下降开始[7]。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指出“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兰室秘藏》有“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经绝,为热所烁,肌肉消瘦,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的论述,表明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司,不但气血生化乏源,血海蓄溢失常,亦可影响水液运行,致痰湿内生,闭阻经络,气血不得下注胞脉,胞脉失养,功能衰竭[8]。

(2)脾脏累及心肝肾,最终导致卵巢早衰。脾主中央,以灌溉四旁,《灵枢·本神》认为“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由此可见脾脏病变可累及他脏,“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人以为血枯经闭也,谁知是心、肝、脾之气郁乎”,表明脾脏累及心、肝、肾等脏腑,最终也可导致卵巢早衰。

脾肾两虚: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脾所转运的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与肾中精气相互滋生,“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赖后天为之资”,《傅青主女科》有“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的说法,说明二者共同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若脾之气血虚弱,后天无以滋养先天,导致肾精、肾阴、肾阳不足,冲任二脉虚损,天癸枯竭,血海不充,则“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异常,胞宫失养。脾肾二者也可通过气化作用,共同调节水液的代谢;若脾虚肾气肾阳不足,温煦气化失常,水液代谢失司,水湿内停,阻滞血脉,气血难下,则胞脉失养。

心脾两虚:脾通过运化,将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由心化赤而为血,脾亦需要心血供养以维持正常的运化功能,二者相互滋养、相互促进,参与血的生成与血在脉道中的正常运行,如此方可保证各脏腑器官气血供应充足,发挥正常生理功能;亦可保证胞宫胞脉正常产生月经,孕育胎儿。正如李东垣所云:“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心脾平和,则经侯如常。”《景岳全书·妇人归》有云:“凡欲念不随,深思积郁,心脾气结,致伤冲任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重则渐成枯闭。”若忧思过度,损伤脾气,耗伤心血、心气,血行无力,冲任气血乏源,渐至血枯经闭,则胞宫功能失常。

脾虚肝郁:脾生血统血,肝藏血,调节血量,脾气健运,生血有源,统血有权,则肝有血可藏,肝血充足,血量正常受到调节,肝脾相互协调,维持血液正常运行。再者“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二者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相互配合,使脾胃升降有度,肝得水谷滋养,共同维持气血津液的运化输布。若脾虚失健,肝木乘脾土,致脾虚肝郁,则肝脾“藏统失司”,生化乏源以致血虚,统摄无权以致血不循常道,疏泄失职以致水液内停,阻碍血液运行,均可导致经血失于充盛,胞脉失养。正如《景岳全书》所言:“产育由于气血,气血由于情怀,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

脾虚血瘀:脾统血,统摄、控制血液循行,气为血之帅,脾气健旺,则气顺血行,并能保证津液正常运行。《医林改错》有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若脾气不足,无力行血,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则血液瘀阻脉络;脾虚失于运化,津液运行受阻,引起血液运行失常,则阻滞血脉。《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云:“妇人月水不通,属瘀血凝滞者,十之八九。”表明血瘀致血液不能及时下行,胞脉失养,发为闭经。

4 健脾益气养血的重要性

卵巢早衰既从脾论治,治疗关键在于补脾健脾,益气养血[9]。李东垣有云:“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认为脾胃乃一身之本,脾气健旺,五脏气血阴阳可平衡协调。李东垣的这段话指出了补脾健脾的重要性。

4.1 补肾健脾

用于脾肾两虚者,证见:经期延长,量少,闭经伴有不孕,小腹空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纳少,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景岳全书》有言:“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滋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此治法的意义也在于补脾肾以丰富胞宫胞脉血液供应,提高卵巢功能。现代医家陈丽霞[10]给予患者菟丝子、枸杞、女贞子、丹参、炙甘草、觉参、仙灵膊等口服,以补肾健脾法治疗卵巢早衰。刘宇新[11]自拟抗衰复巢汤(人参、枸杞、生地黄、黄芪、龟板、牛膝、桂枝、白芍、肉苁蓉、丹皮、甘草)补气生精,治疗卵巢早衰效果显著。

4.2 补益心脾

用于心脾两虚者,证见: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乏力,健忘,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赵素蕊[12]以加味甘麦大枣汤(合欢皮、浮小麦、炙黄芪、酸枣仁、百合、甘草、大枣、熟地黄、山茱萸、当归、川芎)调和心脾,使气顺血和,冲任得以滋养,以调节生殖功能。

