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成都 610041)
患者,男,58岁。2017年3月7日因头痛伴呕吐、发热9 d以上入院。入院诊断:头痛待诊:病毒性脑膜炎?;高血压1级高危;慢性支气管炎。自述对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过敏,皮试阳性出现红肿。患者入院后于当天20:25开始予甘露醇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A17011308)125 mL静脉滴注(滴速约4 mL·min-1)降低颅内压,未使用其他药物,5 min后患者诉全身皮肤瘙痒,体检见面部及躯干明显潮红,胸前及额面部可见片状皮疹,压之褪色,伴皮肤瘙痒,球结膜充血,诉双眼视物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光反射灵敏,伴心慌,无明显呼吸困难,立即停止输注甘露醇,予以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床旁安置心电监护及鼻塞吸氧,心电监护示心率78次·min-1、血压112/76 mmHg(1 mmHg=0.133 kPa)、氧饱和度为100%。患者输注地塞米松约2 min后视物模糊、胸前区不适症状好转。20:56患者突然开始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双侧球结膜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阴冷,心电监护示心率135次·min-1、血压65/38 mmHg、氧饱和度90%,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支持、多巴胺10 mg静脉推注及200 mg微量泵泵入,监测血压波动在65~67/44~45 mmHg,氧饱和度波动在88%~96%。21:05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21:21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呼之可应,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光反射灵敏,皮肤红疹及瘙痒较前好转。2017年3月8日 7:10患者开始出现额面部、躯干、四肢散在红色皮疹,融合成片,压之褪色,伴瘙痒明显,患者意识清楚,未诉明显呼吸困难,立即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 mg 静脉滴注,继续补液支持、多巴胺维持血压。2017年3月8日 10:30请皮肤科会诊,查见患者全身大面积弥漫性水肿性红斑,融合成片,偶见几单至手掌大小红色风团。皮肤科考虑患者为全身皮疹为急性荨麻疹,继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 mg静脉滴注治疗持续3~5 d。至2017年3月11日,患者皮疹有所消退,无新发皮疹,2017年3月16日好转出院。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对所用药物与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1]。用药5 min即出现皮疹、视力模糊、心慌。停止输注约0.5 h,出现意识障碍、四肢阴冷、血压下降。不良反应与该药物应用存在时间关联性。患者既往对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过敏,但使用甘露醇前未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入院前也未服用其他任何药物,因此考虑该患者的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很可能为甘露醇注射液引起。甘露醇是一种高渗脱水剂,常用于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青光眼、大面积烧烫伤等引起的水肿、腹水等,在临床广泛应用[2]。甘露醇静脉给药后除极少部分在肝内转为糖原外,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绝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因而不良反应轻微。其临床应用总体安全性良好,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水电解质紊乱、寒颤发热、排尿困难、血栓性静脉炎、过敏等[3-5]。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研究显示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源性猝死、肾衰竭、过敏性休克、高热、寒战等[5-7]。其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上,男女比例相当,多数发生在高剂量使用患者上,多为速发型[5-7]。其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与患者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有关。甘露醇是一种多糖醇,为低分子化合物,故不具有免疫原性。虽然甘露醇本身并不直接引起变态反应,但当输甘露醇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某种过敏原,与体内的组织胺、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的IgE抗体分子结合,使之释放具有药理活性的递质,组织胺、激肽、5-羟色胺和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等,从而导致 I型变态反应发生[3-5]。回顾该患者,年龄58岁,为甘露醇不良反应的多发年龄[5-7],既往对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过敏。用药5 min即出现皮疹、视力模糊、心慌,与既往研究报道的主要发生时间相符[5-7]。停止输注甘露醇注射液约0.5 h,出现意识障碍、四肢阴冷、血压下降。经糖皮质激素、多巴胺等治疗后,患者情况好转。该患者用药剂量并不大,不良反应发生迅速且严重。原因可能是不同患者的体质差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严重程度不相同。该患者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回顾既往报道的个案,发生变态反应的患者几乎无药物过敏史或未提及患者是否有过敏史[5-15],仅有一例有药物过敏史及喘息史的报道[9]。建议使用该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口唇发绀等休克表现,应考虑到甘露醇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可能,应即刻进行相关处理。