4.3 疏肝健脾

用于肝郁脾虚者,证见:月经错后渐至闭经,不孕,胸胁胀满,食少腹胀,口干,体倦乏力,情绪烦躁,善太息,嗳气频频,阴道干涩,大便溏结不调,舌暗红,苔白,脉弦细。《程杏轩医案辑录》言:“一培其土,则根本坚固,津液上升,布达周流,木欣欣向荣矣。”孙平[13]选用抑脾疏肝通经丸(党参、丹参、白术、茯苓、柴胡、香附、枳壳、鸡血藤、巴戟天、黄芪、淫羊藿、红花、覆盆子、当归、泽泻、苍术、菟丝子、甘草),治疗卵巢早衰,以补气健脾,行气疏肝。黎志远[14]以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当归、白术、法半夏、白芍、红参、柴胡、何首乌、茯苓、薄荷、怀山药、木香、川芎、谷芽、橘皮),疏肝解郁,健运脾气,治疗卵巢早衰。

4.4 健脾益气,化瘀通经

用于脾虚血瘀者,证见:月经错后,闭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晦滞,局部青紫,刺痛,舌淡,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陈学奇[15]方用黄芪、炒白术、炒杜仲、大腹皮、龟版、炒川断、地骨皮、猪苓、炒当归、郁金、黄柏、麦冬、炙桂枝、炒白芍、炒丹参、茯苓皮、玉米须、甘草,以益气养血活血,综合调理卵巢早衰。

5 病案举隅

黄某,女,38岁,已婚,2018年11月19日初诊,主诉:停经近6个月。此患者既往月经欠规律,1~2个月一潮,经行3~4天,量少,色淡,无血块,腰酸,痛经,腹部凉,得热缓解,末次月经:2018年5月,量色同以往,近6个月月经未来潮,刻下:体倦乏力,纳少,睡眠、二便正常。查: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尿妊娠试验:阴性;彩超示:子宫大小3.9 cm×2.4 cm×4.0 cm,内膜厚约0.55 cm,余未见明显异常;外院激素六项示:FSH:60.9 mIU/mL,LH:16.1 mIU/mL,PRL:12.0 ng /mL,E2:15.3 pg/mL,PRGE:0.72 ng /mL,T:0.48 ng /dL。西医诊断:卵巢早衰;中医诊断:闭经(脾肾两虚);处方:党参15 g,川芎10 g,牛膝15 g,当归15 g,续断15 g,熟地黄20 g,白芍20 g,炙甘草10 g,山药15 g,香附15 g,枸杞20 g,菟丝子25 g,杜仲20 g,茯苓20 g,淫羊藿20 g,巴戟天10 g。服法:14剂,1剂/d,分二次服,服用时间为早晚饭后0.5 h。二诊:2018年12月3日,服药后乏力腰酸明显缓解,月经未潮,舌质淡,苔白,脉细。上方加丹参20 g、蒲黄15 g。14剂,续服。三诊:2018年12月20日,月经于12月15日来潮,量少,色淡,持续6天,痛经缓解,舌质淡,苔白,脉细。上方减丹参20 g、蒲黄15 g,加白术15 g。续服1个月,嘱月经来潮复查FSH、LH、E2。后随访月经正常。

按:根据患者停经6个月等症状及激素水平等检查结果,西医诊断:卵巢早衰;中医诊断:闭经(脾肾两虚型)。此患者脾虚失健,先天失于后天滋养,肾精亦虚,冲任气血不足,血海不充,月经后期,且量少,色淡;气血亏虚,阳气不足,失于温煦,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并腹部发凉,得热则缓;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能濡养腰府,故腰酸;脾虚运化失常,脾胃难以腐熟水谷,见纳少;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均为脾肾两虚、气血不充之表现。方中党参健脾益气补血;川芎活血止痛,可“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当归、白芍入脾经,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牛膝补肾活血通经;山药脾肾双补,益气养阴;香附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称,可理气调经止痛;熟地黄益肾养血;枸杞子补肾,治疗早衰证;茯苓健脾宁心;菟丝子入脾肾经,平补阴阳;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续断入肾经,温阳补肾健骨,善治肾阳虚诸证,可缓解腰酸腹痛;炙甘草可调和诸药,并有补益气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补肾之功,使先后天相互滋养,缓解患者早衰症状。二诊加丹参、蒲黄,可活血化瘀,促进月经来潮。三诊加白术(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增加健脾益气之功。

6 结语

卵巢早衰可以引起月经紊乱、闭经、不孕、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王翠霞医师在临床上严谨辨证,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卵巢保持正常功能,女子月经能够按时来潮,胞宫孕育胎儿,均需要脾所化生的气血滋养,脾虚则气血不充,胞脉失养,脾虚不养先天则脾肾两虚,血不养心则心脾两虚,脾虚肝郁,脾虚血瘀等,从而导致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早衰,故可从脾虚论治卵巢早衰,补脾健脾,兼顾他脏,以达治疗卵巢早衰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水谷早衰运化
不再窝囊的姜水谷
北京文学(2023年10期)2023-11-10 04:50:05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家庭医药(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黄帝内经
家庭医学(2023年4期)2023-03-10 07:36:51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8:54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意林(2019年9期)2019-06-02 16:59:40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砂仁治疗着痹之心得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功能早衰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